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培育蘑菇都是采用两次覆土法,即覆粗土后再覆细土,且要求是粒状土。此法的缺点是:①要挖取大量的塘泥作为覆土材料,在不少蘑菇产区,塘泥的来源往往有困难;②要花大量劳力制作粗细不同规格的土粒,如遇天气不好,备土困难,往往会误了覆土期,而影响蘑菇产量;③覆土工艺烦琐,花工又多。因此,广大菇农迫切要求改革覆土材料和覆土方法。实验经过和效果据报导,国外蘑菇覆土多数是采用泥炭土与白垩混合后制成1~1.5厘米的土粒,一次覆完。1980年作者赴香港考察盐渍蘑菇的加工和蘑菇生产时,  相似文献   

2.
草炭土对双孢蘑菇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草炭土和壤土为覆土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覆土处理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草炭土作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应与壤土配合使用.在覆土厚度3.3 cm(厘米)时,从不同处理的最大持水力,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产量和效益方面综合考虑,草炭土与壤土体积比以75:2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不同覆土材料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2个试验基地进行6种不同覆土材料的双孢蘑菇出菇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100%泥炭土和发酵土两种覆土材料生长良好,无板结情况;与常规材料相比,可增产10%~20%。因此泥炭土和发酵土是适合我区栽培双孢蘑菇的理想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8,30(5):30-30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乃需采用覆土出菇技术。不同的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目前,国外多数采用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的泥炭作覆土材料,成本较高,但双孢蘑菇产量高。国内的双孢蘑菇栽培由于栽培条件、栽培区域及运输成本因素的制约,一般都就地采用混合土或河泥砻糠土作为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有许多不足,如混合土(将表土15cm以下的细土与粗土混合)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6.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不覆土不出菇。覆土改变了菌床的物理结构、表面温度、水分、通气和微生物状况等,创造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良好小气候,促使蘑菇生长由营养阶段向生殖阶段转化。 实践证明,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菇农由简单的取用菜园土、泥塘土等发展到人工配制复合土,如发酵土、细泥垄糠土等,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笔者近几年在蘑菇研究中发现,使用炉灰土作蘑菇的覆土材料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蘑菇菌丝爬土快,出菇提前,转潮期短,产量较高,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 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6)
采用稻草泥浆土与传统田土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对覆土样品持水率等理化性质、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方面,草泥覆土材料的p H略低于田土,但空隙度、持水率、饱和容重都优于田土;双孢蘑菇床面菌丝生长较浓密、旺盛,无明显板结现象;综合效益提高了10.5%。草泥覆土最大的优点:采菇后无须补土、菇房内环境较卫生、出菇管理省工省时、菇体干净、品相好,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8.
种植蘑菇,要覆盖一层土用来保水保肥和支撑菇体,保持和稳定料内小气候。常规覆土是采用改良、砻糠土或自然土,少数地区也用泥炭土。近年来,我们对覆土材料做了一些比较试验,结果每平方米产菇7.17kg,比常规用改良土覆盖的增产21.5%,且菇的质量提高7.5%。现将煤炭渣掺自然土作蘑菇覆盖材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不同的覆土材料,覆土时间和方法,对蘑菇的产、质量都有直接影响。为了发掘我省的覆土材料资源,改进覆土方法,选择合适的覆土时间,我们于1982~84年,对四种有代表性的覆土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章政 《食用菌》2003,25(5):29-29
栽培双孢蘑菇要获高产稳产 ,掌握覆土的性状和覆土管理方法是一重要环节。就全国而言 ,各地覆土的配制及它们的性状各不相同 ,有用黄土作覆土的 ,也有用砻糠细泥、草炭配合土及黄土碳渣等作覆土的。但无论如何栽培中覆土的性状及管理方法 ,对于蘑菇菌扭结成菇蕾及其重要 ,这也就是蘑菇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 覆土的消毒与覆土 将调配好的覆土 (pH7.5左右 ,含水分 5~ 7成 )以一方土 1L40 %的甲醛用量稀释成 1%~ 5 %的溶液再加上 0 .5 %~ 1%的敌敌畏或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消毒 ,甲醛的浓度视消毒时堆土的速度和土的干湿度而定。经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1.
常规栽蘑菇的覆土,是用稻田土,其制作花工费时。我们于1986年进行复合覆土材料制作试验,每米~2产鲜菇8.1公斤以上。其制作方法:取田土63%、马粪21%、磷肥1%、石灰2%、笼糠13%。土翻晒3~5天,于覆土前2天把腐熟马粪、笼糠、  相似文献   

12.
沙壤土掺草炭土作双孢蘑菇覆土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含不同比例草炭土作为覆土材料,对其持水性、覆土层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商品性、子实体产量和效益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含50%草炭土覆土,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但与30%草炭土相比增产不显著,而且成本较高,净收益反而低于用含30%草炭土覆土。  相似文献   

13.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现将覆土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覆土材料的准备①覆土材料的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一般用中壤土,也可用人工合成的营养土,但同样要疏松,有持水能力。目前,最好的覆土材料是泥炭土(也称草炭土)。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泥炭与田泥分别以1:3、1:1、3:1的比例混合,以及纯泥炭作为覆土材料,并以常用的田泥稻壳土的覆土材料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土的理化性质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的持水率高、孔隙度大、电导率高、容重轻、含氮量高,这些特性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因此纯泥炭作为覆土时产量最高,随着添加田泥比例的升高,容重升高,其他参数降低,双孢蘑菇的产量有所降低,泥炭和田泥以1:1的比例混合时产量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在双孢蘑菇的品质方面也优于对照,作为覆土材料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蘑菇栽培中,一般是以自然土作覆盖材料,由于其择土要求严格,花工多,劳动强度大,水份管理不当会造成土层板结,且易污染杂菌.因此,需寻找既经济、覆盖效果又好的材料.笔者在参考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膨化珍珠岩作蘑菇覆盖材料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供试材料:蘑菇176菌株,培养料配方以65平方米栽培面积计投料量为稻草1000公斤、牛粪500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胡麻油饼38公斤.覆土材料,珍珠岩购自本地珍珠岩厂,常规土购自银川市郊区稻田所挖土坯砸碎造粒.  相似文献   

16.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的一项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为改革这项工艺,我们于1978年开始旧菌床覆土层再利用的尝试。本县有些公社已有较大面积推广,部分菇房已沿用三年了。实践证明,旧菌床土层的再利用,只要处理妥当,不会影响蘑菇产、质量,且比常规覆土节省工作日达60~70%。 (一)具体做法 1.旧床土的保存。事先把菇房门窗畅开,让床土层凉干约1周,再将床土逐层耙下(尽量少带菌料)聚集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郭倩  凌霞芬 《食用菌》2002,24(1):20-21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特别是覆土的持水率、保水力对产量的影响极大。近年来 ,各地都在不断地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 ,从简单的采用菜田土、河泥土到人工配制复合土 (如细泥砻糠土、发酵土 )、东北泥碳土。但我国许多山区土质均偏沙 ,保水力差 ,持水力低 ,而粘性土 (如菜田土、河泥土 )来源很少 ,极大的制约了该类地区的蘑菇种植业的发展。实践证明 ,将稻麦草打成粉末 ,按一定比例添加 ,可使覆土持水率大大提高 ,且菌丝吃土快而充分 ,产量高 ,只使用小型机械便可完成加工 ,具…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不覆土很少或不出菇,其机理还不清楚。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与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简便快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的ACC含量显著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可能具有乙烯合成的ACC途径。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利用ACC,消除了双孢蘑菇菌丝合成高浓度乙烯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到河泥砻糠和统土一次性覆盖,由于前者不适宜于气生型菌种,后者表层土喷水易散碎和板结,我们于1988~1990年改用田园土砻糠作覆土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改革后的覆土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产质量较好,一般秋菇产量可达5.8kg/m~2,且畸形菇极少.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栽培蘑菇以来,在覆土材料的制备和覆盖工艺上,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仍采用粗、细土分2~4次覆盖,不仅费工,且劳动强度大.为简化覆土工序,我们在1982~1983年河泥砻糠等材料试验的基础上(见本刊84年第4期),对河泥砻糠土的最佳配比、覆盖厚度及相应的技术进一步作了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一)备料:将砻糠过筛去杂后,置pH11的石灰水中浸过夜,用800倍液多菌灵喷洒(100斤料喷15斤)消毒,然后覆盖薄膜.河泥取自无污染的河浜,捞起后放在水泥地上沥去部分水分,当含水量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