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质量控制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从抽采样、样品流转、制样、标准物质、检测前、样品分析、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等关键步骤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提高蔬菜产量,农户大量施用农药,导致一部分有害物质残留在蔬菜内部,影响了蔬菜质量和人们的健康。基于此,阐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把控。  相似文献   

3.
农药残留检测是蔬菜质量检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检测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岗位职责,认真做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分析残留的农药品种,估算农药量,避免由于误差过大影响到后续的控制决策,从而对蔬菜额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立足于现实,首先对当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其次为了保证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管控,提出了质量管控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通过研究衡东县2009—2018年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数据,分析衡东县不同季节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变化规律,为广大消费者自行做到健康消费提供建议,为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鲜农产品不同于居民日常食用的其他类别食品,其有着极鲜明的特征,可以说,农产品在我国居民食品构成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强国,在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生鲜农产品的频次和数量上都位居第一,生鲜类的农产品同时也是受农药残留威胁较为严重的一类初级农产品,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监管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障正常农户生产行为有效进行、切实铲除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一大路径。基于此,以蔬菜为例,从农户、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等角度,对政府对农户施药行为应设定的监管力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监管蔬菜农产品药物残留方面的不同处罚措施下,抽次检查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生鲜农产品,尤其是以蔬菜为主的易残留药物的农产品生产,务必要使农户自觉遵守农药操作规范、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6.
系统全面地对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中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标准制修订中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调查和抽样检测了重庆市的17个区(县)的蔬菜基地和蔬菜市场,包括具有代表性的244个生产基地、3个批发市场、6家连锁超市和10个农贸市场;样品涉及11个主要菜类;包括当地生产和消费的56个主要蔬菜种类。共计抽样2308个蔬菜样品,每一种样品检测58种农药。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1)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高;2)季节性气候和连作障碍与蔬菜质量安全高度相关;3)禁限用农药有使用但逐年减少;4)白菜类、绿叶菜类和豆类蔬菜的合格率较低;5)蔬菜种植存在不规范施药或滥用农药;6)基地蔬菜与超市蔬菜的安全质量优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分析威胁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建议:1)建立并完善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2)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和生产技能培训;3)推广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建立健全蔬菜安全生产的物资服务体系;5)加强基地农药监管和实施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蔬菜的生长期得到了缩短。但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蔬菜的病虫害越来越重,导致了农药的广泛使用,蔬菜需要施放农药后才能够生长和成熟。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保证蔬菜食用的安全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探讨与分析酶抑制法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以前的穿得暖到现在的穿得时尚,从以前的吃得饱到现在的吃得好,人们不仅关心怎样吃得美味,更关心怎样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在人们关心的背后,可以看出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到餐桌下到农田,每一级都要严格把关,才能保证食品安全。以每天都要摄入的蔬菜为例,人们热衷于去买那些绿色无公害的蔬菜,不仅因为它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更看重它吃得心安。过去人们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些都被食用并且会留在体内,危害人们的健康。基于此,分析了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的发展,蔬菜质量受到广泛重视,然而,目前部分蔬菜经常会出现农药残留量过多的现象,无法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性。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分析蔬菜农药残留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保证可以提升蔬菜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蔬菜主要农药残留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近年来重庆市生鲜蔬菜主要农药残留现状,分析重庆市蔬菜主要农药残留的检出结果,探讨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突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云南省38种蔬菜1779个蔬菜样品中甲胺磷等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结果显示,云南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率为7.76%,绿叶类蔬菜和白菜类蔬菜是云南省蔬菜超标的主要蔬菜类别,而根菜类蔬菜和薯芋类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未超标。不同取样场所类型中,蔬菜生产基地和超市的蔬菜超标率较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蔬菜超标率较高。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种类来看,中度毒性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在云南省蔬菜生产中使用最广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氧化乐果、甲胺磷、对硫磷在云南省蔬菜中残留情况严重;甲拌磷未检出,甲基对硫磷未超标。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定义及蔬菜污染物的分析,就重庆市实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研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蔬菜上毒死蜱农药的降解动态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毒死蜱在冬季大棚蔬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试验,揭示出毒死蜱农药在设施栽培蔬菜上的降解规律,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残留量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002年,重庆市农业环保站对重庆市部分区县13个乡镇菜地蔬菜进行了农残监测。监测对象是叶菜、菜豆、瓜果等3类23个品种。监测项目为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和呋喃丹。按农业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即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和呋喃丹在蔬菜中的浓度限值为不得检出标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1.监测的各类蔬菜均受到禁用农药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和呋喃丹的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排序为豆类>叶类菜>瓜果类。2.蔬菜中还发现有二类和三类农药同时污染,而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各类蔬菜排序为豆类>瓜果类>叶类菜。农药市场管理不严,农残危…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2年测定了主要蔬菜品种13种农药的残留状况,蔬菜农药残留平均不合格率为15.7%,因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占总超标的73%,因禁用的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占总超标的54%。比较了不同蔬菜品种、不同来源、不同季节的蔬菜安全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种快速消除蔬菜水果残留农药的新产品———蔬菜残留农药脱毒机,由山西曲沃明通灭菌防腐器材厂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这种蔬菜残留农药脱毒机产生的强氧化剂气体,可在很短时间内与果菜上的残留农药及有害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快速分解,脱毒降解率高达95%以上,并对海鲜、水产品、豆制品及肉食品等有杀菌、去霉、解毒和除异味等作用,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无营养损失,无副作用。该机使用电压220V,功率25W,具有体积小,耗电少,易操作,安全高效等特点。适用于宾馆饭店、厂矿企业、学校的食堂及菜市场摊贩等,使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时经常会使用农药,因此农产品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为此要及时对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达到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风险的目的。基于此,就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控制农产品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由于大量和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造成蔬菜农药残留污染严重。通过对川南地区蔬菜进行监测,比较了不同抽样地点农药残留检测情况、不同类型农药超标污染情况、不同种类蔬菜安全情况,分析了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果蔬安全质量问题更加关注,同时对于果蔬农药生产过程的绿色高效关注度也日益提高。而果蔬农药残留是影响果蔬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人们日常食用食品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样本制备与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相关法律规定处罚角度出发,对农药残留检测样本的制备、保存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等注意事项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果蔬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