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探讨东北地区盛夏降水的特征及其与不同ENSO的联系,利用1961—2019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东北地区204个站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ENSO监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盛夏降水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进入枯水期,21世纪10年代降水有所增加。1961—2019年降水以5.386 mm/10 a的速率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小雨和中雨减少,且近年来降水减少速率变缓;(2)空间上,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小雨呈减少趋势,辽宁降水减少最显著,50个站均呈下降趋势,37个站通过显著性检验。中雨和大雨均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暴雨有超过60%的站呈上升趋势,黑龙江以上升趋势为主;(3)厄尔尼诺次年盛夏,中部型(CP型)降水量整体多于东部型(EP型)。EP型辽宁降水偏多,吉林呈西北—东南降水反相分布,内蒙古降水整体偏多,黑龙江整体偏少,且局部地区显著偏少。CP型辽宁降水亦偏多,且多于EP型,吉林为南北反相分布,黑龙江整体偏多,内蒙古整体偏少,且局部显著偏少。由此可以得出,厄尔尼诺可以作为次年东北地区盛夏降水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标准化降水指标在海南岛干旱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证明了利用г分布拟合海南岛不同尺度降水量的可行性,并结合实例分析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判断评价海南岛旱情.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SPI值结合使用可以准确判断海南岛旱季和雨季不同类型干旱的开始、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在海南岛,冬春季节采用6个月和12个月的SPI指数,夏秋季节采用1个月或3个月的SPI指数进行旱情监测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大气水汽输送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seasonal mean atmospheric precipitable water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the Haihe River Basin (HRB) in North China with a focus on their interannual to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water cycle over the HRB to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and E1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phenome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observational and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re was a strong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for the water cycle (such as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the region, with an abrupt change occurring mostly in the mid 1970s. The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largely affected the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transport. Generally, the net meridional convergence of the water vapor flux over the region was relatively large before 1965, and it declined gradually from then on with a further notable decrease since mid 1970s. Z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was similar to meridional, but with a much smaller magnitude and no noteworthy turning in the mid 1970s.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wind fiel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the HRB before the mid 1960s, and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water cycle (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 transport, etc.) in the summer was related to the PDO; however,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could also be related to the ENSO phenomena.  相似文献   

4.
西北各省季节降水变化及其贡献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24个气象台站195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各季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贡献率,解析西北五省(区)不同季节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贡献率差异,明确不同季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对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以及同季节内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对当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作用,以探究西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5年,西北地区年降水日数以0.1d·10a-1(P<0.01)的速率极显著减少,各站点年平均降水日数及线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2)1951-2015年,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以3.9mm·10a-1(P<0.0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变化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及青海地区;(3)研究区域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各省(区)夏季降水量贡献率在50%~63%,降水日数贡献率在35%~48%,春秋两季降水接近,冬季降水最少;各季节降水均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各省(区)两者降水日数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暴雨仅发生在夏季且降水日数贡献率低于1%,秋季各等级降水分布与春季基本一致;(4)夏、秋季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是年降水和降水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小雨至中雨降水量和日数变化是导致季节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春、冬季降水在年降水、大雨至暴雨在当季(年)降水中不占优势,故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1—2012年NOAA扩展重建的月平均海面温度资料,确定了11个El Ni?o年和10个La Ni?a年。分别对El Ni?o年和La Ni?a年中国东部降水进行合成,分析了东部冬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以及与ENSO事件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El Ni?o年冬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方多雨,La Ni?a年冬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方少雨,且ENSO敏感区在东南和华南。分析El Ni?o年和La Ni?a年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异常及低层水汽输送特征,发现El Ni?o年东亚冬季风偏弱,La Ni?a年东亚冬季风偏强。  相似文献   

6.
对比不同季节下的烟支重量指标与硬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通过烟支重量来预测和控制烟支硬度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ICOADS的SST格点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海-气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北地区春季多雨年中高纬度500hPa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乌拉尔山以东至贝加尔湖以西一带有低压槽加强,晋北地区处于低槽的东南侧,西北冷空气与东南暖湿气流多交汇于华北一带,因而造成春季多雨天气.与此相反,在少雨年冷、暖空气势力较弱,弱的辅合区位于蒙古中部,不利于晋北地区春季降水的产生.通过分析晋北春季降水与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得出,当前期ENSO暖位相时,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偏多;前期ENSO冷位相时,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偏少.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晋北地区旱涝异常成因,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4年开都—孔雀河流域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偏相关分析法,结合气象站同期降水与气温数据,研究流域近15年NDVI时空动态,并分析了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NDVI多年平均呈北部和中部高,南部和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态势;(2)近15年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退化区域大于植被改善区域,退化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主要集中在和静县山区;改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33%,主要集中于博湖绿洲和库尔勒市及周边;84.57%的区域NDVI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集中于尉犁县;(3)植被覆盖2002年与2010年有明显改善,2001年、2004年有明显退化,其他年份退化和改善程度不一;(4)研究区NDVI对降水和气温变化均具滞后性且滞后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5)气温对NDVI的影响明显高于降水对NDVI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阐释中国不同农业区的水热资源时空演变格局,利用1961—2017年全国613个基本气象站平均气温、降水量月值资料,借助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农业区划,对中国及各农业区气温、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气温转暖趋势明显,平均增温率为0.249℃/10 a,1996年发生增暖突变,同时增温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全年增暖在北方最为显著;降水量于2015年发生"由减转增"的趋势突变,但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各农业区气温均表现为显著上升态势,且增温速率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又以青藏地区增温最为突出,2000年后各区偏暖幅度增大;除黄土高原农业区年降水量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外,其余各农业区年降水量呈现增势,尤其2011—2017年"湿化"明显。各农业区四季气温、降水量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有显著差异,其中青藏高原农业区春、冬季暖干化突出,北方干旱区夏季暖湿化明显,中南、东北地区以夏、秋季减湿为主,东南地区基本存在全年暖干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季节蛋鸡饲料养分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夏季,用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饲喂处于相同生境的6组23-36周龄罗曼蛋鸡。按罗曼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第1组日粮;对第2-6组日粮养分浓度作适当调整,饲养结果表明:各组间罗曼蛋鸡率、饲料转化率和产蛋饲料成本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第5组鸡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均为最高,比第1组鸡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6.36%和5.77%;第5组鸡产蛋饲料成本比第1组鸡产蛋饲料成本降低14.51%。第5组日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不同季节侵蚀沟形态发育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蚀沟形态特征是了解沟蚀发生、发育的关键性因素,探究不同季节侵蚀沟形态参数变化特征对深入理解侵蚀沟的侵蚀过程和侵蚀沟的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小流域内的3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探究季节变化下侵蚀沟长度、面积、体积等形态参数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侵蚀沟横断面形态由沟头到沟尾均呈现出由V形向U形转变;(2)侵蚀沟在降雨期由沟头前进和沟尾后退所引起的长度增加量大于融雪期由沟头前进所引起的长度增加量;(3)侵蚀沟面积在降雨期的增加量大于融雪期,但不同时期侵蚀沟面积变化位置不同,降雨期侵蚀沟面积增加主要是由长度变化和沟头周围发生大规模崩塌引起的,而融雪期则是由长度变化和沟岸扩张引起侵蚀沟面积增加;(4)侵蚀沟体积在降雨期变化量大于融雪期,这与侵蚀沟长度、面积和径流的剪切能力有关,降雨径流的下切侵蚀能力大于融雪径流。研究结果可为侵蚀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辽宁中部和西部6~9月的实测降水数据,对比分析马尔可夫链、小波分析、模糊数学以及神经网络4种数学模型在辽宁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长期降水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辽宁中部地区,马尔可夫链的适应性最高,预测合格率达到66.7%,而在辽宁西部地区,神经网络模型适用性最高,预测合格率达到55.6%。研究结果对于辽宁中部和西部地区降水中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17个气象站点1960年以来的月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气象学与生态学的学科交叉知识,按气象站点所在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割,在Matlab等软件的支持下,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生态地理区年降水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各区之间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在25~32a时间尺度上,4个区的降水均有较明显的周期信号,降水丰缺均交替出现,但交替年份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周期变化的特点可以推断,2007年以后的15a左右时间,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偏少,气候有进一步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降水的大小与空间分布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处具有显著的差异。为分析宏观坡向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应用主次降水方位算法,利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结合空间分辨率1km×1km的DEM数据,计算得到全国气象站点1961—2000年不同等级降水的主次方位降水日数差/总量差,并通过坡向影响系数、显著性检验、主次方位降水日数差/总量差绝对值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对不同等级降水的相对影响程度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此外,坡向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受地貌和干湿条件的共同作用,山地地区的影响最为显著,丘陵次之,平原最小,且坡向对不同山体的影响在降水日数与总量上具有不同的体现;在不同的干湿条件下,随着降水等级的减弱,最显著区由湿润区逐渐向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移动。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水文地质结构增加了水文过程研究的难度。大气降水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输入因子,研究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探讨该地区水汽来源、径流划分、水分滞留时间等水文过程。该文以桂西北环江地区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例,基于2009年4月-2011年8月的降雨、温度资料以及月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了降水分布及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大气水线与全球大气水线存在一定的偏离,表明研究区降水云气形成过程中汽、液两相同位素分馏不平衡的程度偏大。过量氘年平均值为14.21‰,旱雨季不同,反映了水汽来源的差异。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呈现正弦波动的特性,波动周期和振幅受纬度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降水量及温度,表明大尺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该研究为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喀斯特地区流域尺度水文过程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深入分析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季节毛竹竹叶挥发油成分与抑菌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毛竹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利用,试验以毛竹为研究材料,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不同季节毛竹叶片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组分。同时,选取植物病原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为供试菌,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各季节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毛竹竹叶挥发油的提取率春季时最高,为0.418%,秋季时最低,为0.190%,夏冬季分别为0.392%、0.306%;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以醇类、酸类、烷烃类、酚类、酮类等为主,不同季节竹叶挥发油中相同化合物数约占总化合物的1/3,但具体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冬季竹叶挥发油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好,夏季的相对较差。本研究为毛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回归饱和最优设计 ,对宁南山区 3种不同立地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春小麦产量的氮肥和磷肥用量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 ,并建立了春小麦施肥效益函数模型。通过对函数模型分析 ,确定了最大产量效应和最佳经济效应的施肥组合方案 ,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和高产施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与降水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辛店沟1955年到1959年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植被(高梁豇豆、苜蓿、草木樨)被覆度与降水(包括雨量(P)、雨强(I)以及PI乘积(PI30))与侵蚀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速率随雨量,雨强及PI乘积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但随被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PI30相同时,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也不同。应用USLE(TheUniversalSoilLoessEquation)分别模拟了三种不同植被被覆度与降水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关系方程和辛店沟全流域的水土流失方程;深入探讨了植被被覆度和降水对土壤侵蚀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回归饱和最优设计 ,对宁南山区 3种不同立地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春小麦产量的氮肥和磷肥用量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 ,并建立了春小麦施肥效益函数模型。通过对函数模型分析 ,确定了最大产量效应和最佳经济效应的施肥组合方案 ,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和高产施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东北地区不同时期降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蔡福  明惠青  刘兵  于慧波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296-299,304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146个站1961—1990年与1971—2000年的年降水和夏季降水气候值进行分析,与传统统计方法的结果对比后认为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时段数据的差异。通过在GIS平台上对两组气候值差异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黑龙江西南部以及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南部和辽宁中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加3%~6%,其余地区减少,其中辽宁南部和西北部减少幅度最大,达6OA~9%;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以及辽宁中部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其余地区减少,辽宁南部地区减少幅度最大,达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