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鸭传染性浆膜炎系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各地均可发生。据初步调查,有的大型鸭场,特别是在育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经常发生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可达20%-40%,死亡高峰期在25-35日龄之间,由此降低鸭育雏期的成活率,并使生长速度下降,体重减轻,残鸭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流行特点,总结了其诊断与防治方法,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叉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系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鸭群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一些养鸭场,特别是育雏环境卫生较差的鸭场常有发生,其发病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是造成养鸭户和养鸭场鸭群成活率低、成长缓慢、体重碱轻、淘汰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7.
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小鸭群的一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秋季和初冬季节发病严重。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由于育雏密度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差.缺水或雨淋.垫料污秽.饲养粗放.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饲料中蛋白水平过低等.均可造成该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肉鸭年出栏量大幅增加,而传染性浆膜炎不断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现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介绍如下。(一)临床症状病鸭精神 相似文献
11.
《乡村科技》2014,(5)
<正>一、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多感染2~5周龄雏鸭。雏鸭多在14日龄时采食量突然下降20%~30%,流鼻液,流泪,闭眼,缩脖,不愿走动;眼、鼻周围有黏性分泌物,常打喷嚏,腿软,走路摇摆,跛行,卧地不起;排白、绿色稀便,味道腥臭;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肌肉痉挛,头颈震颤,很快死亡。慢性病例头颈扭曲,采食困难,最后消瘦死亡。二、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要求喂全价饲料,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降温,尽量保持温度适宜。地面潮湿时要勤换垫料,地面干燥时可向地面喷洒清毒液。 相似文献
12.
依据鸭生理特点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禽种业》2017,(10)
养鸭业快速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严重危害养鸭业的经济效益。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传染、分布很广的败血症。只有依据鸭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分析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原因、病理解剖特征。注重消毒灭源,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对症治疗,合理用药,综合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本病,降底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已在世界许多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某鸭场饲养的雏鸭发生精神沉郁、咳嗽、头颈部肿胀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丁胺卡纳霉素、新霉素和菌必治高敏,通过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