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气候变暖一直是全球的焦点问题,它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引起广大人民关注。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进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因此,了解气候变暖影响以及针对气候变暖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个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联合国的专家们在长达20多页的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大气  相似文献   

3.
各地报刊文章选登全球变暖对美国农业不利几十年来,学者们无论如何也确定不了全球气候会变冷还是变暖,后一种观点最终占了优势。这种观点认为,最近10-15年全球气候的趋势是变暖。对变暖的程度众说纷坛,最普遍的估计是北半球平均温度要上升2-3℃。同时,自然带...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业化前不超过1.5℃以下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翻转点的风险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并且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据世界各地的气象数据统计,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已经上升了近0.6℃.而未来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依据上述增速,有关气象专家推测还可能上升1.4—5.8℃.这将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影响国际生态安全的热点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发展林业碳汇的作用,以期为全球气候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四海集萃     
全球变暖可能走向恶性循环  美国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有可能破坏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从而使全球变暖走向恶性循环。   科学家对南极的考察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大洋里的一些吸收二氧化碳少的藻类植物迅速繁殖生长,结果超过了吸收二氧化碳多的另一些藻类植物,因而降低了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的能力。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这种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将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包括海洋藻类的内在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帮助调节大气层里这种温室气体的平衡。在能吸收二氧化碳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正在逐渐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本文主要概括了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以及针对危害所采取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植物固定CO2后又释放CO2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过程.较全面地综述全球变化条件下,全球变暖、CO2浓度上升、N沉降和森林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全球增温可能导致土壤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CO2,大气CO2浓度的上升将增加土壤中CO2的释放量,同时也将通过提高植被生产力促进土壤的碳吸存.在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相互作用下,土壤是碳的净"源"还是"汇"尚不完全清楚.N沉降和森林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既有增强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综合来看,全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作用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与东北植被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29-5231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物种群将向北迁移400~700 km,向上迁移250~350 m。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森林面积缩小、荒漠化面积扩大、海平面上升,各种灾难、疾病增多等各种严重后果。本文从近几年常见的暖现象出发,综述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与中国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过去 10 0多年中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 0 6℃ .根据全球多种气候模式的预测 ,到 2 1世纪中期 ,全球年平均气温将要升高 1~ 3℃ ,全球降水量增加 3 %~ 15 % .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到 2 0 5 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增暖 0 5~ 1 0℃ ,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2 0 5 0年以后年均温可能增加 2~ 3℃ ,降水量减少 1%~7 5 % ,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呈变暖变干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与东部相比将更暖更干 .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 ,从事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未来我国气候的这种变化 ,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采取强有力的战术措施 ,在立足于保护好现有绿洲和植被的前提下 ,进一步搞好西部生态建设 ,促进防沙治沙和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将上升1.5℃以上。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探明气候变暖对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潜在影响意义重大。作者依据多年的田间增温试验及长期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阐明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气候变暖的基本态势,总结发现温度升高1.5℃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潜在影响正负参半,并取决于具体的稻作季节和地区。但是,随着水稻种植制度调整,尤其是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温度升高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递增。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气候智慧型稻作技术创新建议,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在过去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0.6℃,并有加速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这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了确切地了解延边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我们统计了1881~1996年延吉平均气温资料(1881~191...  相似文献   

15.
正一、气候变暖对小麦高产稳产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水文循环过程,并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规律,降水量和蒸发量时空分布亦随之发生变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很大的冲击。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之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俄罗期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和海洋学研究所工作的科特利亚科夫和莫宁院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但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看到的情景将是,全球气温将进入变冷期。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其实并非二氧化碳之过。两位院士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在地球上已经重复多次了,全球变暖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俄“东方”科学站的研究表明,在最近10万年的时间内,全球气候温度的提高总是发生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之前,而不是相反。当大气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还会持续增长2000~3000年。科…  相似文献   

17.
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气候变化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在SRES各情景范围之内,未来20a仍会以每10 a约0.2℃的速率上升,存在进一步变暖趋势.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实际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农...  相似文献   

18.
1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d。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据计算,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气中CO_2和CH_4气体浓度的上升,温室效应也在增强,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因此各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将随之改变。本文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张家口地区农业水资源、热量资源及农业病虫害等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对策:试种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加强抗旱耐高温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营造防护林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干旱的发生几率越来越大,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本文通过论述大气降雨和土壤水分在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作用,进而验证水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保证玉米种植中各个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才能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