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此获得生态省建设中主要指标建设情况、完成程度的排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在总体建设指标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处于初期建设水平阶段;从单项建设指标看,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进步明显,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从省内各地区建设情况看,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现有组织结构的分析,找出了权责不对等、命令不统一、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据此确定了黑龙江生态省建设创新型组织结构设置的目标,即保证集体决策机制的贯彻和落实、强化综合协调机制、代表各方利益、实行参与管理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融合委员会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点,并适应黑龙江生态省建设实际的组织结构模式——生态省建设专题推进组。分析了这一模式纵向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生态省建设专题推进组长、生态省建设办公室、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生态省建设分项推进办公室的责、权关系,明确了创新型组织结构的具体运作程序。  相似文献   

3.
为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能够得到切实保障,2009年,黑龙江省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黑办发[2009]36号文件),其主要内容是提高村级经费补助标准和重新明确村级经费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月,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学术讨论会。从会议获悉:现阶段我国在省域范围全面开展生态省规划与建设的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7个省,最近江苏、陕西省也开展了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国率先制订并实施了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规划》实施三年来,中原儿女积极投身到美好生态家园的建设中,林业生态省的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其做法和成功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在全国推广。但工程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建议: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林业管护和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农民在林业生态省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发挥林业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国家对河南生态省建设的指导与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在安徽生态省建设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宛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513-1514,1539
在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概念、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在安徽建设生态省中的运用,并提出了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2013年6月8日,河南又提出《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这样无缝对接的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在地方实属少见。提升工程规划2017年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为:全省造林137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6140万亩,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的生产和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所必要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省建设中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科技创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需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需要科技创新。由于在生态省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具有地域特色,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过程中,存在外部性和风险,生态省建设中科技创新在市场条件下不具有必然性。创新绿色管理有利于克服生态建设中的科技创新的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08,(8):1-1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省政府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有效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有力促进农业节能减排增效,积极服务于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农业厅就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Zachman的企业架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黑龙江林业电子政务系统企业架构框架的总体设计,用以描述黑龙江省林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和方法,从理论上指导黑龙江省的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聚集了诸多的少数民族,为我国古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黑龙江省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图案特点、元素出发,分析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图案在黑龙江省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 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驱动因素,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及生境质量特征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1980~2018年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1980~2018年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分别模拟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预测203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42.37%和38.57%;多年来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除草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仍与原变化趋势相同;生境退化度高的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带,如城市边缘和河流附近等;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省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旨在为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被建设占用的重要途径,为摸清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储量及分布特征,该文基于多源数据,从生态、立地、气候和区位4方面构建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因子"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县(区)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结果发现: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0.55×10~4 hm~2,且以可开垦的其他草地、沼泽地、内陆滩涂和盐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和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多分布于大庆市及周边县(区),低-低集聚县(区)基本为市区或者郊区,低-高集聚较为零散,不存在高-低集聚县(区)。不同后备资源来源用地的集聚特征差异大。黑龙江省今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重点关注大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特色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特征,认为其存在主体动力不足、建设水平较低、小城镇功能特色不突出、规模效益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据城镇类型分类步骤,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可选择模式划分为4类:①生态建设推动型,通过生态移民,解决城镇化人口要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和吸纳能力;②特色农业拉动型,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政府为后盾,营造良好的特色农业外部发展环境;③以精品旅游产品为依托型,科学规划,使旅游与城镇协调发展,打造出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名镇;④商贸加工拉动型,通过布局调整,提升对外贸易能力,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城镇商贸设施。这4种模式均立足于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可为黑龙江省特色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虽是农业大省,但食品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农产品以原生态或粗加工形式输出,附加值较低,资源优势没能完全转化为经济效益。文章从黑龙江省的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调研和对年鉴等数据的分析,指出了目前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发展潜力和机遇,并从产品质量、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企业改革和政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向日葵南繁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黑龙江省向日葵资源在海南繁育时应注意的栽培要点,明确了向日葵南繁与本地育种的差异,提出了较为实用的预防对策,为黑龙江省向日葵南繁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专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的特点,通过模拟园林专家的思维,探索了园林树种选择应用的“产生式”推理规则。并利用C^++语言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研究开发了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绿化树种选择专家系统。旨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为适地适树、科学地选择树种提供依据,提高绿化水平,也为探索更复杂庞大的城市绿化树种专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everely impact agricul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Flood is one of the mai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temporal change in flood ev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1986to 2015 was studied using Mann-Kendall and Morlet wavelet method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Mann-Kendal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saster rates of flood gradually stabilized from 1986 to 2015 with a confidence level of 99%.The Morlet wavelet varia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isaster rates of flood changed periodically at time scales of 3a,7a and 18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1986-2015.The dominant period of the variation of flood disaster rate was about 18a over the past 30 years.The flood disaster rates were indicated in a positive phas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6-2020 by the fitting curve of Morlet wavelet analysis.The annual average flood disaster indexes of single station,during 1986-2015 years were calculated,according to the precipitation data at 31 sta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GIS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change in flood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1986-2015.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uthwest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highly hazardous region of flood.The flood indic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ngnen Plain and southwe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esented the increment tr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