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为探究温度对粗脊蚜茧蜂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15、20、25、30、35℃这5个温度下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成虫寿命、寄生率和产卵量。结果表明,在15℃时粗脊蚜茧蜂雌、雄蜂寿命均最长,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35℃时存活不超过1d。温度对粗脊蚜茧蜂的性比无显著影响。成虫羽化率和产卵量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5.0%和186.4粒;寄生率在20℃时最高,为74.5%。成虫羽化率、寄生率和产卵量3个参数在20℃和25℃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35℃时均为0。表明粗脊蚜茧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25℃。本研究为粗脊蚜茧蜂的规模化扩繁及田间蚜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测定法,通过研究成虫、蛹、卵在不同温度和湿度胁迫下,成虫存活率及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期明确温湿度胁迫对该虫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在39~43℃下处理1 h,其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1.5~42.5℃是成虫的致死敏感高温区;35℃或41℃下处理0.5~10.0 d,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成虫在31~41℃下驯化1 h后,在43℃高温下的存活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在43℃处理2 h或4℃处理3 d后,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蛹在33~47℃下处理4 h,羽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在41~43℃下分别处理15、30、45 min,卵孵化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蛹的羽化率随沙土含水量升高而降低;湿度胁迫不同日龄蛹的羽化率差异显著;蛹在沙土含水量0%下处理1~9 d,羽化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25℃下,成虫在RH 0%或RH 100%下处理10~130 h,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干旱胁迫下,羽化率随高温或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以上研究表明,温、湿度胁迫对瓜实蝇存活和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温、湿度持续时间及胁迫时各虫态龄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短期高温频发的大背景下,研究了短时高温胁迫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存活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导致成虫的寿命缩短,43℃处理3 h后桃小食心虫的存活率为0%;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的产卵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不同胁迫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29℃处理下3 h较1 h的产卵量下降29.2%;高于32℃时,随着温度胁迫时间的延长,产卵量有明显上升;卵的孵化率方面,38℃胁迫1 h及35℃以下的高温处理下,F_1代卵孵化率均在85%以上,在经过38℃3 h、41℃3 h和43℃1 h的处理后,卵的孵化率下降到75%以下。特定年龄存活率(lx)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平台期逐渐缩短,高于35℃后,平台期消失。特定年龄生殖力(mx)曲线分析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产卵高峰期推迟。本研究结果表明,夏季35℃以上的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种群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橘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虫口数量、性比以及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蛹期、蛹存活时间、羽化时间、羽化率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作初步研究,同时对橘小实蝇常用诱捕器的设置技巧及常用防治药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芒果上虫口密度最大,在主要寄主上雌虫数量高于雄虫。在相对湿度控制在83%~86%的条件下,温度为15℃时,蛹期最长30.9 d。蛹在8℃条件下保存时间越短,羽化率越高。成虫羽化高峰时间为12∶00~14∶00时。橘小实蝇在温度恒定为25℃的条件下,相对湿度为83%~86%时,羽化率最高,为89.3%;在湿度恒定为83%~86%的条件下,温度为20℃时的羽化率最高,达到94.1%。在定湿的条件下,温度为25℃时,成虫寿命最长。通过诱捕器和药剂筛选试验可知诱捕器1号、3号和4号对小实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设置间距为20 m、树冠中部、诱剂量2 ml时,诱蝇效果最好。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敌百虫,杀虫单、吡虫啉和毒死蜱等有较好的杀蝇效果。  相似文献   

5.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可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温度(26±1)℃(、29±1)℃(、32±1)℃(、35±1)℃(、38±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对梨小食心虫初羽化成虫进行48 h处理,以(26±1)℃为对照,观察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的影响。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雌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雄虫各10头配对,置温度26℃±1℃,湿度70%±10%,光照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成虫繁殖的影响,直至成虫死亡;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雄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雌虫各10头配对,与前同法观察高温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雌虫繁殖的影响。【结果】38℃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处理48 h后雌虫的死亡率为91.67%,雄虫的死亡率为95%。短期高温处理雌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显著,但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有显著影响,产卵期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缩短趋势,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期最长,为12 d;35℃处理雄虫的产卵期最短,为6.67 d;短期高温处理雌、雄虫对梨小食心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26℃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74.83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卵孵化率最高,为98.89%,35℃雄虫处理的孵化率最低,为28.89%;雌雄虫的寿命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6℃条件下雌雄虫的寿命最长,雌虫寿命为14.64 d,雄虫寿命为14.35 d,二者均显著长于32℃和35℃处理。【结论】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存活、繁殖与寿命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8℃高温处理48 h,雌雄虫几乎不能存活;35℃高温处理48 h,存活率虽然受影响不大,但繁殖力急剧下降。短期高温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在果树大棚内通过短期提高棚内温度来防治梨小食心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温度对粗胫翠尺蛾各虫态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的影响,为准确预测粗胫翠尺蛾发生期及提高田间防控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的方法,以荔枝嫩梢为寄主,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测定20、23、26、29、32℃5个温度下粗胫翠尺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20~32℃范围内,粗胫翠尺蛾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存活率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32℃下各虫态的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他温度,其中1龄幼虫受影响较大,存活率低于80%。雌雄成虫的寿命在32℃下最短,单雌产卵量也最少,仅为(125.20±29.38)粒。20~32℃条件下,内禀增长率r值分别为0.08±0.01、0.08±0.01、0.11±0.01、0.12±0.01和0.10±0.01,净繁殖率R0分别为139.63±7.69、142.09±10.38、176.92±8.52、107.01±9.11和45.57±5.21。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二次回归模型,利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得到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室内以芦笋为饲料饲养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力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芦笋的甜菜夜蛾幼虫历期显著缩短1.72d,历期的天数主要集中在13d左右;蛹历期差异不显著,蛹重显著减少34.2mg,羽化率下降1.07%;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增加约1.47d,总的产卵前期长了0.82d;单雌产卵量下降了196.06粒,成虫雌雄比率分别为1:1.22和1:0.82;幼虫、蛹、成虫的存活率均下降;种群参数中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4和0.21,说明甜菜夜蛾种群数量都为上升趋势,但以芦笋饲养的种群上升趋势显著慢于人工饲料种群。  相似文献   

8.
对黑粪蚊(Scatopsesp.)的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15、20、25、30和35℃的温度条件进行系统饲养,观察温度对黑粪蚊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条件下,黑粪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且随温度升高,黑粪蚊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但在35℃条件下,黑粪蚊不能完成个体发育。在15~25℃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存活率虽然有些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30℃条件下,不同龄期幼虫的存活率明显下降。20℃时幼虫化蛹率最高,为90%;羽化率则以25℃条件下最高,为75.2%。在30℃条件下,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均降低,分别为75.20%和72.53%。由此可见,在供试温度条件下,20~25℃最有利于黑粪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4.65±0.04) 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13.78±0.29) 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8.65±0.03) d,初次产卵量(1.94±0.06)粒,一天中15:00—18:00产卵量/h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孵化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柑橘小实蝇的发生、蔓延和危害,通过对其2009~2010年室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与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温度不仅对雌虫产卵前期长短和产卵所需时间有明显影响,而且当平均温度在20.3~29.9℃之间时,成虫交配初见至终见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在不同的温度时段成虫产卵期和每只产卵粒不同;幼虫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天数缩短;成虫对低温敏感度不高;在本市不能越冬;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降低等结论。这将对柑橘小实蝇防控技术研究、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确保衢州市柑橘安全生产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1.
邱波  唐雅丽 《长江蔬菜》2010,(18):16-18
研究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尼拉陡胸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繁殖力最高;当寄主虫龄大于2龄时,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随着虫龄的增大而降低。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各个龄期中,马尼拉陡胸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寿命。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雌雄蜂寿命均最长;随着龄期的增长,雌雄蜂寿命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2.
唐占英 《落叶果树》2001,33(6):54-54
黄粉蚜属同翅目蚜科。虫体呈鲜黄色 ,略有光泽。1 996年在砀山县少数梨园发生 ,以后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危害逐年加重。黄粉蚜在我区一年发生 8~ 1 0代 ,以卵在粗糙树皮缝、潜皮蛾危害的翘皮下或断枝处越冬 ,春天梨树开花时开始孵化 ,若虫在翘皮下的嫩皮处刺吸汁液。羽化成虫后在粗皮缝里繁殖。 6月中旬开始向果上转移 ,7月份多集中于萼洼处危害。随着虫量增加 ,逐渐蔓延至全果面繁殖危害。 8月中旬果实成熟期危害更为严重。 8月底至 9月出现有性蚜 ,雌雄交配后 ,陆续转入越冬场所产卵越冬。黄粉蚜喜荫蔽环境。自 1 996年以来 ,砀山县为了生…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果农之友》2011,(3):28-28
1壁蜂的生活习性衡水市桃城区生产中推广的壁蜂主要有凹唇壁蜂、紫壁蜂和由日本引进的角额壁蜂3种。壁蜂1年1代。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在巢管内越夏越冬。成虫具有群聚独栖的特性,喜欢在茎杆、树洞、石洞内用泥土建巢室,采集花粉繁殖后代。雄蜂羽化出茧后只在雄巢周围飞翔与雌蜂交尾。雌蜂交尾后,先选巢管,然后以腹毛刷采集花粉、产卵、筑巢室。  相似文献   

14.
以梨瘿蚊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观察及田间统计方法,调查了梨瘿蚊的危害症状,梨瘿蚊卵、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系统研究了梨瘿蚊成虫种群和幼虫种群动态变化及梨园天敌昆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瘿蚊在湖北省梨产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时间周期较长,从2月下旬出土,一直持续到3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梨瘿蚊幼虫种群在1年中出现3次危害高峰,危害高峰在梨瘿蚊成虫羽化后20~30d后出现;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梨瘿蚊幼虫结茧化蛹,不再羽化;梨园中梨瘿蚊的天敌昆虫的种类主要包括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蜘蛛和蚂蚁等。  相似文献   

15.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多种夜蛾类害虫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为12h:12h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卵为寄主,系统观察了夜蛾黑卵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6个发育阶段。从卵发育到成虫约需10d,其中卵、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3h,59h和24h,预蛹期24h,蛹期5d。在实验室条件下,夜蛾黑卵蜂过寄生现象明显,但通常只有1头蜂能完成发育。夜蛾黑卵蜂成虫羽化时在寄主卵壳咬出1个羽化孔,雄蜂通常会比雌蜂早羽化约1d;雄蜂羽化后会守候在未羽化的雌蜂旁边,待雌蜂羽化,立刻与之交配。  相似文献   

16.
大草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同翅目汲汁小害虫和螨类等,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捕食力,控制害虫效果显著,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繁殖利用大草蛉,本文就大草蛉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及利用进行探讨,饲养实践证明:用不同饲料饲养的幼虫,对成虫雌雄性比、产卵量和寿命都有影响。利用大草蛉防治害虫,可采用释放成虫、幼虫或卵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1发生规律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树,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蛀食的虫道内越冬。成虫在6~7月出现,尤以雨后出现最多.往往在晴天中午多停息在树枝上.成虫寿命约10d.产卵在桃树的主干和主枝的枝权处,卵期约10d。初孵化的幼虫在树皮下蛀食为害,幼虫长到30mm左右.以蛀食树干木质部为主.由上向下蛀食成弯曲的虫道。同时向外咬一个排粪孔.导出木屑和虫粪.排粪孔多形成流胶。幼虫老熟后,有分泌物粘连木屑在虫道内做茧,并在茧中化蛹。成虫羽化后.在树枝上停留一段时间,再外出交配产卵.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葛氏梨茎蜂生物学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氏梨茎蜂在沈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的当年生枝条干梢基部越冬。成虫羽化出枝后,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产在梨树新梢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封顶梢上不产卵。一般剪口下2 cm处、直径在2.1 mm以上的新梢幼虫越冬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规律 该虫在松原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树洞及玉米、蓖麻等残株内和向日葵盘上结茧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末陆续羽化。越冬代成虫羽化1周后开始产卵,卵期7~8d,6月上中旬始见幼虫。幼虫危害期30~40d,7月下旬化蛹,蛹期10d左右,7月下旬始见第1代成虫。  相似文献   

20.
曾有记载: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Younga(Cybocephalidae)]在日本是桑盾蚧及矢尖蚧的捕食性天敌,但还无记载是植食性螨类的捕食性天敌。 日本方头甲雄虫羽化后4~5天,雌虫则在羽化后2天即交尾,从交尾至产卵为2~6天,平均为4天;产卵前期为6~10天,平均8天,卵期平均为6.23天,幼虫期平均为15.77天,蛹期15.67~19.12天,即平均一生发育期为37.07~41.12天。雌雄性比为1:0.77。雌虫寿命最长191天,最短66天,平均143.9天;雄虫寿命最长193天,最短35天,平均122.8天。根据对捕食对象嗜好性试验:日本方头甲喜食盾蚧的2龄幼虫,很少取食雌成虫,对红蜘蛛则偏嗜卵,亦能取食若虫及雌成虫。以盾蚧为食时能进行生殖,但以红蜘蛛为食料时则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