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地域环境及文化的综合产物,有重要的价值。挖掘其中的物质与精神价值内涵与逻辑关系,营造特色空间环境,对传承地方文化,探寻传统村落发展出路十分必要。文章从空间环境的活力提升入手,对冀北堡寨村落特色空间营造进行分析,为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营造与村落的振兴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宇 《湖北农机化》2022,(3):108-110
传统村落在悠久的中华历史和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渐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传统文化、建筑技艺和村镇空间格局等特征,是古代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也开启了旅游发展之路,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破坏性也极强,火灾事故频发,多个历史悠久、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被毁于一旦.因此,研究并制定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3.
谭林 《南方农机》2022,(5):179-183
羌年是羌族文化的突出体现,也是非遗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将传承载体特征、表达形式特征、民俗信仰特征、文化意象特征四个特征维度作为羌年的主导性基因特征,进而构建起羌年景观基因识别的指标体系。研究指出,传承羌年须依托祭祀塔、柏枝等关键性空间载体,同时,羌年传承的产品载体具有典型的“六畜”符号特征。此外,羌年集中表达了万物有灵、敬畏自然、新年平安、风调雨顺的复合性文化意象。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羌年文化景观的识别能力、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为羌年的保护、传承与长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受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村庄的地域文化特色景观也在随之丧失.文章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建设背景及存在问题和原因,借助景观学、规划学和乡土文化的方法理论,进行乡村景观文化"活化"路径探讨,旨在保护与传承乡村地域文化并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的改造与建设受到城市发展的强烈辐射,传统的聚落形态、结构骤然改变。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变革中,还原乡村聚落生态景观空间,留住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乡村景观,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深入发掘和利用原生态文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究乡村群落景观空间构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舸泓  王晨斐 《南方农机》2023,(21):121-125
万载古城以其非遗文化和赣派特色建筑风貌为核心载体,加之保留大量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祠堂群落,是江西旅游文化的活字招牌。课题组以万载古城为例,根据景观基因理论和识别方法,从村落选址布局、传统民居构造、主体性公共建筑、民俗文化等多角度来进行基因识别,梳理提炼其保护手法和特色景观风貌营造手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性总结,并提出指导性建设策略。结果表明,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结合江西地域历史和特色,立足生态本底,构建多元生态宜居体系成为传统村落留住原住民、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覃婷婷  蒋荣  潘斌  谢依玲 《南方农机》2023,(20):121-123+131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源泉。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存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主体、话语体系、价值体系,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重塑民风民俗,建设特色生态村落等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课题组以怀化少数民族地区农耕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条件,分析了怀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怀化农耕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空间分布以及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都已形成初步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融合的可行性。在尊重农耕文化底色、遵循乡村旅游开发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群众多元需求持续对接。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明信片,反映了城市的文明情况、文化特征、地域的文化变迁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千城一面"最为突出,完全忽视地域文化的不同,让城镇发展中最重要的文化底蕴丧失殆尽。因此,建筑景观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建筑景观地域文化的保护对于城镇的未来发展以及文化意境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信息化、工业化的激烈冲击,导致乡村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乡村地区长期处于落后衰退的局面,使得农民、乡村青少年对乡村生活的记忆逐渐模糊,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日渐疏离,记忆中的"乡愁"成为一种"无根的存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社会的图景必然发生转变。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乡村教育是怎样发挥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作用的?现代乡村中乡土文化的虚化、乡村人对乡村文化的淡漠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盲区"这样的现状?作为乡村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乡村教育又是怎么了?乡土文化的衰落对乡村教育有何影响?二者相互的关系又如何?在对上述问题的追问中,将有利于探究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传统村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因此,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笔者以黔东茶园山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茶园山传统村落资源现状,提出了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大力推行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工作。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随社会的发展,传统川西林盘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必然路径。笔者以餐饮空间的景观打造为研究视角,以林盘保护为根本,对川西林盘户外餐饮空间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及场所精神建设三个方面切入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川西林盘作为地域文化特色性很强的乡村形态,在其户外餐饮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方面,不能只考虑市场的即时需求而大肆打造所谓的"异国网红"风格主题餐厅,更要考虑林盘的文化背景与地方资源特色。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上下加强落实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有必要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立足地方的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综合考虑农村建设中生产、生活、生态的诸多因素,提出工程景观融合与文化景观融合两种方式。工程景观融合包括依据农田水利功能对景观进行划分、依据农田水利与水的形态对空间进行划分;文化景观融合包括农田水利工程文化、农田水利水文化、农田水利地域文化三种文化的融合。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提出能够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村镇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形式之一,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根据自然、社会及文化等因素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村落,村落形态各不相同。特色村镇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自然景观优势、具有一定的当地文化特色,具有当地某一品牌代表性的村镇,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与旅游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遗产。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旅游的进展,这里的传统村落指的是法定概念的"历史文化名村"和行政概念的"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4.
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是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如今,在大力发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手工艺的大背景下,也催生出许多体现民族元素的景观环境设计。文章探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提出将民族元素作为设计切入点,运用提炼抽象的设计手法,并将此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浓缩民族情绪,表达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耦合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的重要桥梁,对于提高景观连接性、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研究脉络,从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概念与特征、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构建、分析与优化中的常见方法与主要特点,以及绿色空间网络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列举了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城市、水文、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并对绿色生态网络的基本改变、研究方法、尺度研究以及和其他空间网络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乡土植物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建设离不开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在美丽乡村建设时,利用乡土植物更能体现地域特色。文章对河北省农村乡土植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规划思路,以期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南方农机》2022,(17):123-125
传统村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景观,是中国农业文明遗留下来的最大遗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中国大多数传统村落逐渐被人们遗忘。笔者以河南地区的典型传统村落为例,从信阳郝堂村当地景观入手,研究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宅区景观已经不再追求单一的美观价值,还需要融入生态效益、信息化管理、生产性等多重因素,以组成新型的城市住宅景观,实现一种住宅区生态信息化的新模式系统。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及政策引导的前提下,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媒介平台,可以为住宅区景观变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网,提供更多农业活动的平台及休闲娱乐的空间,使社区居民共享绿色等。因此住宅区生产性景观的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住宅区景观文化,需要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能够使其概念得到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上栗传统烟花技艺的保护现状,寻求相应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质文化保护,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保护上栗传统烟花技艺非遗文化中的价值意义。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固有传统模式的弊端,提升了人类的发展空间。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便捷创新的方式,助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佳音  孟祥彬 《农业工程》2022,12(9):155-160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农业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农业景观的设计想法日渐获得人们青睐,在农业景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新方式。基于以上背景,概括了农业景观的蓬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以及两者相互融合而表现出的良好景观效果和实用性价值等内容,并浅析其不足之处,提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农业景观中及应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经济、适用、美观3者并存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