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鹅副粘病毒病的危害。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狮头鹅、扬州鹅、朗德鹅以及其它品种的鹅均易感染本病。各种日龄的鹅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鹅群日龄有一定关系,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对300余群不同日龄的鹅群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为30%~100%,平均40%左右。发病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300日龄以上,两周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其危害程度已超过小鹅瘟,因为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患病鹅群内饲养的鸡在鹅群发病后2~3d也会感染发病,鸡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其症状及病变与鹅基本一致,而同群鸭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2.
1 病原 该病原为副粘病毒,能够引起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有较高血凝效价(达210左右),并能被康复鹅血清特异抑制.传代毒株接种鹅胚,可在48小时致死鹅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达210,病毒不能致死鸭胚,但能从病料中回收到病毒. 2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对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感染后其病死率可高达100%;11 ~15日龄雏鹅感染后病死率也高达90%以上.随着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产蛋鹅群感染本病后,除了发病死亡外,产蛋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7年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林建平  戚磊  赵波 《畜牧与兽医》2005,37(12):62-62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鹅源新城疫是各日龄鹅均易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97年在国内首次发现该病以来,短短数年已在我国许多省份暴发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1,2]。该病由副黏病毒科鹅副黏病毒引起,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最小发病日龄为3日龄,随着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2周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本病是近10年来重要的传染病,与患病鹅同群饲养的鸡  相似文献   

6.
鹅的鸭瘟病即鹅感染鸭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小辽宁尤为敏感。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80%-90%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鹅患鸭瘟病具体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1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最为严重,传播快,流行广,发病率达95%,小鹅死亡率70%-80%以上。60日龄以上大鹅也可发病,特别是产蛋母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90%。此外,在低湿、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饲养放牧的鹅群,最容易流行本病。近年业,此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至死亡通常为2-7天。 2临床症状 病鹅初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7.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雏鹅,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发病雏鹅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导致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最严重的暴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雏鹅群,大龄鹅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作为带毒病原体并通过蛋把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相似文献   

8.
鹅的鸭瘟病即鹅感染鸭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小鹅尤为敏感。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80%~90%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鹅患鸭瘟病具体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最为严重,传播快,流行广,发病率达95%,小鹅死亡率70%~80%以上。60日龄以上大鹅也可发病,特别是产蛋母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90%。此外,在低湿、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饲养放牧的鹅群,最容易流行本病。近年来,此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至死亡通常为2~7天。2临床症状病鹅初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或不食,…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在国内于 1 997年起已见报道 ,笔者在近 2年门诊中也有 2 2群典型病例 ,现将本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各种日龄鹅均可发生本病。鹅群感染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最高可达1 0 0 %,且发病快 ,病程短。 1 1~ 1 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以后随鹅群日龄增加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 ,但生长滞后。2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萎顿 ,流泪 ,有鼻液 ,粪便白色或青色水样 ,泻痢 ,食欲减少 ,饮欲增加 ;继之眼结膜充血潮红 ,头颈颤抖、呼吸困难 ;腿脚疲软、行动迟缓、…  相似文献   

10.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小鹅瘟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广为流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多见于夏季和早秋,南方多见于春夏两季,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一般2~5年大流行一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往往引起雏鹅群“全军覆没”,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鹅副黏病毒病属于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季节交替或气温较低时容易发生,不同周龄的鹅群都可以发病,随着日龄的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本病对幼龄鹅群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同时本病毒还可以感染鸡群和鸽群等禽类动物,对整个养禽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控本病发生,在此将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治方案等简述如下,希望给广大养鹅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鹅副粘病毒病,亦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犤1犦,是最近新发现鹅的一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及病变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997年始发于我国广东犤2犦、江苏犤3犦等地。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鹅业构成较大威胁,并对禽类副粘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挑战。该病在成年鹅群流行过程中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达10%~20%左右;在15日龄以下的鹅群中可引起100%的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犤5犦。1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几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最早从隆昌鹅开始发病,太湖鹅、杂交鹅、地方草鹅均能感染发病犤3犦…  相似文献   

16.
<正>1小鹅瘟1.1流行特点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雏番鸭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可达90%~100%。雏鹅、鸭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下降;当年留种的母鹅群和母番鸭群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朗德鹅新城疫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鹅副粘病毒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的不同毒株,因此也有人将此病称为"鹅新城疫"。该病发病率通常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最小发病日龄为3日龄,随着鹅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2周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为更好地防控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鹅细小病毒。本病毒对雏鹅、仔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鸭、鸡、鸽等家禽类及哺乳类动物无致病性。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20日龄以内的小鹅免疫功能不全,尤其以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日龄越小死亡越多;不同地区、日龄、免疫状况的鹅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各不一致。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危害十分严重,鸡、鸭、鹅都易感染,所以又称禽霍乱。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是通过摄食和饮水。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及带病鹅群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90%~100%。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东北地区为每年的4~7月。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几年来,在我市几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给我市的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就小鹅瘟防治体会报道如下,供参考。 (1)发病情况 1998年3月,我市梅庵乡余桥村及蒿沟乡陈村出壳4~5日龄的雏鹅先后发病,数日内波及全群。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上的雏鹅群发病率较低,成年鹅未见发病。据对这2个村15群2600余只雏鹅粗略统计,发病死亡率为70%,甚至有的群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