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17年,重庆市铜梁区对13个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开展了引进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商薯19、渝薯17、渝薯198、渝薯27、湛薯12和商薯9号共6个品种的薯块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鲜薯、薯干、淀粉产量表现较好,蒸煮食用品质综合表现也较好,适宜在铜梁区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武陵山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甘薯淀粉用新品种"彭苏2号"。在2014-2015年重庆市试验中,与对照品种"徐薯22"比较,彭苏2号品种鲜薯产量34 333.5 kg/hm~2,增产14.71%,66.67%点次增产;薯干产量11 866.5 kg/hm~2,增产25.06%,91.67%点次增产;淀粉产量8 140.5 kg/hm~2,增产28.15%,91.67%点次增产;萌芽性较好;大中薯率85.10%,高1.94%;薯块烘干率34.56%,高2.45%;薯块淀粉含量23.71%,高2.13%;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75.9分,高5.9分。抗黑斑病,中感蔓割病和高感薯瘟病。  相似文献   

3.
2017年,重庆市铜梁区对15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开展了引进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万薯10号、广薯87、广薯72和桂薯10号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商品性、食用口感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铜梁区及周边地区继续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陇薯8号×早大白)建立LZ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44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96粒,共生产28 178粒。经鉴定试验筛选出LZ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19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67.9%,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低5.5%。品系LZ111在16份入选品系中表现优异,薯形椭圆,薯皮白色、薯肉白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65.65%;薯块淀粉含量居参试品种(系)的第8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11.6%;薯块炸片评分居参试品种(系)的第6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低16.7%。  相似文献   

5.
以郑薯20、龙薯9号、阜薯Y6-7、徐薯32、阜薯28-6、苏薯8号为供试品种,筛选适合阜阳地区种植的食用型甘薯品种。试验表明,龙薯9号、郑薯20、阜薯Y6-7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将这3个品种和对照品种苏薯8号作为阜阳地区食用型甘薯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2015年,在重庆市开州区对4个甘薯新品种的生长进程、主要性状、产量、商品性做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万薯7号’‘渝薯17’‘万薯5号’‘万薯6号’平均667 m2折合产量均比对照‘徐薯18’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万薯7号’淡红皮、橘红肉,消费者喜爱,食口性表现最好,是食用型品种;其余3个品种淀粉率大于21%,属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宁紫薯5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紫薯1号×徐02S20-1的杂交后代经多代鉴定试验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鲜食型紫心甘薯新品种。在2014—2015年的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5号的平均鲜薯产量27 628.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7 959.0 kg/hm~2。在紫心甘薯品种中,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平均烘干率28.7%、薯块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抗病性强。通过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栽培技术可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L9712-2×L0202-2)建立F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26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23粒,共生产15 490粒。经鉴定试验筛选F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20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44.4%,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2.6%。品系F80在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6份参试品种(系)中表现优异,薯块性状表现良好,薯形椭圆,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产25.4%;薯块淀粉含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加48.0%;薯块炸片评分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14.3%。  相似文献   

9.
浙薯系列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种系谱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价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品质育种指标以及提高育种效率,以2005-2016年育成的13个浙薯系列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种为材料,分析亲本系谱,统计品种特征特性,并依据品种用途、干率等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表明,浙薯系列甘薯品种系谱来源主要是胜利百号和南瑞苕衍生品种栗子香血缘。浙薯81及其衍生品种浙薯13在作为骨干亲本时表现出理想的育种效果。从品种的特征特性来看,鲜食型品种(包括迷你型鲜食品种)具有相对较高的干率(>30%)和淀粉率(>20%);不同类型品种生薯、熟薯的糖分(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因品种而异;不同加工用途品种类型对胡萝卜素含量指标要求不同。不同类型品种的品质育种指标应进行综合评价,鲜食型甘薯主要以食用品质指标为主,干率是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食品加工型甘薯主要以加工适应性目标为主,需注重中高干率、中高胡萝卜素含量、糖化快等材料的筛选与利用。本研究结果为优质鲜食及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选育的种质创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广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高淀粉甘薯品种,2017年选择7个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在万州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主要性状、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渝薯15号、渝薯27号、万薯6号和商薯19号的产量和淀粉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高淀粉甘薯品种在万州区进行推广种植,助推甘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薯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育具有优质淀粉或花青素性状的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5个白肉(薯肉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甘薯品种(系)和5个紫肉(薯肉颜色为紫色)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于2012年和2013年对重庆市6个地点2年间甘薯淀粉和花青素等性状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下甘薯产量性状(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和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花青素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供试的所有甘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年份效应,白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年份效应,紫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年份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重庆中海拔地区(万州区或酉阳县)甘薯产量相对较高,低海拔地区(合川区、北碚区)甘薯薯块熟食性较好,并且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低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黔江区或巫溪县)。甘薯农艺性状(茎粗、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和产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30,0.28),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平均变异系数较小(CV=0.11),但花青素含量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28)。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0);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3)。白肉甘薯茎粗与最长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9),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3),与淀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紫肉甘薯商品薯率与基部分枝数、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5,0.368,0.357),基部分枝数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r=?0.397)。白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在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因子上存在不同,在品种选育时应针对不同甘薯类型和育种目标采取不同选育方案。本研究可为筛选有利于甘薯品质性状形成的环境因子、促进育种手段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加快甘薯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豫薯王’是西南大学农学院引进培育的甘薯优良新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等优点。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自2008年开始引进该品种以来,经过大面积示范,其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其大面积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苏薯16号和宁紫薯4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薯块产量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配施硫酸钾75 kg·hm-2,两个品种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相增产14.9%和23.5%。复合肥配施有机肥对提高苏薯16号的鲜薯产量没有明显效果,而宁紫薯4号的鲜薯产量增加显著。配施有机肥可改善苏薯16号的食用品质,而对宁紫薯4号没有效果。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两个品种的薯块烘干率略有降低。建议鲜食甘薯生产时,正常条件下一次性施基肥即可,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有机肥1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在重庆市彭水县选定郁山镇、绍庆街道、石柳乡3个试验点开展大区试验,以渝薯17为对照,对八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从产量、商品率、早收性和蒸煮熟食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商薯19可作为白肉食用型品种发展,万薯7号和万薯10号可作为黄肉食用型新品种发展;烟薯25可作为黄肉食用型新品种发展,但需要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龙薯9号熟食口感较差,但薯肉黄色、薯形美观,产量高,大薯多,可用作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忻州市推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2019年以当地主栽品种忻薯2号为对照,对引种自国内的10个鲜食类甘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观察鉴定其农艺学性状、产量性状和食味性、贮存性.初步结果表明,济薯26、烟薯25、普薯32适合在忻州市推广种植,单产分别比忻薯2号高136.51%、132.73%、42.43%,其余性状也表...  相似文献   

16.
为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农业技术影响力,帮助缅甸提高木薯产量,提升木薯产业水平,将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5个木薯优良品种:桂热4号、桂热5号、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8号引种到缅甸,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淀粉含量木薯品种,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引入的5个中国优良木薯品种适应性强,在缅甸生长良好,保持了高产优质的优良性状。整体表现优于当地对照品种黄心木薯,鲜薯淀粉含量为21.58%~27.47%,鲜薯产量为27.65~38.73 t/hm2,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6.02~10.31 t/hm2,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33%~69.94%和-0.7%~70.1%,品种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对扩大我国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缓解我国木薯原料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DTOPSIS法对2018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11个鲜食甘薯品系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结果表明: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Ci排序,鲜1、鲜3、鲜4三个甘薯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鲜6、鲜10、鲜11三个优良鲜食甘薯品系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8.
陇中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为筛选出陇中旱作区优质抗旱的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3号为对照品种,在陇中旱作区对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8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陇薯17号、甘农薯9号这3个品种生育期长(120~125 d),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出苗率高,植株生长旺盛,主茎数多,大中薯率均高于80%;薯形为圆形或长卵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食味优(蒸煮食味综合评分分别为7.00、7.50、6.63分);干物质含量高,分别为253.0、243.2、249.0 g/kg,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加6.0、-3.8、2.0 g/k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70、1.40、1.10 g/kg;折合产量分别为29 670、30 855、31 05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产5.62%、9.84%、10.56%,可作为陇中旱作区全粉加工型品种推广种植。由于陇薯16号淀粉含量高达232.0 g/kg,也可作为陇中旱作区优质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冬-2015年春,古田县城西街道农技站在曹洋村姚祖堂户单季稻后茬用新引进的3个马铃薯新品种,以福克212作为对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古田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中薯3号的品种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较强,适合在古田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花851产量次于中薯3号,单株结薯个数较多,食用品质好,可以推广种植;克新3号的产量稳定性和食用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和福克212相近,有待添加试点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宜乳源县种植的优质高产食用型及食用加工型特色甘薯品种,研究配套其地膜栽培技术。[方法]以当地食用加工型的自留品种为对照,引进渝紫263、广紫薯1号、龙薯9号分地膜栽培和常规栽培2组进行栽培引种试验。试验采用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地膜栽培组比常规组明显增产,引进品种均比对照增产且品质明显占优。[结论]地膜栽培技术对春薯栽培效果明显,引进的3个品种均适宜乳源县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