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科学测算土地整治工程过程碳排放,为实施低碳土地整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参照国际建筑领域的PAS2050规范,梳理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机理。以碳排放系数法为基础,将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定额转换为碳排放定额,并按照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计算思路,测算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的总碳排放量。[结果] ①土地整治工程碳排放定额是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中给定的相关预算定额为基础,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各个预算定额中所含一定量人力、材料、机械的碳排放量,继而将预算定额转变成碳排放定额,从而实现碳排放总量的计算; ②依据PAS2050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碳排放的时空边界清晰,其对象边界、要素边界和碳源类型明确,并据此测算出案例项目碳排放总量为194 225.95 kg。[结论] 碳排放定额法在系统、全面、准确测算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方面具有较强应用前景,通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碳排放定额》标准、开发“土地整治项目碳排放”软件和优化调整定额等方式,把碳排放定额法应用在土地整治实践之中,将有利于促进国土综合整治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7月国家出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开始,土地开发整理有了专门的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谈起,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梯田工程概算定额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编制 ,比预算定额综合扩大 ;预算定额是在施工定额基础上编制的。梯田施工定额方案的内容应遵循平均先进和简明适用原则。概算定额是施工定额的综合和扩大 ,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 ,需要保留合理的幅度差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有助于解决不同区域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以海南省为例,综合分析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区域分异因素,以乡镇为单元,采用图形叠置法和聚类分析法,并综合经验判断,确定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研究表明:(1)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性,有必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区划分;(2)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可划分为滨海平原类型区、河谷平原类型区和环山丘陵类型区与南部山地类型区4个一级类型区;滨海平原旱涝治理工程类型区、台地治石工程类型区、低丘干旱治理工程类型区、山间阶地治理工程类型区以及河谷平原治涝工程类型区5个二级类型区。  相似文献   

5.
云南水稻灌溉定额与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相互关联,且具有空间连续性。该文以云南省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为例,分析了其分布类型和空间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分别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两者表现出较小的各向异性,结构性因素起主要作用,受地形地貌、气象、土壤等因素影响较大,它们的变异函数分别很好地符合球形模型和线性模型。通过协克里金法插值得到云南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前者在全省分布复杂,受经纬度共同作用,而后者主要受纬度影响,表现出4个特征区带。  相似文献   

6.
怒江干旱河谷灌溉定额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贡、潞江坝、孟定等3个站1960~2000年逐月气象数据及作物种植、农业耕作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怒江干旱河谷区近40年来的干湿变化及农业灌溉定额的转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怒江河谷内降水增多、气温下降、年ET0有增有减,但整个河谷朝湿润化演变;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大多呈减少趋势,只有潞江坝的水稻例外.怒江河谷内气象因子、干湿指数的转折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初都出现过,但ET0、水稻灌溉定额、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没有转折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了福贡、潞江坝站ET0变化的"蒸发悖论"现象,反映出西南纵向岭谷区受特殊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呈现气候环境和灌溉定额变化趋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方案比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增耕地潜力是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而新增耕地率是新增耕地潜力的反映,直接影响项目工程布局、投资预算以及效益问题。该文以重庆市忠县拔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依据国土资源部不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的两种最低门槛值10%和3%,进行土地整理方案比选设计,计算得到两种土地整理方案的新增耕地率分别为10.3%和4.02%,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方面,分别采用动态投资评估法、可拓物元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对两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坡改梯工程布局是造成两种土地整理方案新增耕地面积差异的主要原因;农田水利、道路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布局差异不大,只存在布局力度上的差异;从方案的系统效益看,新增耕地率10.3%的方案无论是动态投资回收年、生态环境关联度、社会效益指数,还是系统效益指数均优于新增耕地率为4.02%的方案;通过典型田块采用加权算法计算净耕地系数,可以作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净耕地系数的计算方法,但该方法中修正系数确定需要经过实地勘测和类比,这样可避免典型田块选择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8.
该书作者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需要 ,在总结长期从事土地治理开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编写成的一本工具书。全书共分三篇 :第一篇为方法篇 ;第二篇为案例篇 ;第三篇为参考资料篇。内容包括国家近几年最近颁布的土地分类标准、设计标准、土壤改良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生产成本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常用定额、计算参数及有关规定。该书从实用性角度出发 ,力求通俗、简明扼要 ,资料丰富 ,理论联系实际 ,是一本工具参考书。可供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项目管理人员、规划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微咸水灌水定额对作物和土壤盐分的影响,在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计4个微咸水单次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20 mm(WH_1),30 mm(WH_2),40 mm(WH_3),50 mm(WH_4),以及一个淡水膜下滴灌对照(20 mm),采用张力计控制滴头下20 cm土壤基质势指导灌溉(-25 kPa),分析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对番茄幼苗成活率、番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土层积盐的影响,并进行膜下滴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番茄苗期采用微咸水灌溉对应幼苗成活率相对淡水滴灌下降6.38%~19.15%;微咸水灌水定额对番茄植株茎粗、单株果数、茄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茄果总酸含量随单次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减小;当微咸水灌水定额达到30 mm时番茄产量相对淡水滴灌提高最大达9.86%,膜内土体积盐量最少,且净收益相对淡水滴灌提高最大达11.73%。综合考虑番茄产量、茄果品质、土壤积盐和经济效益,建议在义长灌域取用浅层地下微咸水的单次灌水定额为30 mm,番茄生育期内累计滴灌10次,在番茄苗期宜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保苗,在番茄收获后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需要引黄河水进行淋盐储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农业理论的综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ⅱ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合了区域内的景观基质、斑块和廊道等要素,保证农业景观单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景观系统奠定规划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两种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开发整理+优化种植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均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但第二种途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论文借鉴多目标多层次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了包括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与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互校正的方法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项目成功度的效应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土地整理效益项目成功度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供土地整理项目后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灌溉定额对膜孔灌玉米土壤水氮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4,(5):1083-1088
通过膜孔灌测坑试验,研究了灌溉定额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氮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含水率在土壤表层随生育期的变化很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对比同一深度处各生育期中的土壤含水率,灌溉定额1575 m3hm-2的处理在0~60 cm土层差异显著;灌溉定额2100 m3hm-2的处理在0~50 cm土层含水量差异较大;灌溉定额2625 m3hm-2的土壤含水率分布较均匀。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硝态氮在0~60 cm土层均随着生育期推进而减小,60 cm以下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加。灌溉定额对收获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明显,对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灌溉定额大的处理土壤下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较多,易对地下水造成影响。试验条件下,玉米生育期中灌溉定额2100 m3hm-2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环境。但在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存在经过土地整理却没有提高土壤肥力等问题,导致土地开发整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杨峪地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后效益。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增加,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由于项目区开发了大面积未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分析认为,在土地开发整理时,要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6.
渗灌灌水定额对温室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不合理灌溉所引发的问题,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灌水理论,制定合理的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制度,即确定适宜灌水控制指标,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单次灌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灌溉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黏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 cm、计划湿润层深15~40 cm(厚度25 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 kPa(田间持水量)和30 kPa时,将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 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 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研究了基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结果表明,青州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目标的土地整理区主要位于丘陵区,整理面积655.14 km2,占可整理面积的48.37%,其中近期整理区主要分布于丘陵区西北部,中期整理区主要位于丘陵区东南部,均以耕地整理为主,远期整理区主要处于丘陵区西南部,耕地整理和未利用开发并重;非整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为耕地,占51.63%。研究结果可为青州土地整理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科学评价中国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丰富土地整治的相关评价技术体系,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促进土地整治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该文从土地整治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研究视角出发,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土地整治在国家层面上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主,而省级以下层面则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中国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率在全国范围均呈现较高水平,且开发补充耕地数量在国家、省、市不同尺度差异不大;中国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率在国家、省、市不同尺度上体现出较大差异,市域尺度更能体现土地整理与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该研究可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该文着重就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内涵、划分层次及主要特征,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研究方法、基本方案和研究趋势,认为类型区划分应该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类型、农业耕作制度、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区指标的构建,以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合理安排和分区分类指导;加强类型区工程模式标准化建设、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趋向。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分类、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田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西藏农田土地平整工程建设的规范开展,根据西藏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类型、农业耕作制度、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特性,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西藏已规划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有关西藏耕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和吸收,进而提出适合西藏土地平整工程建设的耕作田块修筑标准、土壤改良措施和工程量测算方法。该研究对西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规范开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