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良伟  刘康 《南方农机》2019,(3):216-216
近几年,我国对高职高专办学定位进行了积极探索,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教、学、做"融为一体的要求,强调人才的技能、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各个高校正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趋势。本文针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其内容广泛、理论性强、知识点抽象难理解等特点,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较差。本研究针对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该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研发制定基于悉尼协议的课程标准,将微课、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等环节,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本研究是传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步实施,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是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及同类课程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模式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阶段进行,先完成理论讲授再集中技能训练,使专业理论与相应的技能训练出现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通过研究与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项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龙妍 《南方农机》2019,(3):208-208,227
"教、学、练、赛"四位一体高职经管类课程体系改革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切实冲破实验课程与实训课程、理论课程界限的重要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营销案例以及营销活动等融于一体,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赛。  相似文献   

5.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近年来,新课改将教学活动比作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交往、没有互动,便不会存在教学关系。"交往式教学"是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只负责学,造成了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局面,该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取代了"学",知识被教会,而不是通过自主学习而学会。为此,文章对课堂教学结果和教学状态进行诊断,并详细分析"教"与"学"之间的逻辑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做中学,做中教"倡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由于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颠覆性差别,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本文就针对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程如何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做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有组织的开展实践应用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或终身发展中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专业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开展"学教做",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在土壤肥料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课程目标、中职生特点与学科的最新进展、农业生产实际和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土壤肥料问题,灵活运用了问题教学法、课堂合作交流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电路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出发,结合笔者10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教、学、做"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的机械拆装和实践动手能力,将机床拆装项目教学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在机床拆装课程教学中,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项目教学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职数控专业《数控车削项目训练教程》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采用"教、学、做"融合方式开展专业技能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充分认知理论,切实掌握零件加工方法,真正习得专业知识,以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裴蓓 《湖南农机》2014,(3):143+14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需要对这门学科进行分析和探讨。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在当前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表明该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文章将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学做合一教学思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景  黄力刚 《南方农机》2022,(19):196-198
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教、学、练、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练、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该模式在“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中的应用,并以企业典型零件“螺纹轴”为载体,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设计。教学实践证明,实施“教、学、练、做、创”一体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用机械设备,是为满足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机械类设备的总称。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中职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知识、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同学们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要培养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怎么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结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特点,阐述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及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动分拣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包括光学、机械基础学、电子信息学等,其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本文结合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实现高职生"教—做—学"的统一。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做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学"就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是前提和基础,是改造主观世界、提升党员行动自觉的根本途径;"做"就是做合格党员、合格党员领导干部,这是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学习教育要强化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抓好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院校在汽车专业、汽车电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电器系统部件工作原理与电路检修实践技能的掌握理解困难等诸多因素不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的矛盾,本文以汽车启动系电路为例,就汽车电器仿真教学软硬件进行了开发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计基础”是普通工科高等院校机电类和近机类相关专业中一门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创业、实践应用等方面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不突出,且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和学的过程联系不够紧密,使得该课程预习效果、授课效率、课后复习收效达不到期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微视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正在丰富、影响、改变课程教学方式。课程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制作了一系列的教学微视频,并探索运用在课程教学中,以雨课堂作为教学媒介,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和“学”变得生动。为掌握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开展情况,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利用调查结果,促进教师教学总结和反思,完善教学微视频和优化教学方式,形成教和学的闭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搭建基层党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载体,注重在‘学’与‘做’上动脑筋,是不断深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创新的有效抓手。"2016年7月18日,国网江苏泗阳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倪海航就全系统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搭建廉洁文化创新平台提出要求,强调全系统2个党总支、28个基层党支部,一定要在注重完善"三大机制"和突出"四大导向"上下功夫,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新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