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鸡特别怕热.因此.人夏后.应根据气温的上升情况。及时降低鸡群饲养密度。圈养蛋鸡入夏时.以每平方米饲养5只为宜;入伏以后可减少到4只。夏养肉鸡的适宜密度:1-2周龄为每平方米30-25只:3-4周龄25-15只:5周龄到出栏10-5只。每群以300只为宜.群与群之间用栅栏隔开.以利内外空气流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探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笼养海兰灰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的影响。随机选取1 250只11周龄海兰灰蛋鸡,按照不同饲养密度随机分为5个组:A组900 cm2/只、B组675 cm2/只、C组540 cm2/只、D组450 cm2/只、E组380 cm2/只,每个组内50个重复。5个组均在相同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模式下进行饲养。分别于16、26、50周龄时,在每个组中随机选取5只鸡,取十二指肠内容物,用PCR-DGGE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饲养密度内,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系数逐渐减小;16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高,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小;26和50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低,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很大。由此可见,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增大;2种有益菌(Lactobacillus gastricus和Lactobacillus alvi)在高饲养密度组(D组和E组)中消失,饲养密度高于450 cm2/只对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京鸭肥育期精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肉鸭肥育期的饲养密度与饲养环境 在肉鸭肥育期(6~7周龄),肉鸭的体重将迅速增加。肉鸭舍内适宜饲养密度应从5.5只/牛方米减少到4.0只/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适宜密度为3.5只/平方米。肉鸭应分群饲养,  相似文献   

4.
密度要恰当每群鸡以300~500只为宜。饲养密度:1~2周,18~25只/m^2;3~6周龄,公鸡5~6只/m^2,母鸡8~10只/m^2;3~6周龄,公鸡5~6只/m^2,母鸡8~10只/m^2;7~16周龄,7~8只/m^2;16周龄后,5只/m^2为宜。  相似文献   

5.
鲁禽Ⅰ号麻鸡公雏饲养至2周龄,选取体重均匀的健康鸡1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研究饲养密度(SD)对黄羽优质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指标的影响。1、2、3、4组SD分别为10、15、20、25只/m2。饲料营养按照《鸡的饲养标准(NY/T33—2004)》黄羽肉仔鸡营养需要配制,常规饲养管理和免疫,每周测定体重、耗料,8周龄屠宰。结果如下:①3、4、5、6周龄的体重(BW)和每周体增重(BWG)差异不显著(P>0.05),但自5周龄开始,第1组体重有大于其它各组的趋势;8周龄体重(BW8)和7~8周龄体增重(BWG7~8)第1组显著大于第4组(P<0.05),和2、3组差异不显著,而且BW8和BWG7~8与SD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②3、4周耗料量(FI)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5周的FI第1组显著大于其它各组(P<0.05),6周的FI第1组显著大于第4组(P<0.05),和2、3组差异不显著;3~6周龄耗料量(FI3~6)和SD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7~8周龄耗料量(FI7~8)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3、4、5、6周的料重比(FI/BWG)各组差异不显著,但3~6周龄FI/BWG随SD增大显著降低,和SD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7~8周龄FI/BWG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④8周龄屠宰率、腹脂率、胸肉水分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腿肉水分含量、胸肉和腿肉肌内脂肪组间有显著差异,且和SD有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P<0.05)。⑤综合鸡的生产性能和肉质指标,本试验中6周龄之前第4组的饲养密度(25只/m2)最适宜;7~8周龄以第3组的饲养密度(20只/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旱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不同公母配比对SM3樱桃谷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24周龄产蛋期父母代SM3樱桃谷种鸭21600只。将试验鸭随机分为饲养密度调整为2、3、4、5、6只/m2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0只,公母配比均为1:4.5,试验至48周龄结束。对存活率、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及42周龄种蛋受精率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旱养条件下肉种鸭饲养密度以4只/m2最适宜。选择24周龄产蛋期父母代SM3樱桃谷种鸭14400只。将试验鸭随机公母配比为1:4、1:5、1:6、1:7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0只,各组密度均为4.2只/m2,试验至65周龄结束。通过测定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用与密度试验相同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5的公母性别比例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7.
1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湿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80只左右,2~3周龄每平方米50只左右,4~5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光照强度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每平方米2瓦).  相似文献   

8.
(一)适密饲养 一是考虑日龄,一般是日龄小可密一些,日龄大则宜疏一些,二是要根据季节和环境温度适当加以调整,如冬季可密些,夏季可疏些.通常情况下,1~10日龄的鹧鸪,每平方米可容纳8只;10日龄至4周龄,每平方米为50只;4~13周龄,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5只.  相似文献   

9.
1在鸡舍周围植树遮荫,搞好绿化,可降低热辐射的50%~60%,但不要影响鸡舍自然通风。2降低饲养密度。肉鸡1~2周龄密度为25~30只/平方米,3~4周龄密度为25~15只/平方米,5周龄~出栏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每栏以300只鸡为宜。栏与栏之间用栅栏隔开,既有利于空气流畅,又便于鸡群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三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著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相似文献   

11.
1防暑降温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供给足够清凉洁净饮水。三伏天可向鸡群、地面喷洒凉水降温,视情况高温时段可每隔2~3小时喷凉水1次,有条件的可采用水帘纵向通风技术。降低饲养密度,1~2周龄25~30只/平方米,3~4周龄15~20只/平方米,5周龄出栏前8~12只/平方  相似文献   

12.
薛志成 《广西蚕业》2002,39(4):48-49
晚秋蚕结束后 1 1月中、下旬至来年 3月上旬春蚕开始前及 6月中旬至 8月下旬 ,蚕农可利用闲置的蚕室、蚕棚养 3~ 4批肉鸡仔鸡 ,既节约设备投资 ,又提高经济效益 ,但在生产技术上应注意和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一、饲养周期和密度 肉鸡饲养同一般鸡不同 ,其周期一般 45天左右 ,生产周期快 ,鸡舍和用具经清洗消毒再养下茬。在家蚕饲养中 ,如加上上蔟摘茧 ,一般也要 30天左右 ,与养肉鸡差不多。另外 ,养肉鸡和养蚕都是群养 ,饲养密度大 ,肉鸡 1~ 4周龄每平方米 1 8~ 2 5只 ,5~ 8周龄 1 0~ 1 8只。二、实现良性循环 肉鸡饲养可产生大量的鸡…  相似文献   

13.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开食。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即可开食,前3天内,喂给浸过的碎米或小鸡饲料。将碎米或小鸡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采食,从第5天起可拌入适量的青绿饲料,让鸡自由采食。3周龄内每天喂6~8次,3周龄后每天喂4~6次;并给清洁饮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任鸡自饮。 2.控制温湿度。雏鸡所需的温度1周龄内为30~31℃,2~3周龄为25~30℃,4周龄以后为20~25℃;室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并还要保持通风换气。 3.保持密度。每平方米放养雏鸡的适宜密度量为:10日龄内为40~50只,20日龄内为40只,30日龄内…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15周龄244只育成期迪卡布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迪卡布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只鸡占笼面积为416.7、357.1、312.5、263.2cm~2时,育成期体重相应分别为1333.02、1269.29、1249.38、1145.59g;胫骨长度分别为95.2、94.8、94.3、94.0mm。由此说明,笼养密度显著影响育成期迪卡布蛋鸡的体重(P<0.01)。每只鸡占笼面积愈小,体重愈低。最大密度体重与最小密度体重相差187.43g,而胫骨长度组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后备蛋鸡从出壳到开产,要经过4次换羽,分别在4~5周龄、7~8周龄、12~13周龄和18~20周龄,合计起来整个换羽时间占生长发育时间将近一半。因此,注意换羽期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存在问题1.1换羽期间鸡舍内的羽毛、尘埃随着鸡只的活动和其他因素而四处飞扬。这些尘埃、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7.
1 优化饲养环境条件 保持适宜的温度,配备良好的加温、降温设施,及时对舍内温度进行调节.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传播,因此在发病期间应根据不同季节和生产条件进行调整.通常0~4周龄肉鸡饲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5~8周龄为8~12只/平方米.做好通风措施,加强鸡舍通风,勤打扫鸡舍,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保持鸡舍空气清新是加速好转,防止病情加剧、恶化的重要方式.但在加强鸡舍通风的同时,秋、冬、春季节要密切注意鸡舍保温情况,严防冷风、贼风侵袭鸡群,使鸡患感冒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8.
1合理分群与确定密度青年鸭圈养时每群数量以500只左右为宜,分群时要做到:日龄相同、大小一致、品种一样和性别相同。饲养密度为:4~10周龄12~30只/m2;11~20周龄8~12只/m2;冬季每平方米可适当多养几只;夏季每平方米可少养几只。鸭生长快时饲养密度略小些,生长慢时饲养密度略大些。2科学选择饲料青年鸭生长期内所需的各种营养都要满足,饲料要多样化,保持能量、蛋白质的平衡。日粮中蛋白质不宜太高,钙含量要适宜。生产中要根据鸭生长发育具体情况增减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绍兴蛋鸭,正常开产日龄是130~150天,开产体重为1400~1500克,若体重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照蛋鸡饲养的3个阶段:育雏期(1~7周龄)、育成期(7~18或20周龄)、产蛋期(18~20周以后),从温度、光照、饲料、饮水、密度、体重、应激等方面详细讲解蛋鸡饲养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蛋鸡饲养户提供切实可行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1供暖设备立体电热育雏笼。一般为4层,每层4个笼为一组,雏鸡1~2周龄时,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0只左右,到3周龄时为50只左右,6周龄时为25只左右。育雏保温伞。由伞状罩和热源两部分组成,传统的伞状罩是用铁皮或纤维板做成,内夹隔热材料,以利保温。伞内设置热源,通过辐射传热方式为鸡群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