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5,(6):18-20
为了对江苏盐城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利用该地区最近46 a历史气象数据,借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时段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分析表明,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始期安排在7月25日为最佳,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该地区制种风险较大。提出了合理控制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选用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两用核不育系制种、重视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科学安排制种时段、建立有效的种业保险模式的对策,以规避制种风险。  相似文献   

2.
根据丰优084的制种实践,总结了丰优084在淮安地区制种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杂交种是利用两个优势互补的纯合亲本杂交而成。其优势明显,增产潜力和抗逆性明显增强,为棉花的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确保杂交种的制种质量和产量,结合河北棉花所多年的制种实践与冀中南地区制种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适合冀中南地区的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1年夏天,对于棉花制种产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制种用工难、工价高、利润空间小、放弃面积大,困扰着制种生产商和农户,棉花人工杂交制种步履艰难。豫东地区鹿邑县是我国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的重要基地之一,有10多年的制种历史,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交棉种的生产以人工去雄授粉方式(全人工制种)为主,企业和地区之间制种产量不平衡性很大。实践表明,除了规范制种技术以外,优化制种棉田的栽培技术亦是提高产种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皖北地区过去被列为玉米杂交制种非适宜区。作者在分析以前杂交制种低产原因,本地区气象要素,总结周边地区高产制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皖北地区玉米高产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选用高产制种组合,调整播期,父母本错期、行比,增加母本密度,优化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将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由过去的2250kg/hm2左右,提高到3750kg/hm2以上,实现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历史性突破,并提出4500kg/hm2玉米高产制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9,(1):31-32
基于近3 a在福建制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成优489在福建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扬两优6号避灾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江苏盐城地区扬两优6号多年大面积制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其避灾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华安3号在皖南地区制种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几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华安3号在皖南地区制种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开展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对降低制种农户生产风险、拓展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季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海南岛国家和区域气象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及2011—2017年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气象灾害和产量等信息,采用杂交水稻制种的气象灾害指标,构建灾害风险强度指数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亚、陵水、乐东西部、东方西部等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东部等地区。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低风险区宜安排在10月下旬始穗,南部可适当延后到10月底11月初始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