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物质炭对猪粪厌氧发酵累计产气量和产气速率的影响,为改善沼气发酵提供参考。试验以猪粪为发酵原料,添加一定量生物质炭,在恒温35℃的光照培养柜中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观察结果显示:经过12天的发酵,质量分数约0.34%的生物质炭添加量有利于促进沼气发酵。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温湿式NaOH预处理的NaOH质量百分数(相对TS)、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成分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发酵产气量、产气周期的影响,旨在获得最佳预处理条件。结果发现,NaOH可以有效去除木质素,但是短期(15 h)内预处理对纤维素影响不大;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最佳条件为6%、50℃、12 h;最高产气量为4 402.2 m L,比未预处理秸秆产气量提高45.22%。1%~6%浓度的NaOH预处理均可降低厌氧发酵DT80。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长度的稻草秸秆对东北地区沼气发酵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干物质浓度的沼气发酵试验对比分析发现,在1~3cm范围内,相对较长的稻草秸秆有利于提高牛粪沼气发酵产气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中型沼气装置正在稳步发展,一批大型沼气装置已经进入正常运行,尚有一批正在筹划、设计阶段。现在全国已有沼气动力站192座,装机容量9000多马力,沼气发电站1093座,装机容量9000多千瓦。虽然大部分规模不大,按中温程序运转的不多,却已给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很多行业已经对沼气有所认识。但也有些动力站、发电站不能获得长期收益,有的已经废弃不用,或已成为陈列品。其原因除政策方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连续试验研究了鸡粪中温干式沼气发酵启动阶段,温度从35℃骤降至15、20、25℃和30℃并再次恢复至35℃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产气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干式沼气发酵的启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启动阶段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变温期间,15、20、25、30℃和35℃最大容积沼气产率分别为0.017、0.126、0.357、0.442 L·L~(-1)·d~(-1)和0.493 L·L~(-1)·d~(-1);最大原料甲烷产率分别为0.011、0.074、0.211、0.261 L CH4·g~(-1)VS和0.294 L CH4·g~(-1)VS。对比35℃恒温发酵产气性能,温度骤降至15℃和20℃条件下运行的产气能力明显小于温度骤降至25℃和30℃条件运行的产气能力。温度变化幅度越大,产气性能受影响越大,沼气发酵微生物对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足够的时间范围内可以顺利恢复。在变温发酵启动过程中,相比脱氢酶,辅酶F_(420)浓度变化和甲烷产率之间具有更好的线性相关性。研究表明:鸡粪35℃中温干式沼气发酵可以顺利启动,但温度变化导致厌氧干发酵启动时间延长。辅酶F_(420)可以作为反映干式沼气发酵启动阶段污泥活性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搅拌对沼气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宜虎  陈晓东  马洪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61-8962,9004
分析了搅拌对污泥特性的影响,探讨了结壳形成的原因,指出农村沼气发酵的最佳方式为两步发酵法。  相似文献   

7.
沼气工程加热方式对发酵料液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拟采用自制沼气工程保温恒温系统装置,研究了发酵罐内底部加热、内侧壁加热和底部内侧壁组合加热3种加热方式,高温发酵、中温发酵2种发酵工艺等6种状态下,发酵料液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结果表明:发酵罐内任1种加热方式的发酵料液温度场稳定性、加热的热效率均优于发酵罐外侧壁加热方式.发酵罐内底部加热是较佳的加热方式,其发酵料液温度场分布最稳定,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最小.  相似文献   

8.
不同沼气发酵促进剂对沼气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沼气发酵促进剂对农村沼气池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剂1号+酶促剂日均产量0.42m^3,总产量25.13m^3,较市售促进剂提高31.57%,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分析沼气发酵的菌种、沼气发酵原料浓度对沼气产气的影响,结合实际,总结农村沼气的使用情况,以促进沼气池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中小规模养猪场沼气发酵产物的合理利用,调查了安康市107个养猪场对沼气发酵产物的利用现状,并分别采集了16家养猪场附近4种不同类型土壤,测定土壤养分及盐分含量。结果表明,各养猪场对沼气发酵产物中沼液和沼渣的利用率不足50%,就近堆、排放较为普遍。堆、排放沼渣和沼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未堆、排放耕地土壤分别增加了38.46%、11.39%、4.75%、11.02%、18.69%,对全磷和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在设施菜地施用沼液和沼渣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未施用的设施菜地土壤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16.16%、12.30%、6.28%,全氮、全磷、全钾及硝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对4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盐分含量及pH值均无明显影响。养猪场沼气发酵产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有明显作用,不合理利用引起的资源浪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退化荒漠植被的健康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判别方法的健康度分析方法完全可以运用于退化植被健康度的排序。评判指标的选择是决定评判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关键。将退化荒漠植被的判别指标分为优势种(或灌木)和伴生种(或草本)两类指标,更适合植被群落的自然属性,且可以通过一级判别分别优势种植物和伴生植物研究其健康状况,能更准确地揭示植被群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物群落在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的健康状况优于固定沙丘;群落健康度受优势种健康状况影响明显。健康序列的灵敏度分析既可以用来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各类指标所代表的对象在植被群落中所处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猪粪为原料,厌氧发酵180 d,研究不同温度(6、12、18、24、30℃)对发酵启动、产气量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温度都能启动发酵,温度越高,产气量越多;发酵周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低温(20℃以下)发酵周期为7个月,中温(20~45℃)发酵周期为4个月;每年需换大料2次,共耗时20~30 d;24℃时产气周期适宜,产气量高而稳定,是常温发酵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红薯酒糟沼气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酒糟为原料,接种30%(体积比)活性污泥,在30、35、40、45℃等4个温度水平下,采用自制小型沼气发酵装置进行厌氧发酵试验,通过测定产气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值,研究温度对红薯酒糟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40、45℃的产气率分别为70.94、24.42、49.70、74.19mL/g;COD的降低率分别为32.62%、18.53%、29.38%、34.83%;30、45℃的产气率、COD的降低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45℃的发酵pH较好,35℃的pH在后期出现了弱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尤滨乾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610-1612
传统沼气工程大多采用常温发酵,冬季生物质转化效率低下,产气量少。为解决该问题,以实例方式,对中温发酵条件下的系统能量守恒进行定量分析,对5种增温模式的成本效益进行探讨,建议优先选择沼气发电回收余热的方式对沼气工程进行提升改造。  相似文献   

15.
沼气发酵残留物对萝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沼气发酵残留物对萝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萝卜为材料,研究了7个工程沼肥和户用沼气沼肥与化肥混合施用的处理对萝卜品质的影响。[结果]工程沼肥与化肥按1∶1处理的总糖含量最高;沼肥与化肥按1∶2混合施用总酸含量最高;全施化肥区的萝卜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最高。户用沼气沼肥与化肥按4∶1混合施用萝卜维生素含量最高,比含量最低的全沼肥区高31.4%;沼肥与化肥按1∶4混合施用,萝卜总糖含量最高,全施化肥区最低;沼肥与化肥按1∶2混合施用,萝卜总酸含量最高;沼肥与化肥按4∶1混合施用,萝卜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最高;沼肥与化肥配比为2∶1时,萝卜粗蛋白含量最低。[结论]沼气发酵残留物可以显著改善萝卜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猪粪为发酵原料,研究84消毒剂、75%乙醇和高锰酸钾三种消毒剂对猪粪沼气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消毒剂对沼气发酵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消毒剂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三种消毒剂的抑制强弱程度有所差异,其中高锰酸钾消毒剂的抑制作用最强。同时,当消毒剂的添加量较低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沼气发酵可逐渐得到恢复。但当消毒剂的添加量较高时发酵会完全被抑制。本试验结果可为养殖场粪污沼气发酵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猪粪为原料,研究利用混合菌种制备的沼气发酵活性添加剂对沼气发酵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混合菌种进行筛选和驯化制备出酶活性较高的沼气发酵活性添加剂,糖化型淀粉酶的酶活为55 000 mg葡萄糖/g.h,纤维素酶的酶活为1 700μg葡萄糖/g.min,半纤维素酶的酶活为8 400μg木糖/g.h。添加0.005%、0.010%和0.020%的活性添加剂,产气量比不加添加剂分别增加7.18%、16.29%、17.81%,说明沼气发酵活性添加剂对提高沼气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实验 ,分析沼气发酵残余物 (沼液、沼渣 )作为肥料 ,其施肥量、配施品种、施用方式等因素对油菜和菠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影响菠菜硝酸盐积累的显著因素按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硫酸铵、沼渣和喷施沼液。油菜的显著因素依次为硫酸铵、沼渣和灌施沼液。并根据维持较高产量水平的基础上硝酸盐含量较低的原则 ,确定了优选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 ,采用沼渣作底肥 ,配合沼液追肥 ,生产的蔬菜满足高产和优质的双重目的 ,既利用了农业废物 ,避免沼气池的二次污染 ,又节约化肥 ,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一举数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酸预处理对水稻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酸处理对水稻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酸(2%、4%、6%、8%、10%)对水稻秸秆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水稻秸秆进行厌氧沼气发酵,分析了酸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沼气发酵过程中产气量、pH值、甲烷含量及发酵前后水稻秸秆组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酸处理能显著地改变水稻秸秆的生物降解产沼气的性质,提高了产气的效率。比较来看,酸处理浓度为6%的效果最好,其甲烷含量最高可达44.3%,单位总固体产气率为150 mL.g-1,比对照组高出99.8%。  相似文献   

20.
菌剂预处理原料对沼气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活快速筛选法进行菌株水解性能初筛,获得纤维酶水解圈≥3 cm的菌株共35株,对这35株菌进行CMC酶活测定,最终得到2株优良高水解性能菌株Z026和Z027,初步鉴定为曲霉属;以菌株Z026和Z027制成发酵菌剂与市售菌剂A和B进行发酵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自制菌剂具有优良发酵性能;对发酵试验pH及总糖、总酸、固形物质量浓度等指标进行测定,证明发酵菌剂对沼气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