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肉包心芥菜属于一种新型芥菜品种,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探讨大肉包心芥菜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行早春杂交甜玉米、晚造杂交丝瓜制种及冬种包心芥菜的栽培模式,1hm2每年可产甜玉米杂交种1500 kg、丝瓜杂交种600 kg、包心芥菜97500 kg,三熟产值合计达1380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  相似文献   

3.
对芒果新品种桂热芒71号在广西湿热气候类型区的南宁市和干热气候类型区的百色右江河谷地区先后设点布置建立区域试种试验和品种中试示范点,研究观察了品种的适应性、结果性及品质等。研究结果表明,桂热芒71号在百色右江河谷地区的花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南宁市的花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在百色和南宁2个试种点桂热芒71号嫁接苗种植第3年正式投产,第4年进入丰产期,表现高产稳产,连续6年平均株产量分别为38.9 kg、25.7 kg。百色市田林县和南宁市2个试点桂热芒71号在20龄芒果树高接换种第3年投产,第3~5年连续3年平均株产分别为46.25 kg、38 kg,折合产量分别为1608.88 kg/1667 m2、3891.32 kg/1667 m2,表现出适应性好、早结、优质、高产稳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硒 (Se) 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 (Se ≥ 0.4 mg/kg) 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 (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 > 芥菜 > 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 (0.29~2.07 mg/kg) 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 Se0.98 > Se0.58 >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 (7.25~289 μg/kg) > 芥菜 (1.22~14.9 μg/kg) > 菠菜 (0.73~6.30 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 > 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 (≥ 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 > 芥菜 > 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芥菜品种对Cd 的响应和富集特征,为芥菜安全生产和Cd 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镉胁迫试验,在143 个芥菜品种(系)中筛选出9 种长势较好的芥菜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分析不同Cd 浓度(CK、处理1、处理2、处理3 分别为0、5、25、50 mg·kg-1)对芥菜株高、鲜重、叶绿素的影响,总结Cd 在芥菜根和地上部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品种5 在3 个处理均未存活,其他8 个品种在处理1 均可存活,在处理2 多数品种(品种6、9 除外)可以存活,在处理3 均未存活;与CK 相比,其株高、鲜重在处理1 无显著变化,在处理2 显著下降。8 种芥菜叶绿素对Cd 的响应规律不一致,但多数品种(1、3、7、8、9)叶绿素a 有下降趋势,且处理2 与CK 相比,下降显著。(2)土壤Cd 浓度在5 mg·kg-1 以上时,8 种芥菜均可富集Cd,不能作为低Cd 吸收品种种植;其地上部Cd 富集系数均>1、转运系数均<1,Cd 的主要富集部位在根部,品种3、7、8 在处理2 时地上部Cd 含量(干重)接近100 mg·kg-1,品种2、4 在处理1、处理2 地上部Cd 提取量高于140μg·株-1。(3)8 种芥菜均不属于Cd 超积累植物,但其在土壤中Cd 浓度为5 mg·kg-1 时生物量未受影响,富集系数均>1,具备富集Cd 的能力。可选种品种2、3、4、7、8[即高9、2017442297(血经芥菜)、2017442241、澳洲清甜香油芥菜、香港甜脆竹芥]修复5 mg·kg-1 以下的Cd 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经济发展迅速,随着近几年城市人口的增加,首府的高容积率小区也大量的迅速崛起。然而过高的容积率下,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出现了若干问题,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从调查的时效性考虑,此次调查是以南宁市2000年以来的部分高容积率居住小区为对象,对南宁市3个城区的23个小区进行调查,通过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发现高容积率小区的园林环境通过合理设计也可以获得舒适的人居环境,来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芥菜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重要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加工和鲜食蔬菜[1]。中国芥菜资源之丰富堪称世界之首,目前对菜用芥菜的应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芥菜作为重要加工蔬菜的西南地区和浙江一带,研究重点放在选育品质优良、抗性好的加工、食用芥菜,对于芥菜的基础研究远远落后于同属的白菜和甘蓝[2]。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稻区16个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利用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氮肥响应的差异,可以为实施差异化施肥提供依据。以江汉平原稻区16个主推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与不施氮肥(PK)相比,施氮处理(NPK)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16个水稻品种增产量为882 ~ 3861 kg hm?2,增产率为9.7% ~ 64.8%;氮肥贡献率8.92% ~ 39.1%,农学效率4.5 ~ 19.8 kg kg?1,偏生产力35.3 ~ 56.6 kg kg?1,吸收利用率23.2% ~ 59.9%,生理利用率11.8 ~ 52.3 kg kg?1;16个水稻品种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其中黄华占、荃优822、荃优丝苗和徽两优898等4个品种为氮肥高效敏感型,主要表现为氮肥贡献率、农学效率和吸收利用率较高;深两优3206、深两优828和泰优梦稻(两优S6)等3个品种为氮肥低效迟钝型,表现为氮肥贡献率、农学效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较低;其他9个品种为中间型,对氮肥的响应介于高效敏感型和低效迟钝型之间。实际生产中,高效敏感型品种可维持本研究氮肥用量,通过优化氮肥运筹方式,进一步发挥氮肥的增产作用;低效迟钝型品种需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减轻过量施氮的负面影响;中间型品种的产量潜力较高,建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氮肥用量,以同时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铅(Pb)胁迫下不同芥菜品种(系)的生长特性和Pb的吸收特征,通过水培试验对142个芥菜品种(系)进行200 mg·L-1 Pb胁迫研究,筛选10个Pb耐性良好的品种开展土壤盆栽试验(CK、处理1、处理2、处理3对应的土壤中Pb浓度分别为0、70、400、800 mg·kg-1),分析不同Pb浓度对芥菜生长情况、叶绿素、株高、鲜重的影响,总结Pb在芥菜茎叶和根系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低浓度Pb(70 mg·kg-1)处理未显著影响芥菜的存活情况,高浓度Pb(400、800 mg·kg-1)则影响显著芥菜生长;(2)与CK相比,处理1各芥菜株高变化不显著、鲜重有所增加,处理2、3鲜重和株高均显著下降;(3)不同处理各芥菜鲜样地上部Pb含量在未检出~4.33 mg·kg-1之间,除CK及处理1的部分品种(系)(1、3、8、9号)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限值外,其他处理均超标;各芥菜地上部、地下部Pb含量(以干基计)分别在未检出~62.0、未检出~465.9 mg·kg-1之间,地上部<地下部,且随着土壤中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Pb浓度(处理1)时,3、6、9号的Pb含量较高,1、5、8号较低;(4)各芥菜的富集系数(<0.10)和转运系数(<0.46)均小于1。富集系数在处理1有增加趋势,但处理2、3有所下降,转运系数变化规律不一致,在低Pb浓度(处理1)时6、9、7号富集、转运能力较强,1、8号较差;(5)不同处理,各芥菜单株Pb提取量在0.52~195.0 μg·株-1之间,随着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Pb浓度时(处理1),6、4号单株Pb提取量较大,1号最小。 因此得出:(1)低浓度的Pb对各芥菜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高浓度的Pb则起显著抑制作用。(2)供试芥菜均具备吸收Pb的能力,在Pb污染土壤上生产有一定的风险,其中1、3、8、9号在低Pb浓度(≤70 mg·kg-1)下Pb累积量较低,可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是否可作为蔬菜污染土壤上种植。(3)各芥菜地上部Pb含量<100 mg·kg-1,富集系数、转运系数<1,不属于Pb超积累植物;在低Pb浓度(≤70 mg·kg-1)污染土壤上,6号对Pb的吸收、富集、转运、提取能力较强,1号最差。  相似文献   

10.
蒋先军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2001,33(4):197-201
本通过温控盆栽试验研究在10-190mg/kg共10个浓度梯度的Cd处理下,印度芥菜生长对Cd的响应,Cd在根与地上部的积累以及在Cd胁迫和毒害条件下对Ca和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印度芥菜生长的毒害浓度在各个生育期各有不同:幼功期与营养生长前期在70-110mg/kg左右;营养生长后期在110mg/kg以上;成熟期在150mg/kg左右。植物吸收的镉随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试验中印度茶菜根和叶积累镉最高浓度分别为300和160mg/kg,在Cd胁迫下,印度芥菜吸收的Ca和Zn增加,在Cd毒害条件下,印度芥菜吸收的Ca和Zn下降。认为高浓度的Cd对印度芥菜生产有抑制,但印度芥菜对镉也表现出很强的耐性,这种耐性可与植物体内Cd和Ca,Zn之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塬沟壑区雨水集流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个径流小区对自然荒坡和道路场院的模拟对比试验,探索雨水集流场建设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为雨水集流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模拟自然荒坡的3个径流小区中,无机防水剂1#和硅烷偶联剂对地表喷施处理后,集流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在模拟道路场院的3个径流小区中,无机防水剂4#+5kg/m2水泥和硅烷偶联剂+5kg/m2水泥对地表土壤掺混处理后,硅烷偶联剂+5kg/m2水泥集流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试验共筛选出了3种新材料,可用于雨水集流场建设。次降  相似文献   

12.
以黔江烟区主要种植品种云烟87为对象,在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开展氮肥小区试验.试验设置3组处理,分别为处理1(纯氮施用量105 kg·hm-2)、处理2(纯氮施用量112.5 kg·hm-2)、处理3(纯氮施用量12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云烟87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12.5 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官麦地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按流域地形和用地类型,在小流域内布设了坡耕地、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新造水保林、荒草地6个径流小区。研究2014年6—10月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对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降雨与产流产沙量、下垫面条件与产流产沙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小区产流量为坡耕地(11.479 m3)荒草地(8.109 m3)坡改梯(6.488 m3)新造水保林(3.119 m3)经果林(2.937 m3)水保林(2.695m3);产沙量为坡耕地(213.916 6 kg)荒草地(47.077 3 kg)坡改梯(32.816 9 kg)新造水保林(13.686 2 kg)经果林(4.566 0 kg)水保林(3.378 9 kg);产流量和产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流量与产沙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植被总盖度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试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径流和泥沙具有非常好的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先军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2001,33(4):197-201
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在10~190 mg/kg共10个浓度梯度的Cd处理下,印度芥菜生长对Cd的响应、Cd在根与地上部的积累以及在Cd胁迫和毒害条件下对Ca和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印度芥菜生长的毒害浓度在各个生育期各有不同:幼苗期与营养生长前期在70~110 mg/kg左右;营养生长后期在110 mg/kg以上;成熟期在150 mg/kg左右。植物吸收的镉随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试验中印度芥菜根和叶积累镉最高浓度分别为300 和160 mg/kg。在Cd胁迫下,印度芥菜吸收的Ca和Zn增加;在Cd毒害条件下,印度芥菜吸收的Ca和Zn下降。认为高浓度的Cd对印度芥菜生长有抑制,但印度芥菜对镉也表现出很强的耐性,这种耐性可能与植物体内Cd和Ca、Zn之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8个景观花卉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通过主要性状调查分析得出,适应南宁市引种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品种为香彩雀、繁星花、蓝雪花、紫松果菊、醉蝶花等5个品种。紫叶五彩椒、黑眼苏珊等可以适当选择性栽培,需要在遮阴条件下生长。发草作为地被植物,栽培试验表现差,不适宜南宁市引种栽培。本研究为广西景观花卉的引种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旱地小区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中甘薯吸收累积Cd的品种差异,探讨了甘薯吸收累积Cd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不仅生物量差异较大,对Cd的吸收累积能力也不同,8个品种的地上部茎叶生物量(DW)在4 594.9-8 232.2 kg.hm^-2,鲜样Cd含量范围为0.032 9-0.057 4 mg.kg^-1;地下部块根生物量(DW)在7 809.0-14 269.7 kg.hm^-2,鲜样Cd含量范围为0.002 2-0.011 0 mg.kg^-1,茎叶Cd含量明显高于块根,但均未超过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值标准(GB 2762—2005)(根茎类蔬菜〈0.1 mg.kg^-1)。而与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GB 18406.1—2001)进行比较(〈0.05 mg.kg-1),有3个甘薯品种(心香、湘薯15、泉薯9号)的茎叶Cd含量超标。因此,轻度Cd污染土壤种植的甘薯其茎叶可能存在摄食健康风险,而块根基本无风险,若将Cd污染土壤改制种植甘薯,必须妥善处理其地上部茎叶。  相似文献   

17.
印度芥菜对土壤Cd,Pb的吸收富集效应及修复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和油菜对复合污染土壤Cd,Pb的吸收富集效应及修复效率.初步探讨印度芥菜品种Wild Garden Pungent Mix净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与油菜相比,印度芥菜对重金属Cd,Pb的抗耐性较强,地上部生物量较大,是同处理油菜的1.1~2.0倍.印度芥菜和油菜对重金属Cd,Pb的吸收富集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特点,并且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顺序均为Cd>Pb,对土壤中Cd的吸收达到了100 mg/kg以上.表现出了超富集植物的特性.但相比之下,印度芥菜对土壤中Cd,Pb的吸收富集能力强于油菜.同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两种植物对Cd,Pb的吸收不存在复合效应.本研究中,印度芥菜对Cd的净化率为0.35%~9.22%,是同处理下油菜的2.1~3.5倍;印度芥菜对Pb的净化率只有0.015%~0.356%,虽然是同处理下油菜的1.4~5.5倍,但远小于对Cd的净化率.研究表明,该品种印度芥菜具备应用于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稻壳炭对红壤理化特性及芥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炭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00℃热解稻壳炭添加量对南方红壤理化性质和芥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添加量3%、5%和10%三个处理显著改善了红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体积质量较对照处理依次降低0.11、0.28和0.42 g/cm~3,p H由4.5分别增加到7.5、7.8、8.4,CEC依次增加52.16%、187.02%和214.3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显著增加,但稻壳炭添加量10%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稻壳炭对芥菜的养分含量、产量等指标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施炭量的增加,芥菜的生物量增加,叶片全氮从1.63 g/kg增加到2.44 g/kg,全磷从2.32 g/kg增加到3.09 g/kg,全钾从47.1 g/kg增加到56.7 g/kg,产量由108.37 g/盆增加到608.7 g/盆。总之,添加5%的500℃热解稻壳炭有效改善了酸度较强的红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芥菜的生长和增收以及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储存。在红壤改良上,稻壳炭的最佳添加比例为5%。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下低积累重金属蔬菜的预防品种,提高叶菜类蔬菜质量与安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Cd/Cr复合胁迫下17个蔬菜品种对重金属Cd和Cr的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Cd/Cr复合胁迫下,17个蔬菜品种地上部茎叶中Cd和Cr含量差异显著,其含量均值分别为0.645±0.212 mg·kg FW-1和0.222±0.092 mg·kg FW-1,变异系数(CV)分别为32.87%和41.44%;Cd和Cr的转运系数(TF)均值分别为1.031±0.157和0.102±0.028,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1.43%和下降37.80%;地上部Cd积累是造成不同蔬菜品种植株生物量下降和耐性差异的主要因子;Cd/Cr复合胁迫下,不同蔬菜品种茎叶中Cd、Cr含量和转运系数的变化与对照相应品种间的变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不同蔬菜品种重金属积累与转运具有遗传稳定性;聚类分析表明,17个蔬菜品种地上部Cd、Cr含量和转运系数由低到高分为4个类群,其中华绿二号(HL2)品种同时具有最低的Cd、Cr积累和转运能力,可推荐其作为Cd/Cr中轻度复合污染土壤环境下的重金属污染预防品种(Cd+Cr-PSC)。本研究为叶菜类蔬菜低积累品种选育及解决中、轻度复合污染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氮肥投入水平对蔬菜地硝态氮淋洗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N条件下蔬菜地NO3--N淋洗浓度及淋洗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的传统施N处理(花椰菜为450kg/hm2,苋菜为100kg/hm2,菠菜为309kg/hm2)下蔬菜地NO3--N的淋洗浓度明显高于2个优化施N处理下蔬菜地的NO3--N淋洗浓度。在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2个优化施N处理下蔬菜地NO3--N平均淋洗量分别是传统施N处理下蔬菜地NO3--N平均淋洗量的19%、18%、9%和13%、34%、21%。试验期间传统施N处理下蔬菜地NO3--N年季平均累积淋洗量约占年季平均施N量的一半,其中休闲期NO3--N平均累积淋洗量占年季平均累积施N量的20%;而其他2个优化施N处理NO3--N年季平均累积淋洗量是年季平均累积施N量的27%,休闲期NO3--N平均淋洗量占年季平均累积施N量的6%,而处理间蔬菜产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