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薯是山西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薯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加重,造成新品种快速退化、产量降低,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甘薯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影响山西省甘薯产量及品质的4种主要病害,即甘薯病毒病、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等及其对病原、危害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甘薯病害发展、促进山西省甘薯产业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套种模式甘薯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山西省晋中及周边地区甘薯-糯玉米套种模式的选择及示范推广提供参考,通过大田试验分析甘薯和糯玉米不同种植比例下农艺性状的差异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甘薯-糯玉米不同套种模式的3个处理中,以处理2最佳,即糯玉米和甘薯的种植行数比为1∶3,玉米密度为1 800株/667m2,甘薯密度为2 800株/667m2时,糯玉米穗长21cm,穗行数18行,穗产量1 920个/667m2;甘薯干物质率为27.31%,出粉率为18.72%,产量为2 949.33kg/667m2,经济效益达5 486.93元/667m2,该模式可在山西省晋中及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3.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晋甘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92-794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晋甘薯9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2004年以晋甘薯5号为母本、秦薯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冬季在温室内经过加代选育,于2006年出圃,2007—2010年参加区试,2011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分析测定,淀粉16.69%,可溶性糖2.61%,维生素C 26.6 mg/100 g,胡萝卜素0.579 mg/100 g,粗纤维0.539%,粗蛋白1.76%,鲜薯食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甘薯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甘薯生产潜力较大。通过对山西省甘薯生产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山西省甘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鲜食型和菜用型甘薯为研究对象,应用Licor-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红红1号和浙薯13)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充点以及暗呼吸速率均高于菜用型甘薯(浙菜薯726 和薯绿1 号)。在饱和光强条件下,鲜食型甘薯的最大羧化速率也高于菜用型甘薯品种,其最大羧化速率分别为34.168 μmol/m2.s(红红1号)、44.448 μmol/m2.s(浙薯13)、27.244 μmol/m2.s(浙菜薯726)和30.617 μmol/m2.s(薯绿1 号);不同品种间的CO2饱和点(CCP)、CO2补充点(CSP)和初始羧化速率(CU)则差异较小;鲜食型甘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菜用型甘薯,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则以菜用型甘薯薯绿1号最高。  相似文献   

6.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莱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7.
以紫肉甘薯新品系J55-1和淀粉型甘薯新品系GE01-9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其品质。结果显示:紫肉甘薯新品系J55-1平均产量为33 959.7 kg/hm2,较紫肉甘薯宁紫1号增产12.19%,且该品系外观好,紫皮紫肉,可作为特色食用甘薯开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淀粉型甘薯新品系GE01-99平均产量为38 859.1 kg/hm2,较高淀粉品种徐薯22增产5.66%,可作为淀粉加工用替代品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食用型甘薯浙薯70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9日每隔15 d移栽1期进行分期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第2期为最高,其次为第1期,但差异不显著;6月中旬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立秋后移栽产量为最低。浙薯70在浙江中东部以5月底或6月上旬移栽最适宜。  相似文献   

9.
以甘薯品系冀科紫18(JK274)、冀科紫19(JK142)、冀科薯20(JK7)和冀东地区主栽甘薯品种济薯25、腾飞、徐紫薯8号、普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磷、钾肥施用方式[一次性底施(1)、1/2底施+1/2追施(1/2+1/2)、1/3底施+2/3追施(1/3+2/3)]和施用量(N:0、75.27、150.55、225.82 kg/hm2;P2O5:0、39.27、78.55、117.82 kg/hm2;K2O:0、85.09、170.18、255.27、340.36 kg/hm2)对7个甘薯品种(系)单株分枝数、单株最长蔓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单株结薯数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甘薯较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和施用量,为甘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合适的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和适宜的施用量能促进甘薯生长,提高产量,但不同甘薯品种(系)合适的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和适宜的施用量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施氮方式表现为N1>N...  相似文献   

10.
济薯25 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淀粉食用型甘薯品种,是粉条、粉丝及粉皮的主要原料,也是鲁西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甘薯品种之一.济薯25亩产量在1 500~2 000 kg,同比鲜食甘薯济薯26产量较低,难以满足甘薯种植户的期望值.2020年,市农技人员开展了淀粉型甘薯济薯25 切块种植技术试验,以探索济薯25 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卢龙县是一个甘薯大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淀粉型甘薯加工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我县区域转变甘薯种植理念,带领种植户由种植淀粉型甘薯改栽种鲜食型甘薯。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的市场价值,增加其经济效益,我镇赵翟坨、万田庄村甘薯种植大户把鲜食甘薯利用地窖储藏起来,以待好的商机卖上好价格,大大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为了保证甘薯能够安全储藏保鲜,其储藏方法如下:一、甘薯收获1、适时收获。甘薯收获期不宜过早或过晚,  相似文献   

12.
<正>1发展现状卢龙县是甘薯栽植历史典型的农业县,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的减少,由原来30万亩缩减到现在的15万亩。卢龙县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甘薯产业升级发展,并引导农民调整甘薯的种植结构,增加了鲜食型甘薯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推广茎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措施,提升了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卢龙县种植鲜食型甘薯面积达1万多亩,种植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山西省甘薯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甘薯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选育和引进甘薯新品种、加强病虫害控制、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加工水平和产业带动能力、推动品牌建设等促进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发展现状卢龙县是甘薯栽植大县,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全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卢龙县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甘薯产业升级发展,并引导农民调整甘薯的种植结构,增加了鲜食型甘薯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推广茎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措施,提升了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卢龙县种植鲜食型甘薯面积达1万多亩,种植户每亩每年增收2000多元。1、资源基础卢龙县种植甘薯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单  相似文献   

15.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下硝态氮对甘薯根系发育及荧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商19(盐敏感型)和济23(耐盐型)两个甘薯品种,设两个盐氮(NaCl:1、120 mmol·L~(-1);NO_3~--N:1、10 mmol·L~(-1))水平,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盐氮交互作用对耐盐型和盐敏感型甘薯根系发育及叶片荧光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盐、氮水平处理时,两基因型甘薯其根系总长度差异不显著,同一盐水平,J23根系干重随氮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S19随氮素加入而升高;而盐敏感型甘薯在轻盐水平或重盐水平下根尖数都多于耐盐型甘薯;相同盐氮耦合处理下,与耐盐型(J23)相比,盐敏感型(S19)甘薯根系活力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2)耐盐型和盐敏感型甘薯最大光化学效率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因此甘薯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对植株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相同氮水平下,随NaCl浓度升高,甘薯的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等指标都有所下降;4)相同NaCl水平下,随氮素营养的加入甘薯细胞中硝态氮含量随之增加,甘薯的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等指标都有所上升;5)硝态氮的供应可缓解盐胁迫对甘薯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绿素荧光系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叶菜型甘薯常见害虫甘薯大象虫、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甘薯麦蛾、甘薯小绿龟甲识别的主要特征及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叶菜型甘薯是指以茎蔓生长点以下约15厘米幼嫩茎叶作为蔬菜的一类甘薯类型,具有质地鲜嫩、无苦涩味、适口性好等特点。甘薯茎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矿物质。浙江衢州等地叶菜型甘薯采用设施栽培的方法,在大棚酿热温床育苗,利用新鲜厩肥发酵的热量,覆盖地膜、小拱棚膜、大棚膜三层保温。前期苗在繁苗大棚和繁苗田繁殖,以达到早出苗、多繁苗的目的。叶菜型甘薯一次栽插可多次采摘,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3 0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生产的蔬菜型、鲜食型脱毒甘薯品种,引进7个蔬菜型、鲜食型脱毒甘薯,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001、紫云甘薯、1083、广薯87、浙紫1号适宜作蔬菜型、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