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究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叶面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尿素、猪血多肽、蚯蚓裂解液,空白和喷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相比清水对照,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1.2%、13.3%、9.9%、11.3%。猪血多肽处理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呈现随肥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处理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相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13.2%、9.7%、7.2%、18.5%。等氮量情况下,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矿质养分积累量均低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并未达到增产效果;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分别提高约41.6%、11.1%,叶面喷施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为含氨基酸功能物质,而非单纯氮素的影响。综合考虑,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对整体优化、提升小麦产量及品质效果最佳;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花后5天喷施锌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营养和加工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锌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本试验旨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于2013—2015年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设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施锌肥两个处理,以不喷施锌肥 (CK) 为对照,分析了小麦锌的积累、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结果】 与对照处理相比,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处理小麦面粉锌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7.2%和57.8%。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小麦籽粒总蛋白、蛋白组分、麦谷蛋白大聚合体 (GMP) 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GS/LMW-GS) 含量显著提高 (P < 0.05),面粉总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2%和10.3%。成熟期茎、叶、颖壳等器官氮含量也提高,花后5天喷锌处理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 ( P < 0.05),喷锌对锌积累量的影响与含量趋势一致。叶面喷施锌肥还显著提高面粉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处理干面筋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3%和23.9%,湿面筋含量分别增加15.4%和20.1%。喷锌处理面包体积增大,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处理增幅分别为16.3%和20.0%,而面包的硬度分别下降了13.5%和26.2%,咀嚼性分别下降了6.8%和24.3% ( P < 0.05),改善了烘焙品质。 【结论】 花后5天喷锌比拔节期喷锌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更大,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改善效果也更明显。锌可促进花后同化氮素在籽粒中的积累是其影响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色小麦皖麦38、绿麦1号和kz606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有色小麦千粒重、容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灌3水较灌2水处理显著提高有色小麦醇溶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干、湿面筋含量。不同粒色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差异显著,kz6061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皖麦38和绿麦1号。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沉降值、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差异显著,沉降值和面筋指数以皖麦38最高,干、湿面筋含量以kz6061最高。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皖麦38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绿麦1号的球蛋白,kz6061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有色小麦面筋指数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灌水时期和施用硫锌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以及施用硫肥和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了旗叶叶片含氮量,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以开花期灌水最显著;施硫肥和锌肥也能减缓旗叶的衰老。籽粒产量、容重、千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增加,以开花期灌水产量最高,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总穗数以春生5叶期灌水处理最高;硫肥和锌肥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蛋白组分,除醇溶蛋白外,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降低,以春生2叶期灌水含量最高;施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锌肥作用差异不显著。在干旱条件下,春生5叶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砂质潮土一次性施入不同数量有机肥对数年小麦的产量效应、产量构成、品质、水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变化和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肥不仅能显著增加当季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 ,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而且有较长的后效 .小麦产量与有机肥用量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二次曲线回归效应转变为直线相关 ;小麦粗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与有机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氮钾营养对面包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N、K不同用量及其配比对龙94-4083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K营养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N、K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均表现出随N、K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所有处理中以N112.5K75处理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子粒粗蛋白、湿面筋、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表现出随N、K用量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全部处理中以N112.5K75处理获得了较高的沉降值、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及较长的稳定时间。N、K用量及其配比适宜既能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7.
外源硝酸钙对水培生菜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鑫  张存政  刘贤金  卢海燕  梁颖 《核农学报》2016,(12):2460-2466
为有效提高水培生菜产品的营养品质和矿物质含量,试验设置0.1%、0.3%、0.5%3个浓度硝酸钙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对不同处理下生菜生长、产量、品质及矿质元素吸收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硝酸钙叶面喷施处理诱导了SOD、POD、CAT活性的升高。硝酸钙处理28 d,各处理维生素C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0.5%处理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0.3%处理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外源硝酸钙处理可增加叶片数、根长、根冠比,0.3%处理单株产量升高5.9%,可增加生菜地上部分磷、钾、钙含量,钙元素较对照升高最多,为30.8%,铁升高5.3%,镁下降3.2%。0.1%处理铁、镁含量较对照分别升高30.0%、20.3%。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镁、铁含量下降,0.5%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13.1%、1.1%。随着硝酸钙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上部锌逐渐从叶片转移至根,0.5%处理地上部分锌含量最低,为110.1mg·kg-1,较对照下降25.8%。综上,适当浓度的硝酸钙可增加水培生菜钙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增加营养品质,施用过量会影响矿物质元素吸收平衡。本研究结果为指导水培生菜生产过程中应用叶面喷施硝酸钙形成高营养品质,提高微量矿物质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中任1号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和氮肥施用策略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数和氮肥底/追比例的处理间株高、穗长、产量、千粒重、容重均有显著差异。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随基本苗增加,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处理间差异显著。容重有随基本苗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对产量而言,基本苗以450万/hm2时较高,但与300万/hm2和375万/hm2基本苗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在偏晚的播期内,可以根据实际播种时间和地力条件,在300~450万/hm2基本苗范围内进行调整。不同蛋白组分对基本苗处理的反应有别,在基本苗较少时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而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高。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在各追肥比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均以底追比例3∶7的处理含量最高。总蛋白含量有随追肥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平衡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2%的尿素和5%的蔗糖作为外源氮、碳调控物质,在强筋型龙麦33和中强筋型克旱19两种类型春小麦的抽穗期叶面喷施,分别于喷施后5、10、15、22、29和36 d取样,测定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器官的干重,并于成熟收获后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后旗叶的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而倒二叶的干物质积累降低,但籽粒灌浆阶段,旗叶和倒二叶总的干重趋于稳定,进入籽粒成熟期后重量急剧降低;穗下节鞘、倒二节鞘的干物质积累呈单峰曲线,节鞘干物质积累量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比例逐渐降低。外源氮处理缓解了旗叶干重损失,促进了穗下节鞘和倒二节鞘的干物质积累,而外源碳处理反之。外源碳、氮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穗轴单位长度干重,显著降低了无效小穗比率,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尤其是外源氮处理作用显著,龙麦33和克旱19的无效小穗比率分别降低了3.3%、3.7%,穗粒数增加了19.7%、8.4%,千粒重分别增加了2.7、1.4 g,外源喷施蔗糖、尿素使龙麦33和克旱19的单产分别提高了6.9%、15.8%和10.1%、16.9%。因此,外源氮、碳处理通过增加旗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穗轴单位长度干重,提高物质向穗部的输导能力,从而减少了无效小穗,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了籽粒产量,尤其是氮处理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中筋小麦豫麦7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后期喷素对沙薄地小麦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素可提高穗粒数,增加子粒产量,喷施丰优素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喷清水)增产12.6%左右;除硬度、拉伸特性外,所有喷素处理的小麦品质趋于软质化,表现为灰分含量下降,出粉率、吸水率降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减少,稳定时间、断裂时间缩短,弱化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作物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为解析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利用原位盆栽试验,研究了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小麦产量与关键农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关系。试验包括4个播种时间处理:10月5日(T1)、10月10日(T2)、10月15日(T3)和10月20日(T4)。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T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T2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为38.00穗.盆-1和37.67粒.穗-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播种时间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农学指标影响小麦产量。早播提高了小麦根系活力,但其他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分蘖期各处理中小麦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后,T2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T1和T2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小麦生长不断增加,T3和T4处理则在整个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水平,开花期,T2处理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高达57.12 g·g-1(FW)·h-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植株硝态氮含量随小麦生长呈下降态势,拔节期T2处理小麦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分蘖和拔节期各处理小麦植株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到开花期T2处理达到最大值,为0.34mg·g-1(FW)·h-1,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与拔节期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开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播种时间可能通过改变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终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施氮水平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选用两个优质小麦品种烟农15号和济麦19号,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即N.0、120、240和360.kg/hm2。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子粒发育前期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效应,但随子粒灌浆充实,这种效应逐渐削弱,到成熟期,施氮处理虽能提高子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但不同施氮水平间无明显差异。施用氮肥还能显著地提高子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尤其是子粒麦谷蛋白的含量,使子粒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提高。试验还表明,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子粒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综合分析看出,子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以及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可以作为小麦品质育种中亲本及后代材料的选择、评价和优质栽培技术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方法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际  郭熙盛  王允青 《土壤通报》2008,39(1):192-19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获得了最高产量;适当增加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品质,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效果最佳。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拔节期喷施氮肥为最佳氮肥运筹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弱光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烯效唑(S-3307)干拌种对不同密度冬小麦蛋白质组分及加工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发现烯效唑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变籽粒中的蛋白质组分所占比例,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清蛋白、球蛋白及其二者之和的含量均以20 mg/kg拌种处理的效果最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及其二者之和含量随浓度升高影响更明显。烯效唑提高了小麦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增加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及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小麦增产10.2%~24.8%。施用钾肥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但对籽粒沉降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2002~2003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和昌吉两个试验点,进行新疆不同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子粒产量和蛋白质组分变化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拔节期施氮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孕穗期施氮的处理,说明拔节期施氮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在新疆冬小麦栽培条件下,随施氮时期后移,子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有所减少,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增加;孕穗期施氮可以明显提高子粒麦谷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不同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施氮时期后移能提高小麦子粒的麦谷/醇溶比值;但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其施氮时期后移的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离体培养下锌对春小麦子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锌对春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浓度为6.mmol/L的处理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其旗叶内叶绿素含量、倒一节长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二节长度和小花数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低锌和锌过量(Zn2+浓度为0.3和300mmol/L)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受阻,各项性状指标均低于对照,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而且锌过量不但降低产量还造成锌肥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旱地小麦一些生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密度条件下不同时期和不同浓度多效唑以及多效唑+GA3对旱地小麦一些生育、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显著增加了小麦分蘖数,降低了株高和叶面积,降低程度随浓度提高和次数增加而更显著;GA3减轻了多效唑的抑制作用。多效唑对越冬期叶绿素含量无影响,但提高了拔节期的含量;抑制了越冬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而对拔节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铵、硝态氮含量及总量无效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同时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GA3增加了收获穗数,减少穗粒数,保持和提高了粒重,增产5.8%。多效唑的效果因喷施时期和密度而不同,可能与水肥条件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土壤微量元素养分是限制小麦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叶面喷施适宜比例的微肥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比例的微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叶面喷施四硼酸钠、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钼酸铵均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高硼、高锌和适当铁配比的微肥更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硼促进植物水分和养分吸收,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为小麦穗部生长提供了营养条件;高浓度锌有利于小麦叶绿素和生长激素的合成,增加小麦株高、穗长、穗数和穗粒数;适宜比例的锌和铁叶面喷施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根据极差分析得出6 种微肥的最佳施用水平分别为四硼酸钠4.5 kg/hm2、硫酸锌4.5 kg/hm2、硫酸锰0.75 kg/hm2、硫酸亚铁2.25kg/hm2、硫酸铜0.75 kg/hm2、钼酸铵0.75 kg/hm2。综合6 种微肥的施用水平,18 个处理中叶面喷施四硼酸钠4.5kg/hm2、硫酸锌1.5 kg/hm2、硫酸锰0.75 kg/hm2、硫酸亚铁2.25 kg/hm2、硫酸铜1.125 kg/hm2 和钼酸铵1.125 kg/hm2配比的微肥下小麦产量最高,为10259.09 kg/hm2,高于其他处理0.07% ~ 16.54%,此研究可为丰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与短期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室内化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24.8%、14.3%、7.8%和24.8%;而对小麦增产效果并不显著。4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免耕、浅耕相比旋耕、深耕,提高小麦穗数15.0%~32.2%,提高穗粒数2.6%~12.6%,但4种处理间小麦千粒重及籽粒产量效果无显著差异;免耕、浅耕较旋耕、深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期和灌浆期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并显著提高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免耕与浅耕是较为适宜河南省小麦生产及土壤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