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是铜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市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耀州区西部山区和中北部塬区、宜君县西部山区和中部塬区、川道,印台区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塬区,王益区中部丘陵区,2017年种植面积52.48万亩,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5.83%,玉米总产量15.72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5.17%。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能够有效推进铜川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化生产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节减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充分发挥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同时对实现玉米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铜川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总体情况、耕种模式及收获模式等进行分析,指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铜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市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耀州区西部山区和中北 部塬区、宜君县西部山区和中部塬区、川道,印台区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塬区,王益区中部丘陵 区,2017 年种植面积52.48 万亩,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5.83%,玉米总产量15.72 万吨,占全 市粮食总产的65.17%。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能够有效推进铜川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化生 产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节减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充分发挥 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同时对实现玉米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铜川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总体情况、耕种模式及收获模式等进行分析,指 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的 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丘陵山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是四川第二大粮食作物。长久以来,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技术进展较慢,严重阻碍了四川丘陵山区中主要粮油作物整体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四川丘陵山区玉米机械化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阐明该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以期推动四川丘陵山区玉米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发展,实现由传统的劳力密集型玉米种植模式向现代型玉米种植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以春播为主的南北山区和以夏播为主的川塬灌区。近年来,随着玉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气候、技术管理水平、行业政策、种植效益等因素影响,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从常年种植200万亩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50万亩左右,种植减少主要集中在夏播区。为确保我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巩固全市粮食安全,应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变化,有序推进我市耕地轮作制度,不断扩大夏播区玉米种植面积。本文立足宝鸡玉米生产现状,深入分析了玉米扩面积种植过程存在问题和限制因素,并对今后如何扩大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彭阳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地形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3个自然类型区,海拔1248~2418m。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使我县机械化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雅芝 《农学学报》2013,3(12):60-63
为确定吉林省各市玉米机械化生产主导模式,提高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出玉米生产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农民购买能力、机械化水平及自然条件等5个因素是进行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划分的主要因素,并选取玉米产量、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丘陵山区所占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区域分类,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区域。在分析各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各区域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境内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山、塬、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西部和北部是广阔的山区,中部和东部是地势起伏不平的沟原相间的残原区,南部是地势较平的台原区。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铜川市耀州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塬中部南缘,山地和丘陵沟壑占主体地位,是全省林业重点县(区)之一.简述陕西铜川耀州区天保工程项目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1靖边县旱作玉米种植现状靖边县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南部山区地处白于山区腹地或边缘,常年干旱少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为了解决南部山区农业种植缺水这一瓶颈效应,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通知》要求,以提升玉米增产增收为重点,积极探索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从2007开始我县在南部山区探索旱作覆膜玉米种植0.5万  相似文献   

10.
<正>1.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区域分布吉林省农作物秸秆区域分布情况具有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差异大的特点,东部约占1/10,西部占不到1/3,则中部占1/2。玉米秸秆主要分布在长春市、松原市、四平市、吉林市。吉林省秸秆资源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地处中部的长春、吉林和四平三个城市秸秆资源总量占吉林省秸秆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占比为63%。西部的松原、白城等市的秸秆资源占吉林省秸秆资源总量的30%;而地处东部山区的通化  相似文献   

11.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部,农业气候条件较差,十年九春旱.玉米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目前,在玉米生产全程中,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阜新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也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济源市发展现代烟草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河南农业》2011,(1):58-58
一、济源市烟草生产的现状(一)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目前,济源市烟草产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的邵原、王屋、下冶和大峪4镇.全市烟田面积达到0.33万hm2。邵原镇形成了以西茶坊和碌碡岭为主区的烟叶生产带,王屋镇烟区主要分布在七里桥和王屋两个管理区,仅这两个镇的植烟面积就占全市植烟面积的65%。事实表明,济源市的烟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渭南市农业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渭南市概况 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击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  相似文献   

14.
相比北方平原烟区,南方丘陵山区烟叶生产机械化机型选择受自然环境、农业结构、经济条件以及思想观念等的因素制约,因而丘陵山区烟叶生产机械化的起步时间与发展速度均明显滞后于平原烟区。为了探索基于散户种植的丘陵山区烟叶生产机械化机型选择问题,以晴隆县为例,在全面分析晴隆县地形地貌和耕地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深入烟区实地调研,针对晴隆县近几年烟草农机购置补贴情况及生产特点,提出了基于散户种植的丘陵山区烟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丘陵山区加速实现烟叶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部平原稻区,主要包括沈阳、辽阳、鞍山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根据该稻区水稻生产存在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水肥利用率较低、收获穗数不足、产量增长受限制等问题,建立了以机械化生产为核心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克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地区,是个农牧相结合的贫困边疆地区,耕地面积3.3万公顷左右,机耕面积3万公顷,林地面积19.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米2.玉米是克州农业生产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阿克陶县及阿图什市.玉米收获多采用人工收获,费时费工.玉米机械化收获一直是制约克州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48-252
结合湖北省山地玉米区现有生产技术模式及其特征,山地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本省山地机械化生产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山地玉米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泾阳县主要的油料作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北二塬塬区旱地、坡地、沿河滩地、联合收割机不能作业的小田块、低洼地等。前些年由于种油菜费力费时,效益低下,且机械化程度低,导致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为实现油菜增产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笔者依据当前生产实际总结出油菜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冷害、干旱、涝害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旨在准确、定量评估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为区域农业生产规划、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利用构建的东北玉米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要素分别进行评价,对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区划。【结果】发育阶段冷害危险性大致由西向东递增,基本呈带状分布,生育早期,冷害危险性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和黑龙江东南部;生育后期,冷害危险性中高值区主要位于长白山地、黑龙江研究区东南及北部地区。4个发育阶段干旱危险性均大致由东向西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呈带状分布。发育阶段涝害危险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辽宁东南部为涝害易发区,播种-七叶,整个研究区涝害危险性较低,发生涝害的可能性较小;后3个发育阶段,涝害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东南部。播种-七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分布,中低值区分布在东北地区中部,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和东部。七叶-抽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基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中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中部和东北部,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和南部,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基本由东向西递增,中高值区主要位于黑龙江研究区西部、吉林西部及辽宁大部分地区。播种-七叶,主要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分布在青冈、东宁、白城、乾安、长白,大部分地区为中等风险;七叶-抽雄,高风险区分布在辽宁东南部的宽甸、岫岩、庄河;前两个发育阶段,高风险区零星分布或者区域面积较小。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及生育期,高风险区域面积增大,呈片状分布在黑龙江研究区西部、吉林西部及辽宁东部的宽甸、岫岩。【结论】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冷害、干旱、涝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呈不同的分布形式。前两个发育阶段高风险区域较小;后两个阶段及生育期,高风险区域面积增大,呈片状分布在黑龙江研究区西部、吉林西部及辽宁东部的宽甸、岫岩。  相似文献   

20.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为了确保玉米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需要不断对玉米种植模式做出调整,构建完善的种植体系。该文首先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农艺相互之间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适用性调整方向,最后提出了强化技术融合、改善耕作制度等加强山区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适用性的建议,以提高山区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