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几起过电压击穿避雷器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几起接地故障引起的系统内避雷器及电缆头击穿事故,经过分析避雷器损坏的原因,发现原因出在系统过电压及避雷器选型不合理等问题上,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采用了更换使用年限长、选型不合要求的避雷器、加装电容电流补偿装置或消弧消谐装置等防范措施,来降低变电站避雷器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2.
避雷器的选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电压等级6~110kV的避雷器参数选择。介绍了碳化硅阀式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并特别分析了旋转电机的避雷器的选用及安装位置。通过6~110kV的避雷器参数的具体计算,得出了优先考虑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为直接接地或接地故障切除时间为10s以内的运行方式;如果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允许带接地故障运行,推荐采用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北京电网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减小输电线路的保护角;装线路避雷器;安装并联放电间隙;杆塔接地网改造和模块降阻;加装可控放电避雷针;安装耦合地线等综合的防雷技术措施。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则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  相似文献   

4.
正1技术背景电网中输电线路以接地跳闸事故居多,雷雨季节是接地跳闸的高峰。安装避雷器防止输电设备过电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避雷器本身被击穿,造成的接地事故也是屡屡发生。在保护输电线路及设备免受过电压同时,本身直接承受超额定高压的破坏,有个别避雷器释放超高压雷电流以后,内部损毁,泄漏阀门不能正常闭合或击穿,导致输电线路大面积停电。此类事故多发生在35 k V或10 k V输电线路上。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常规接地装置多是带接地环的并沟、穿刺线夹等接法,此类装置接地环裸露的问题没解决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旨在针对传统接地方式改进提高安全性的全绝缘接地保护装置的特点、技术指标和研发过程作介绍,着重介绍接地装置的接地方式及产品使用安装上绝缘化的提升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目前采取的防雷措施 配电网防雷目前着重放在配电网线路的防雷方面,普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杆塔接地电阻;(2)进线段加装避雷线保护;(3)安装线路避雷器;(4)安装线路避雷针;(5)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6)部分线路安装耦合接地线;(7)部分杆塔加装过电压保护器.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安全和高效开展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工作,通过研制220 kV及以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线直流泄漏试验辅助装置,有效解决常规法临时接入试验避雷器可能能导致人员触电等风险,提高了试验安全。并且,利用装置转换开关切换完成微安表与分压电阻串接或单独工作两种状态,实现上、下两节避雷器试验不需更换接线,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器配合故障脱离器,在早期判断运行中的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大小及老化情况,脱离器能及时将故障避雷器与电网脱离,避免了避雷器损坏泄漏电流增大后引发接地及自爆事故,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1 防雷的安装1.1 配变的高压侧宜用阀型避雷器保护,100kV·A以上的配变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100kv·A以下的配变不大于10Ω.避雷器与接地极之间的引下线、配变外壳、低压绕组中性点,三点应共同接地,保持等电位,以有效消除雷击时雷电流通过接地体时产生的电位差对配变主绝缘造成的损害.同时,还可防止雷电造成的配变外壳电位升高对低压绕组放电.1.2 配变低压侧也应加装低压避雷器以保护低压绕组.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还能阻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波从低压绕组传递到高压绕组造成损害.2 熔断器的选择2.1 农村户外安装的配变高压熔断器一般采用RW4—10型户外跌落式熔断器.熔断器应安装在避雷器之前,这样即使避雷器发生击穿故障,熔断器对电网仍能起到保护作用.2.2 高压熔丝的选用原则是:容量小于100kV·A  相似文献   

10.
正1提升设备供电能力(1)治理高跳闸率线路。一是加强树害治理,全面摸排重点线路、重点台区、重点地段树线矛盾问题,及时消除树线隐患,重点防范大风天气树枝造成线路短路。二是加强雷害治理,测试接地电阻,加强避雷器运行维护,测量避雷器泄漏电流,及时更换老化避雷器。三是加强鸟害治理,摸清鸟类活动规律,合理装设防鸟害装置,及时清理鸟害隐患。四是加强防外力破坏治理,及时消除线路通道周边外力破坏隐患,加强电缆路径巡视和补装标桩,做好电力设备保护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1创新背景目前,架空配电线路杆上设备接地大都需要额外安装接地装置。混凝土电杆在组立牢固后,旁边采用1—2根5 mm×50 mm×2 500 mm的角钢作为人工接地体打入地下,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将接地体与接地线相连接,接地线依附在混凝土电杆上(经过绑扎等)直至连接到线路避雷器等应接地设备。这种在电杆处额外安装接地装置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 ,只有正确地选择避雷器 ,方能发挥其应有的防雷保护作用。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选择选择的一般要求如下 :(1) 应按照使用地区的气温、海拔、风速、污秽以及地震等条件确定避雷器使用环境条件 ,并按系统的标称电压、系统最高电压、额定频率、中性点接地方式 ,短路电流值以及接地故障持续时间等条件确定避雷器的系统运行条件。(2 ) 按照被保护的对象确定避雷器的类型。(3) 按长期作用于避雷器上的最高电压确定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4) 按避雷器安装地点的暂时过电压幅值和持续时间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现在线路防雷有两种方法,一就是阻塞,也就是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使之将雷电流转移到避雷器入地放电;二就是疏通,人为做一个放电通路,让它去放电。这里也分成两种,一是避雷器,放电入地,但是避雷器的不足在于整条线路加装避雷器,在包括接地,费用很高,而且接地点太多也会造成线路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可卸式避雷器因具有不停电可更换的优点得以在配电网上广泛使用,在入网运行几年后因其合成支柱绝缘击穿,造成多起配网系统接地故障发生。为减少类似故障,从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方面提高了避雷器支柱的机械强度、外绝缘的爬电距离等.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韬 《农村电工》2005,13(2):23-23
1.1 雷电过电压的影响。配电线路不能全线架设避雷线,一般没有直击雷保护措施。由于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低,感应雷也能造成危害。在许多地方发现配电线路避雷器的选用、安装、接地和维护都不十分规范。比如配电线路使用的避雷器,既有氧化锌避雷器,又有碳化硅避雷器,额定电压也不统一。有的避雷器接地电阻严重超标,有的避雷器接地引下线不规范,  相似文献   

16.
叶锋 《农村电工》2012,(7):28-28
1配电网防雷现状1.1避雷器安装不当及质量问题(1)6~10kV配电网主要靠安装在线路上的避雷器进行保护。这些避雷器一般安装在变电所的出线侧或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线路中间缺少保护。如果线路遭受雷击,即使这些避雷器动作,线路绝缘子在较高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仍有可能击穿放电。(2)一些避雷器由于质量问题在运行中受潮或间隙动作后不能可靠熄弧,引起爆炸,从而造成电网接地  相似文献   

17.
GIS组合电器是一座变电站中除变压器以外的一次设备,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或进出线套管、连接件等单元,经优化组合封闭在接地的金属外壳内,其内部充有一定压力、具备优异灭弧和绝缘能力的SF6气体.在实际运行中,气体泄漏和水分渗入是影响GIS组合电器能否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而减小GIS组合电器SF6气体泄漏及防止潮气侵入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和保证密封度、严格遵守安装工艺守则.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变电站10 kV电压互感器烧毁故障,从10 kV线路撞杆诱发线路隔离开关烧毁、避雷器击穿入手,分析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报文、录波图,判断出电压互感器消谐器安装时短接、谐振是本次故障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电压互感器不发接地信号、刀闸烧毁、避雷器击穿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1事件描述2016年11月26日,110 kV某变电站#2主变35 kV侧A相避雷器在线监测仪泄漏电流超正常值1.2倍,但小于1.4倍,属于重要缺陷,后加强跟踪,未发现有恶化趋势。2016年12月3日,公司检修人员到现场检查处理此缺陷。处理过程中,发现该避雷器在线监测仪的泄漏电流显示值和钳形电流表测试值均超过正常值1.4倍。该缺陷被定性为紧急缺陷,余杭区供电公司  相似文献   

20.
<正>故障实例四,避雷器故障。避雷器是用来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损坏电气设备的一种防雷装置。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避雷器间隙不会被击穿,流过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数值很小。当雷电波来袭时,避雷器间隙很快就会被击穿,对地放电,限制被保护设备的过电压数值,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如果避雷器存在故障,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严重时还会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酿成事故。避雷器故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雷击或接地电阻不合格引起的避雷器炸裂,一类是避雷器本身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