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任务变化的分析,认为孙发政提出用"水土生态保持"替代"水土保持"一词是必要的,同时提出了用"水土生态保护"替代"水土生态保持"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与困惑出发,论述了水土生态理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价值,认为水土生态理论厘清了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能够治理的,只是时间和成本问题;而水土生态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绿水青山破坏了,无法还原。用水土生态理论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式和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水土生态理论是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金钥匙,是建设美丽富饶中国的理论基础。水土生态理论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拓宽了水土保持空间,有必要成立国家水土生态保持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浅析"水保园"牌有机茶生产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福安市“水保园”牌有机茶的成长过程,全面分析了有机茶园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既提高了有机茶的产量和品质,又保持茶园水土,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改造山地低产茶园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由山东省长岛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编辑的《保持水土惠泽海岛——长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60年》水土保持宣传画册正式出版。该画册是长岛县为进一步落实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山东省、烟台市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而编辑出版的。画册充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岛县生态、  相似文献   

5.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破坏植被的结果。西部大开发,水土保持特别是生态环境建设要先行,而水土保持又离不开植被建设。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植被的重要性,但是关于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尚不太明确。为此,探讨了植被破坏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植被的各部分在保持水土方面的功效,认为植被措施具有极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是人们建设良好的水土保持运行机制和水土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总和,具有价值支撑体系、措施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水保生态文化支撑体系、政策及法律制度体系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存在差距与薄弱环节,“十四五”期间是水土流失治理和人为水土流防治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必须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加快形成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分析“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梳理出下一阶段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发展思路及工作建议,供辽宁或其他实际情况相近省份水保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退化草地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草地退化情况十分严重,对草地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势在必行。通过生态修复的草地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生态修复是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0.
创新水土保持理论 攀登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恶化的种种表现可归咎于三大原因:一是水土生态恶化,二是环境污染,三是资源衰竭。水土生态保持认为植被与水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水土生态恶化是最大的生态环境恶化,抓住了水土生态保持这个关键,也就占领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高点。依据水土生态的内涵,对我国水土生态保持宏观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分析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信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流域频发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据此提出信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加强宣传提高对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植被资源、保持水土,并计划在3~5年内基本完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重塑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与农村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世纪的主要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分别从“三农”问题的内涵、其解决的背景以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农村生态环境退化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部分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是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按照国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文件,提出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任务,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相关要求,分析水土保持监测的目标,在监测与管理、决策、监督和目标考核等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宏观要求下,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建设思路:加快建设天地一体、上下协同和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按公益事业落实监测机构体制和监测点运行机制,明确各级监测机构职责和事权.建立定期调查与动态监测制度,实施监测与监管、监测与考核联动.完善技术标准,统一监测方法,推进高新技术装备应用,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快监测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共享.及时、准确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和支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公众.  相似文献   

16.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由唐克丽同志组织全国有关水土保持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历时四年,完成出版了《中国水土保持》一书,终于弥补了没有全国性水土保持专著的空缺,这是我国水土保持界及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上都值得庆幸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有效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系统价值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实现的途径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近年来深圳市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深圳市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工作方略,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全面整治场矿及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精品工程”是完成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强省是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福安市于2000年12月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本主要总结了福安市从1996年以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的显的成绩及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莉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11-113
10多年来,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水土流失面积仍十分严重,部分地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且人为新的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根本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西部地区的头号环境问题,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通过98特大洪灾灾后再一次反思,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对于四川的生态安全,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长江中下游的长治久安和三峡工程安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是我省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经济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严格按生态规律办事.没有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就不会有投资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处在于,变过去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关系为协调关系,要找准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面对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WTO等这一历史机遇,我国的市场经济要纳入国际大市场中,入世后农民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高低、目前水土保持管理体制和模式、竞争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高低、竞争实力的强弱、人才的培养和提高,都将直接影响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发展.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应认清形势,肩负重任,开拓进取,以生态优先,树立"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主管部门,狠抓特色产业,创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探索治理模式与治理方式,突出坡面水系建设,运用科技推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