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乙烯醇对香料烟产量、质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对香料烟生长具有一定的生理效应,使叶绿素、水溶性糖含量增加,NR酶活性、光合效率及烟株根系活力增强。PVA能增加烟株株高和节距,促进烟株早发和提早成熟;增产作用虽未达到显著水准,但对香料烟中上等烟率、均价、产值有明显效果。PVA使晾制后香料烟叶内全钾含量、还原糖量、醚提取物量增加,而烟碱含量减少。用扫描电镜和显微光密度仪观察PVA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发现,施用PVA后土壤微结构中出现明显的微团聚体,激团聚体内及体间有较多的孔隙;90%以上颗粒粒径在9~15m之间。未施PVA的土壤,90%以上颗粒粒径在4~10m之间,单粒平均直径比处理土壤的小4~5m,少有微团,孔隙较小,因而紧实。PVA不仅促进了烟株体内代谢和其生长发育,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良化了作物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畹町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座美丽的边境口岸城镇。近年来,毛叶枣在畹町成功引种和试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2012年畹町毛叶枣种植面积达到67 hm2,挂果初期单产800 kg,盛果期单产1 500 kg。基于此,结合畹町镇的毛叶枣种植和发展进行简单探索。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香料烟干物质积累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料烟品种云香巴斯马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香料烟干物质积累量、积累强度、产量、产值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香料烟各器官中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的趋势;干物质积累强度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器官干物质在生长期间分配规律一致;产量、产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增产率为80.43%~140.23%,增值率为66.90%~116.20%;氮素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引进的烟薯25号等6个甘薯新品种在广西宾阳县邹圩镇马脚塘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烟薯25号、心香、郑红21、龙薯9号、万紫薯56、广薯18新品种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贮藏性、商品性好、农艺性状等表现突出,适合在宾阳县进行种植发展,通过该试验,为宾阳县选育出可替代当地品种,为当地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烟区灌溉水氯含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我国主要烟区烟田灌溉水中氯含量情况,从全国五大烟区的13个主要植烟省26个主要种烟县市采集了151个灌溉水样,其中河渠水111个,降雨14个,水库水5个,地下水21个,采用硝酸汞滴定法测定其氯离子含量.结果表明:①我国主要烟区灌溉水中氯含量为0.05 ~ 239.69 mg/L,平均为10.16 mg/L,92.7%的灌溉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②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西南烟区的灌溉水氯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北方烟区96.4%灌溉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黄淮烟区的山东和河南分别88.5%和46.2%的灌溉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③不同类型灌溉水平均氯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库水、地下水、河渠水、雨水,雨水氯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92.7%、90.5%和80%的河渠水、地下水和水库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福建省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情况,在连续3a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烟季),而且氮、磷流失总量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与产流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71~14.86kg·hm-·2a-1和0.93~2.20kg·hm-·2a-1,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27%和0.47%~1.71%。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磷的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5%~13.82%和8.82%~14.99%,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43%和0.41%~1.54%。增施50%氮肥和增施50%磷肥的氮和磷流失量分别比优化施肥处理提高7.6%~37.6%和21.5%~27.4%。此外,同等施肥量条件下,稻草还田的氮、磷流失量分别提高6.4%~16.4%和-3.4%~14.0%,流失系数分别达到0.86%~1.91%和0.36%~2.00%。综上所述,优化施肥处理可以减少氮、磷的流失量,而增量施肥明显增加肥料流失量,稻草还田也提高了氮、磷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靖西烟区烤烟育苗大棚闲置期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靖西甘荷育苗点为例,总结了其在闲置期开展蔬菜、瓜类种植的示范成效,并对经济效益最好的黄皮甜瓜进行了大面积种植推广,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靖西烟区烤烟育苗大棚闲置期开发应用的建议,即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打造品牌和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8.
湖南烟区气候因素分析及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分析了湖南烟区气候因素特点及热量与降雨条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烟叶生长季节大田期具有平均温度适宜、日均温≥20℃持续天数较长、≥10℃活动积温大于2600℃·d和昼夜温差较小等特点,但大田期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日照百分率较低。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旺长期降雨量和昼夜温差,提高伸根期、旺长期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有利于优质烟叶品质的形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南主要产烟县市分为3类,第1类主要包括湘南、湘中和湘东烟区,第2类主要包括湘西烟区,第3类主要包括湘西北烟区,并对各类烟区气候因子和烟叶品质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烟草根结线虫发病等级不同的烟田为研究对象,对烟株根际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等指标与烟草根结线虫发病等级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影响烟草根结线虫发病等级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AN)、有机质(SOM)、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根结线虫发病等级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酸酶活性则与根结线虫发病等级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脲酶活性、有机质、交换性镁、交换性钙含量通过建立最小数据集被确定为影响当地烟草根结线虫发病等级的关键土壤因子。本结果可为降低根结线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改良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烤烟氮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于有机质含量为25.7 g.kg-1的黄壤上,研究了烤烟在移栽后5、7、9周小麦秸秆还田对烤烟氮积累、肥料氮积累、肥料氮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当地常规施肥条件下,烤烟于移栽后13周肥料氮积累达到高峰,氮供应拖后,随烤烟生育期的增加,烟株来自肥料氮比例逐渐减低,烤烟生育前期主要吸收肥料氮,后期以吸收土壤氮为主。秸秆于烤烟移栽后5~9周期间还田后,烟株氮积累、肥料氮积累量和来自肥料氮比例及氮利用率均表现降低,并随秸秆还田时间的推迟,对肥料氮的影响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烘烤和复烤产生大量的废弃烟末(梗),目前采用的填埋和焚烧处理不仅浪费有机质和养分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亟待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试验将废弃烟末和烟梗粉碎,接种热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并加入辅助剂,经高温堆制生产有机肥,并以玉米、杨梅和花椰菜等当地作物为对象,田间研究其肥效。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单施烟末(梗)有机肥、化肥配施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高温堆制的烟末(梗)有机肥的质量符合农业部NY 525-2012标准,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依次为40.45%、1.91%、0.84%和2.12%。在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并与作物和果树养分需要相协调;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表明烟末(梗)有机肥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增加微生物数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使玉米、花椰菜和杨梅的产量分别增加10.11%、14.04%和5.45%,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废弃烟末(梗)是优良的有机肥源,高温堆肥可实现废弃烟末(梗)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凉山冕宁烟区烤烟养分管理的关键参数,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云烟87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和肥料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凉山烟区烤烟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磷>钾;不同处理中,处理VI(N 90 kg/hm2,P2O590 kg/hm2,K2O 27...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淀粉对四川三大烟区烤烟品质、香气特征的影响,以四川主要栽培品种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为材料,在攀西烟区(攀枝花、凉山)、川南烟区(泸州)、川北烟区(广元)驻点采样,研究烟株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碳代谢重要产物淀粉相关分解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发现:1)各地淀粉酶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酶活性在烟草成熟期最高;各地淀粉去分支酶活性变化与淀粉酶活性变化相似,在旺长期、现蕾期酶活性较低,进入成熟期后酶活性升高。2)攀西烟区淀粉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均最高,且与川北、川南两烟区差异显著,而其淀粉去分支酶活性在三烟区中最低,淀粉酶活性差异有可能是导致各烟区烟叶香型不同的因素。淀粉去分支酶活性较弱,各烟区差异相对较小。β-amylase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且三大烟区之间表达量差异较为明显,也是影响各烟区香型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纬度差异和地理方位,将我国主产烟区的7省12县分为南北两大烟区,采用统一栽培模式,对两区烤烟( Nicotiana tabacum L. )主要化学成分和大田生长期不同时段的气候因素进行多元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初步获得了两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主要结果是:北方烟叶化学成分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程度比较明显,南方烟区相对来说不很显著,影响北方烟叶化学成分的气候因子多于南方烟叶。南北两烟区不同生育时段的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有不同的关联度,影响烟叶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因子明显不同,作用方向也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北方烟区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是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和10 cm地温;南方烟区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是日照时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隆林烟区土壤为评价单元,采集了134个土壤样品,测定了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综合法评价了植烟土壤肥力,旨在揭示烟区土壤养分含量丰缺及植烟适宜等级状况,科学指导烤烟种植的施肥和种植区域调整。结果表明:隆林烟区土壤pH和全氮、速效磷、水溶性氯含量适宜,有机质、有效硼、有效镁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硫和有效钙含量偏高。隆林县东北部部分烟区、南部小部分烟区及西部小部分烟区肥力适宜性等级低,不利于优质烟草的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区烤烟烟碱含量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纬度差异和地理方位,将我国主产烟区的7省12县分为7个生态区,采用统一栽培模式,分析了不同区域烤烟烟碱含量的变异.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的烤烟烟碱含量存在着广泛变异,变异特征各不相同.辽宁烟区的烟碱含量年际间变异最大,河南和福建烟区年际间变异最小;包括贵州、四川、福建、云南烟区的南方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年际间稳定性优于包括辽宁、山东、河南烟区的北方烟区.贵州和四川烟区的烟碱含量部位间变异程度最大,辽宁烟区部位间变异最小;南方烟区烟碱含量的部位特征较明显,北方烟区烟碱含量的部位特征相对不显著.河南烟叶烟碱含量部位内变异较小,福建烟区变异较大.中部叶烟碱含量变异较大,下部烟叶变异较小,上部叶较稳定.北方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在部位内和等级内的稳定性均好于南方烟区.各烟区橘黄烟叶烟碱含量均高于柠檬黄烟叶,不同生态区烤烟烟碱含量的变异主要来源于橘黄烟叶烟碱含量的变异.烟碱含量在不同生态区域间差异极显著,河南烟区的烟碱含量最高,辽宁烟区最低.北方烟区烟碱含量高于南方烟区,但辽宁烟区的烟碱含量倾向南方,云南烟区的烟碱含量靠近北方.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烟秆炭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壤培育试验研究了单施有机肥、烟秆炭有机肥、单施烟秆炭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有机肥),烟秆炭占有机肥比例为10%(B10)、20%(B20)、40%(B40)、60%(B60),单施烟秆炭100%(B100)、1/2量烟秆炭(BH)、1/4量烟秆炭(B2H)。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烟秆炭有效地促进了土壤pH提升,以及土壤速效钾、全碳、全氮的含量,其中B100处理的速效钾和全碳含量的增幅分别为55.1%、132.1%。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随烟秆炭量的增加而提升,但烟秆炭有机肥比单施烟秆炭提升效果好,以B60处理达最大(72.69 mg·kg-1),B100处理次之(46.76 mg·kg-1)。而烟秆炭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B100处理最低,较对照降低了21.3%。(2)烟秆炭能增加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延长,添加了烟秆炭的处理比单施有机肥提升效果更稳定。(3)烟秆炭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胡敏素含量。B100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机碳提升了68.6%,胡敏素增加了147.8%。在B10~B60处理中随烟秆炭比例的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下降;在B2H~B100处理中随单施炭量增多,土壤胡敏酸含量则略有提升。土壤富里酸含量则以烟秆炭量最多的B100处理最低。总体看来,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机肥有利于土壤碱解氮提升,促进土壤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成。烟秆炭有利于土壤碳、全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的增加。结合各项分析,含60%烟秆炭的有机肥(B60)处理既有利于土壤主要养分的提升,又有利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烤烟生长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评价菌根化苗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对比研究了菌根化苗和常规生产烟苗不同生长期的农艺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菌根化烟苗根冠比均显著大于常规育苗组,株高、根长、茎围小于常规生产烟苗;移栽30 d的菌根化烟苗株高、茎围均小于常规育苗组;移栽60 d接种Gm.02和Gm.03的烟株株高大于常规生产烟苗,接种Gm.01和Gm.02的烟株茎围大于常规育苗组;移栽90 d的3种菌根化苗株高、茎围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最大叶长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小于常规生产烟苗;菌根化烟苗移栽30 d最大叶宽均小于常规育苗组,移栽60 d接种Gm.01菌根化烟株大于常规育苗组,移栽90 d,接种Gm.01和Gm.03菌根化烟株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苗均能提高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但是不同的菌剂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21个有烟草青枯病史的烟田和周边91个无病史的烟田调查研究表明:有病史烟田在罗山、平桥、确山、泌阳、遂平和西平6个县(区),土壤pH主要分布在5.5~6.5(占调查烟田总数的84.75%);周边无病史的烟田在唐河、正阳、上蔡、社旗、舞阳和城区6个县(区),土壤pH主要分布在6.5~7.0(占调查烟田总数的81.25%)。有病史的6个县(区)与无病史的6个县(区)在土壤pH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土壤pH6.5是河南烟草青枯病发生的阈值。土壤pH与纬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y=0.7375x–17.799,R2=0.386,P<0.01),由此推测土壤pH 6.5地理分界线大致在北纬33°,其以北烟区烟草青枯病发病机率低。  相似文献   

20.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是解决烟草种植土壤障碍的有效途径。云南植烟地块,在秋冬季节主要以轮作小麦、紫花苕、豆类及蔬菜等作物为主,在云南曲靖和晋宁烟草种植区,选择了小麦收获后留根茬(20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麦-烟),紫花苕子收获后留根茬(30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绿-烟)、豆类(豆-烟)和蔬菜(菜-烟)收获后根茬及秸秆全部移除地外种植烟草的4种轮作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对植烟红壤微生物碳(SMBC)及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烟和豆-烟复种模式下,植烟生长期内根区SMBC及SOC均高于麦-烟、菜-烟复种及冬闲地,并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复种模式下,SMBC、SOC及SMBC/SOC间呈显著相关性,绿-烟及豆-烟复种模式有利于提高SMBC与SOC含量,延长土壤活性功能,SMBC曲线变化的高峰值均出现在成熟期,其余模式则出现在旺长期;不同模式对提高SMBC与SOC含量影响为:绿-烟〉豆-烟〉麦-烟〉冬闲地〉菜-烟。据此认为土壤SMBC或SMBC/SOC可作为轮作模式影响烟地红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