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川麦602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冬小麦品种,全生育期178天。幼苗半直立,叶绿色,植株整齐,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色、饱满。平均每亩穗数22万穗,穗粒数47粒,千粒重48克,籽粒容重745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0.37%~12.83%,湿面筋含量1 9. 9%~2 5. 0%,  相似文献   

2.
南麦660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穗弱筋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80002)。该品种春性中早熟,株型紧凑,株高87cm左右,抗倒伏力强,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半角质,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8克。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品质达弱筋标准。  相似文献   

3.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3(川99-1522)。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3)。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川农32为四川农业大学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抗倒伏,高产,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通过了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适播期长。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较小。穗层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每亩有效穗约为25万穗,穗粒数约为40粒,千粒重46克左右。籽粒容重754克/升,  相似文献   

6.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 913.00 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 786.10 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2,(29):29-30
正小麦品种京审麦2012001中麦14审定编号京审麦2012001品种名称中麦14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中麦18/济宁13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及分蘖成穗率中等。区试平均株高76.2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平均667米2穗数32.89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36.8克。经延庆县抗寒性鉴定,抗寒级别  相似文献   

8.
资麦1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3 品种来源:绵阳29/川麦25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9天左右比对照川麦107早熟2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苗叶短窄,色淡,生长势旺.株高85cm左右,株型较紧凑茎秆韧性较好.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饱满.平均穗数26.35万稠/667m2,穗粒数40.25粒,千粒重42.15go接种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川审麦2012 001国审麦20120022012年资中县小麦高产创建亩产达471.5kg,创该县套作小麦高产纪录2013年江油市"国产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超高产技术示范"亩产达696kg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6天左右。幼苗半直立,苗叶绿色、较窄,叶耳无色。植株整齐,平均株高90cm左右。小穗密度中等,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半角-粉质,籽粒卵圆形、饱满。平均有效穗21.8万/亩,穗粒数40.6粒/穗,千粒重49.9g。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品质测定:平均容重795g/L,蛋白质含量14.52%,面粉湿面筋含量31.7%,沉  相似文献   

10.
<正>品种名称:隆平麦51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7选育单位:郑州友帮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34/豫麦41/豫麦35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强,灌浆快。株高79厘米,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叶片上冲。穗椭圆形,穗小,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每667平方米穗数44.0万穗,穗粒数27.1粒,千粒重47.6克。抗病  相似文献   

11.
正一、特征特性西农20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15010;2017年通过河南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为(豫)引种﹝2017﹞麦006。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7.1 d;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率较强;株型紧凑,平均株高73.8 cm,抗倒能力较强;穗长方形,籽粒卵圆形,角质;平均亩穗数46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质量44 g。该品种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引种试验平均每6  相似文献   

12.
正齐麦2号是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高矮适中,平均株高78.6厘米,抗倒性较强。株型稍松散,叶色浓绿。越冬抗寒性较好,后期抗干热风,落黄性好,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每亩有效穗39.9万穗,穗长方形,平均穗粒数37.1粒,千粒重42.1克,容重798.2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  相似文献   

13.
由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邮编:401329.电话:023-65703532)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渝麦14号”.前不久通过了重庆市品种审定。该品种春性.生育期平均179天,分蘖力中等,穗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成稳率72%,每穗粒数41粒,千粒重43克。籽粒容重798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4%,湿面筋含量30%.沉淀值36毫升,属中筋小麦。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290公斤。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2,(23):19
小麦品种──镇麦8号镇麦8号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略披,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8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至角质,籽粒饱满。平均亩穗数33.05万穗,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3.3克。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秆锈病、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慢叶锈病,高感条  相似文献   

15.
1、新春8号新春8号(86-2)是由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系良种教研室用杂交方法选育的强筋小麦品种,199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90~100厘米,穗纺锤形,穗粒数40~45粒,长芒、白粒、角质,籽粒椭圆形,千粒重42~47克,容重750~770克/升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0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2年2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其籽粒产量水平主要分布于6 000~7 000 kg/hm2,穗数为431.25万/hm2,穗粒数为37.98粒,千粒质量为44.03 g。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也与产量呈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穗粒数的作用最小;产量三要素互作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与千粒质量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菏麦29(参试代号:菏麦029)为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山东省审定。目前正参加2020-2021年度国家黄淮北片第二年区试。品种来源:以07P026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叶色深绿,旗叶上冲,抗倒伏性强,熟相中。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2 d,熟期与对照济麦22相当;株高78.1 cm,亩最大分蘖数103.8万,亩有效穗43.5万穗,分蘖成穗率42.6 %;穗长方形,穗粒数36.5粒,千粒重45.1 g,容重796.0 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  相似文献   

18.
为浩麦1号更好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利用2010-2011年与2011-2012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2012-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浩麦1号的平均穗数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39.31粒,平均穗粒重1.56g,平均千粒重39.78g。经相关分析,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经通径分析,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531),其次是穗数(Py=0.47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Py=0.094)。浩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9.
<正>京冬24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4)审定编号京审麦2009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京核951/原冬93(3)特征特性冬性,中熟,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50天,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节水区试平均667米2穗数42.71万、穗粒数27.2粒、千粒重39.4克。区试抗性表现为:抗寒性较好,2年抗寒鉴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09,(7):40-41
<正>京冬24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4)审定编号京审麦2009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京核951/原冬93(3)特征特性冬性,中熟,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50天,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节水区试平均667米2穗数42.71万、穗粒数27.2粒、千粒重39.4克。区试抗性表现为:抗寒性较好,2年抗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