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立地条件较差,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中通常以刺槐、松柏、山杏等树木为主。山杏果实具有良好的食用、药用价值,且杏壳还能够加工活性炭,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同时,山杏还具备抗性好、生命力强劲、适合在多种土壤条件中生存的特性,所以选择山杏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将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近年来又干旱加剧。从水窖失败与成功条件对比及朝阳现在的自然状况分析 ,修水窖有其必要性 ;从现在修水窖的设计与造价及效益分析来看 ,利用修水窖来保水抗旱可行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的缺乏造成了土壤贫瘠、树木生长艰难甚至无法存活。为了改变这样恶劣的环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技术是非常有效可行的方法。树木的成活问题是造林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阐述造林技术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4.
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生命力很强,对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要求不高,具有很好的耐干旱、耐寒等性能。基于此,对油松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从营养杯育苗与移植造林两方面研究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以期提高油松种植的成活率,创造更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我国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应对干旱地区加快造林步伐,不断增加干旱区域的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基于此,探讨了我国干旱地区树种选择的方法及原则,同时深入分析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有利因素,介绍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造林方法、造林树种、造林技术和幼林保护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有利因素,介绍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造林方法、造林树种、造林技术和幼林保护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有利因素,介绍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造林方法、造林树种、造林技术和幼林保护  相似文献   

9.
冷藏苗木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格尔旗属半干旱丘陵地区 ,降水量少且多集中在 7~ 9月份 ,致使春季造林难以成活 ,造林保存率平均仅3 0 %左右。 1999年准旗遭受 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但因采用了冷冻贮藏苗木的办法进行错季造林 ,成活率达 80 %以上。介绍了冷冻贮藏的做法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11.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行山主要是石质山,由于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植被稀疏,生长不良;又囚降水稀少,土壤干旱瘠薄,尤其是中低山区,平均土壤厚度不足30cm,且石砾含量高,有的地方甚至大量岩石裸露;加之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为了改善自然环境,促使太行山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解放以来,人们在太行山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上进行了大量的绿化活动,但成果很不显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率都很低。结果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太行山区三省一市的专家,根据太行山水分短缺是影响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围绕着水分问题,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形成了几套具有太行山特色的造林绿化技术系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油松已成为准格尔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但由于造林期间持续干旱 ,土壤水分含量不足 ,常常成活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 ,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抗旱促丰产的造林技术。具体介绍了开沟整地、壮苗造林、带浆保湿、扩穴踩实、混交代抚等一系列措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辽西地区为丘陵山地,光照充足,气候以干旱为主,山樱桃常自然分布生长在山坡乔灌木林中、林缘等地,是辽西的乡土树种,耐干旱瘠薄,生态、经济价值较高,是理想的水土保持经济林种。为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直播造林需掌握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如造林选地、整地,种子催芽处理、浇水覆膜、及时补水管护等,达到理想造林成效,该技术值得在辽西北自然气候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该造林技术亦可在水土保持林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干旱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受干旱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国土面积的50%。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需要采取抗旱造林技术,通过蓄水保墒等措施,降低土壤环境的水分消耗速度,改善苗木生长环境。基于此,分析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蓄水保墒技术和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为黄河流域中上游常见造林树种。据笔者研究,造林成活后,当土壤含水量降至3.91%~4.79%时,2年生苗始发生旱害停止生长,但未死亡。3年生幼林当土壤含水量降至3%时,发生旱害,降至2.3%以下时,开始死亡;新植幼树遇旱即大量死亡。黄河流域许多地区极易发生春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松人工林的发展。笔者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在平凉太统林场工作期间,经多年生产实践,探索出了油松育苗及“三不离水保土防冻抗旱造林  相似文献   

17.
段俊  裴峰  付剑 《南方农业》2021,(3):128-129
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热量资源丰富,但降水资源有限,这也使得生长在该地区的树木在长期发育过程中逐渐与地区环境相适应,形成了较强的耐旱能力.相对于西部与北部地区而言,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但春季仍然存在干旱现象.春季是树木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同时也是造林工程最佳移植期,如果该时期树木缺乏水分,将会导致根...  相似文献   

18.
林业是我国经济领域中的重要部分,林业工程的发展不但具有经济效益,还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具有极强的生态效益,所以林业工程的建设施工工作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林业工程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发展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基于此,对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工作进行探讨,分析造林的技术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地广人稀,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南宁地区的气候环境来看,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2.8℃,冬季稍显干燥,但干湿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林,具有很高的难度,水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要想提高此类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就要采用相应的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以达到抗旱的效果,为造林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在这一地区采取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技术措施,集中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这一地区多年来实用的造林技术和配置模式,以供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