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索了不同温度的浸种处理及光照条件下对中间鹅现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表明:在4℃低温条件下浸种48h,中间鹅观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同温度下浸种24h,种子发芽指数最高.25℃恒温条件下,当光照处理为12h光照/12h黑暗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鹧鸪菜人工育苗方法,为工业化生产鹧鸪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采用鹧鸪菜体细胞培育出再生苗种。结果在温度为20~25℃,光照强度为27~36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 h∶12 h的条件下,20 d左右可培育出种苗。种苗在潮间带放养即可发育成完整藻体。  相似文献   

3.
马海鸽  蒋齐    王占军  刘华  何建龙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225-229,235
为确定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温度和光照条件,利用生化培养箱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浓硫酸预处理、清水预处理的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浓硫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且发芽更整齐;(2)甘草种子从10~40℃都可以发芽,但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延缓甘草种子的发芽进程且抑制幼苗生长,乌拉尔甘草出芽和幼苗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3)清水预处理的种子适宜在光照10 h/d条件下萌发,浓硫酸预处理能够降低甘草种子萌发对光的依赖性,全黑暗条件能够促进甘草幼苗胚根和胚轴的生长。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适宜在20~30℃、光照10 h/d条件下萌发,20℃最适宜甘草幼苗胚根生长,30℃最适宜胚轴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盐度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生长、脂肪酸组成及藻际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湛江等鞭金藻置于4个盐度(12、18、24和30)下进行半连续培养,达到稳定生长状态后测定细胞密度(OD750)、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脂肪酸组成,并分析藻际菌群组成。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在盐度18~24下有着较高的细胞密度、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盐度12、18和24下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盐度30下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而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综合来看,盐度18~24是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最适盐度范围。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藻际菌群,从Chao1、ACE和Shannon指数推测盐度12下藻际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盐度18、24和30组间藻际菌群组成相似,与盐度12组差异明显。藻际菌群组成分析显示盐度12下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比为92.70%,其中占比最多的属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盐度18、24和30下优势菌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占比分别为97.63%、97.41%和93.51%,说明盐度12和盐度≥18对于湛江等鞭金藻是两个差异巨大的生长环境,会使其藻际菌群组成发生剧烈变化。本研究为湛江等鞭金藻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深入探究盐度对湛江等鞭金藻藻际菌群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脆弱刚毛藻对水体中三种苯系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研究了脆弱刚毛藻[Cladophora fracta (Dillw.) Kuetz.]对水体中3种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脆弱刚毛藻对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为46.6写,13.6%和7.4 Yo.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脆弱刚毛藻对苯去除率的影响,各因素极差值大小依次为:温度>处理时间>藻体重量,温度是影响去除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刚毛藻去除甲苯的实验中,各因素R值大小依次为处理时间>藻体重量>温度,主要影响因素是处理时间.而对于二甲苯,藻体重量则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照对3种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勤荒漠区典型一年生植物盐生草、碟果虫实和五星蒿为材料, 通过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探索其种子萌发特征。结果表明: 在适宜条件下, 3种一年生植物在播种后1~4 d开始萌发, 萌发持续时间为2~12 d。根据3种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和光照下的开始萌发时间、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率, 最佳萌发温度盐生草为连续光照条件下15 ℃, 萌发率为96.00%±0.00%; 碟果虫实为连续黑暗条件下20 ℃和14 h光照/10 h黑暗条件下15 ℃/25 ℃, 萌发率分别为18.00%±2.00%和28.00%±2.31%; 五星蒿为连续黑暗条件下20 ℃和14 h光照/10 h黑暗条件下15 ℃/25 ℃, 萌发率分别为96.00%±0.00%和96.00%±2.31%。盐生草和五星蒿种子在连续黑暗、连续光照和14 h黑暗/10 h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 萌发的最佳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 而碟果虫实只有在连续黑暗下才能萌发, 光照下几乎不萌发。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在不同温度和光照下对骆驼蓬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i2+,Cu2+,Co2+和温度、光照组合下对骆驼蓬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i 2+,Cu2+,Co2+混合溶液有利于提高骆驼蓬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浓度则表现出明显抑制性;不管混合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高低,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骆驼蓬幼苗生长,但浓度较低时抑制不显著;在Ni 2+浓度5mg/L,Cu2+浓度800mg/L,Co2+浓度400mg/L,温度25℃,光照12h处理下骆驼蓬的种子萌发快,发芽率相对较高;在不同条件作用下,骆驼蓬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是Ni 2+浓度100mg/L,Cu2+浓度100mg/L,Co2+浓度50mg/L,温度25℃,光照12h。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②菌丝在30℃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下萌发速度最快;③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芒果干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色泽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与光照条件下芒果干的色度值。结果表明,光照对芒果干褐变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温度。芒果干光照贮藏在10℃时90 d后总色差ΔE为12.06,避光贮藏在30℃时90 d后总色差ΔE为7.02,均出现明显的色泽变化。因此避光及低温贮藏是保持芒果干色泽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陕西温室黄瓜根腐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省温室黄瓜根腐病的病原及流行影响因素, 采用病原物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及田间系统调查, 对陕西温室黄瓜棚室出现的两种类型根腐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温室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不同, 陕北地区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为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关中地区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落均在10~30 ℃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以20~25 ℃条件下发育最快, 当温度超过 30 ℃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土壤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合理的轮作种植及大水漫灌等与温室黄瓜根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黄瓜栽培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黄瓜根腐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3个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化处理,以热时间为尺度,研究了冬前积温对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穗分化期累积GDD(生长度日,growingdegree day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积温的减少,不同幼穗分化时期累积GDD减小,冬前积温对小麦幼穗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棱期和二棱期,护颖分化期后幼穗分化受冬前积温的影响较小,冬性品种幼穗分化累积GDD对冬前积温最敏感,半冬性品种次之,春性品种则对冬前积温不敏感。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前期适宜温度的上限为14℃,当14℃以下累积GDD达到232~243时,幼穗可正常分化进入二棱期,半冬性品种幼穗分化适宜温度的上限为12℃,12℃以下GDD达到261~277后,幼穗分化可正常进入二棱期,高于上限的GDD不能满足小穗原基正常分化的需求。在田间条件下小麦小穗原基的分化对特定温度范围的累积GDD有稳定的需求,这种需求因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而异。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陕西省温室黄瓜根腐病的病原及流行影响因素, 采用病原物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及田间系统调查, 对陕西温室黄瓜棚室出现的两种类型根腐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温室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不同, 陕北地区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为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关中地区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落均在10-30 ℃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以20-25 ℃条件下发育最快, 当温度超过 30 ℃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土壤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合理的轮作种植及大水漫灌等与温室黄瓜根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黄瓜栽培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黄瓜根腐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宋延静  张晓黎  付娆  李萌  王洁  马兰 《土壤》2022,54(6):1157-1164
为探究滨海盐土不同盐度梯度下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特征,利用土壤化学和分子生态学手段(定量PCR、T-RFLP)对莱州湾南岸及黄河口4个河口断面(黄河、白浪河、堤河、胶莱河)14个不同盐度(6.4‰~51.1‰)盐渍化土壤样品的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硝化潜势、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硝化潜势在高盐度(34.7‰~51.1‰)条件下被显著抑制,主要受土壤盐度、p H和NO3-N水平显著影响;AOA-amoA基因丰度比AOB-amoA高出两个数量级,在中盐度时丰度最高(9.92×106 copies/g土),在高盐度时受到显著抑制(5.28×106 copies/g土,P<0.05);AOB-amoA基因丰度受盐度的影响,低盐度时显著高于中、高盐度条件;然而AOA和AOB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受盐度梯度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硝化潜势与AOA和AOB丰度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AOA/AOB比值以及AOA的Shannon指数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滨海盐土中,盐度的...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厌氧条件下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矿化反应是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决定了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温度和pH是影响氮素矿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为研究厌氧条件下温度对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的影响,本文以两种不同pH的水稻土为试验对象,在厌氧条件下,设置15℃、25℃、37℃和50℃4个温度,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有效积温式研究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势、矿化速率、矿化程度和矿化势/全氮等矿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氮素矿化势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5~37℃范围内,两种土壤的矿化速率以及矿化程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同种温度下两土壤差异不显著。但在37~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pH土壤矿化速率以及矿化程度有增大也有减小,差异达1%显著水平。说明在高温范围内,不同pH土壤氮素矿化对温度的响应有很大差异。4个温度下,矿化势/全氮的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有机氮的品质随温度升高而提高。通过温度与矿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15~37℃范围内,各矿化参数与温度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37~50℃时,各矿化参数与温度相关性均较小,有的为负相关。本试验测定各培养周期的pH,发现在培养过程中,两种土壤pH波动不大,对土壤氮矿化的变化无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尽管中、低温时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对温度有相似的响应,但高温时不同pH土壤的氮素矿化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改造条件下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生长最好的培养基为PDA,其余依次为苹果树皮、苹果果汁、玉米粉培养基,在查比克培养基上生长最差。病原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以麦芽糖或淀粉为碳源时生长好于葡萄糖,在几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生长差异不显著。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前期是12 h光照交替培养生长最快,全光照次之,到96 h时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好于全黑暗。生长的最适pH为 4和5,随pH增大生长变差,pH≥9时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藻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土壤微藻对于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并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以土壤和水为两种不同基质 ,在基质中接种 5种土壤微藻藻液 (立方色球藻、土生绿球藻、舟形藻、沙角衣藻以及由 4种藻种形成的混合藻液 ) ,进行见光和黑暗培养 ,分别在 0 ,2 0 ,4 0 ,60 d时 ,测定环境 p H值、微生物量 (不包括藻类 )、有机质含量 ,作极差分析和图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 p H值变化、微生物量变化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在不同藻种相同培养条件下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藻种变化对 p H值和微生物增加的影响大于因基质变化和光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基质变化对于环境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因藻种变化和光照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微藻在土壤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均大于在水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17.
赵林丽  姜小三  邵学新  吴明  陆琳莹  陶吉兴 《土壤》2019,51(6):1122-1128
为探究人工湿地处理含盐生活废水的可行性,本研究构建了小尺度的人工湿地模拟系统,比较了不同盐度(0.0%、0.5%、1.0%、1.5%、2.0%)下人工湿地芦苇的生长情况以及几种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①盐度对人工湿地中芦苇生长的影响表现出"低盐促进"、"高盐抑制"的特点,在0.5%进水盐度下,芦苇有最高株高1.22 m和最大基径0.48cm;②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总体表现为随盐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为0.5%时,COD去除率达到最高84.86%;③当进水盐度为0.5%时,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几乎没有受到盐度的抑制;当进水盐度高于1.0%,随着盐度的升高,TN(总氮)、NH_4~+-N、NO_3~–-N、TP(总磷)的去除率均显著降低(P0.05),在2.0%盐度下分别下降到了44.40%、58.89%、49.23%、49.49%,相较0.0%盐度时分别降低了38.5%、23.4%、23.8%、19.2%。④不同污染物受盐分抑制程度不同,氮比磷更容易受到盐分的抑制,NH_4~+-N比NO_3~–-N更容易受到盐分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国特有植物沙地云杉濒危的原因,为制定沙地云杉天然林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栖息地不同储藏时间种子质量测定,研究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沙埋的响应以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分胁迫耐受性。[结果](1)种子成熟时生活力仅为79%,其中12%的种子遭受了冻害,其余67%种子不同程度遭受了虫害和病害,且种子生活力随着栖息地埋藏每年以9.5%速度下降。(2)种子在大于10℃温度范围内萌发率均大于40%,且在黑暗/光照交替下萌发速度大于其他光照条件,而沙地云杉出苗最适沙埋深度为0.5cm,满足种子萌发温度和光照条件,这增加了在栖息地大量种子萌发后死亡的危险。(3)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随着盐分胁迫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当盐分浓度0~100mmol/L时,种子初始萌发率(RIG)由69%降到49%,恢复萌发率(RGR)由0增加到6%,初始幼苗长度(LIS)由7.12cm降到1.16cm,恢复幼苗长度(LRS)仅由0cm增加到0.03cm,当盐分浓度大于100mmol/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RIG49%,LIS1.16cm)且恢复能力极差(RGR10%,LRG1cm),但土壤含盐量大于100mmol/L的沙地在沙地云杉的栖息地很容易找到。(4)出苗率随着沙埋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在0.5cm时出苗率69%,在2cm时降为8.50%,在沙地云杉栖息地沙埋厚度很容易超过2cm,因此,出苗率小于8.5%。而小于8.5%幼苗出土后还要反复遭受虫害、病害、冻害、水盐胁迫和种间竞争等影响。[结论]栖息地自然土壤种子库中沙地云杉种子病虫害严重,生活力低和幼苗存活率低以及环境恶劣是导致沙地云杉濒危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海水养殖水体温度日变化谐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谐波方法对宁波地区2010-2013年代表性海水养殖水体(池塘和养殖海湾)在不同天气情况下(晴、少云、多云、阴)水温的日变化特征进行模拟,探究养殖水体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的最佳谐波模拟阶数分别为2阶和3阶,2阶(3阶)谐波对池塘(养殖海湾)水温逐小时、日最高和日最低值模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24~0.31℃(0.1~0.15℃)、0.2~0.24℃(0.06~0.1℃)和0.11~0.15℃(0.06~0.08℃);(2)谐波模拟误差整体呈白天大夜间小,对阴天水温变化趋势的模拟效果较其它天气条件差;(3)池塘水温遵循以24h和12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其中24h周期比重最高,养殖海湾遵循以12h、24h和6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其中12h和24h比重较6h高,晴到多云天气条件下12h和24h周期比重相当,阴天24h周期比重明显下降。本研究论证了谐波方法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特征模拟的可行性,并定量评估了养殖水体日变化的周期特征,可为海水养殖水体温度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温室内实行环境调节时,如何根据作物的生物信息,客观、定量地评价环境条件的优劣,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据作者研究:黄瓜、番茄等果实的生长速度,对果实形成期内的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变动异常敏感。当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如施肥、整枝、防治病虫害等都比较得当时,果实的采收量与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