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71-1975
分离培养wistar新生大鼠的下丘脑神经细胞,在培养第7天分别以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BHBA)(0、0.01、0.05、0.5、1、2mmol/L)和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100μg/L)共处理24h,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BHBA能显著抑制CRH基因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PTX(GPR109A受体抑制剂)能阻断这种效应。BHBA可能作为信号分子与G蛋白偶联受体109A(GPR109A受体)结合,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来调节下丘脑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8):86-88
为检测在高温环境中不同防腐剂对乳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影响,在40℃高温环境保存牛奶7 d,通过Bentley红外线方法检测乳尿素氮及β-羟丁酸的含量变化,并与德国进口防腐剂比较。结果显示: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专用防腐剂与进口防腐剂对尿素氮(MUN)、β-羟丁酸(BHBA)含量影响较小,能满足夏季DHI检测要求。重铬酸钾对MUN、BHBA含量检测影响较大,不适用于DHI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测定奶牛血清中代谢产物β-羟丁酸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途径。将奶牛血清样品用甲醇除蛋白,上清液经氮气吹干,残渣进行硅烷化衍生后,用GC-MS仪全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测定血清中β-羟丁酸的线性范围为0.05 mmol/L~8 mmol/L,相关系数R=0.9995,检测限为0.03 mmol/L,定量限为0.05m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5.7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0%~99.91%。表明该方法能简便、快速、有效地分离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β-羟丁酸,可以作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离培养Wistar新生大鼠的下丘脑神经细胞,在培养第7天以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BHBA)(0、0.05、0.5、1、2mmol/L)处理24h,收集上清和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分别利用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rolactin release-inhibiting factor,PIF)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变化。结果显示,BHBA能显著抑制PIF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BHBA可能做为信号分子调节下丘脑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血清β-羟丁酸(BHBA)水平在猫脂肪肝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别收集脂肪肝患猫、其他肝病患猫及健康体检猫各37例,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BHBA,记录脂肪肝患猫的治疗效果.结果 表明,猫脂肪肝组血清BHBA(1.30 mmol/L±0.65 mmol/L)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86.48%...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分别采用BHBA浓度为0(对照组)、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αs1-酪蛋白(CSN1S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的一元二次曲线增加(R2=0.931 6,P=0.018),其中以2.32~9.28 mmol/L组较高,尤以4.64 mmol/L BHBA组最高。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瘦素(leptin)基因表达量呈一定的一次线性降低趋势(R2=0.482 5,P=0.126),从数值上看,以0.58 mmol/L BHBA组最高。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 TOR)基因表达量与BHBA浓度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459,P=0.398)。综合以上指标,BHBA的浓度为2.32~9.28 mmol/L可上调CSN1S1基因的表达,尤以BHBA浓度为4.64 mmol/L时对BMEC内乳蛋白合成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8.
β-羟基-β-丁酸甲酯(HMB)是亮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调控肌肉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并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本文在简述HMB生成与代谢途径的基础上,概述HMB调控肌肉代谢的效果,并重点分析HMB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对HMB作为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述,以期为HMB在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酮病奶牛乳液与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的相关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观察新疆荷斯坦酮病奶牛乳液和血清中β一羟丁酸(BHBA)浓度的相关性。以40头新疆荷斯坦酮病奶牛为试验动物,用酮粉法和改良的水杨醛检测法对其乳样和血清进行检测,将检测为阳性样本按照产奶量和产犊胎次分为2组,每组分别检测乳液和血液中β一羟丁酸浓度,应用磷钨酸沉淀法对乳液进行脱蛋白处理,采用酶荧光法测定乳中β-羟丁酸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结果:酮病奶牛乳液中β-羟丁酸平均浓度为1.21±0.25 mmol/L;血液中β-羟丁酸平均浓度为2.19±0.35 mmol/L;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7964~0.9105。表明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酮病奶牛乳液中的BHBA浓度也逐渐升高,但血液中BHBA浓度变化不显著,其二者的相关系数较高;产奶量越高,乳样和血清中的BHBA含量也在逐渐增高,且二者的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活力、甘油三酯(TAG)含量、脂滴形成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s悬液(1×105个/孔)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 EM/F12培养液,于37℃的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培养48 h。再将培养48 h的BMECs随机分配到6个组,各组向培养孔中加入含不同浓度BHBA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中的FBS用1 g/L无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并使反应体系中BHBA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置于37℃的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试验结果显示: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BMECs活力[(相对增殖率(RGR)]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P=0.041),其中BMECs活力以0.58~4.64 mmol/L BHBA组较高,9.28 mmol/L BHBA组较低;低浓度(0.58~2.32 mmol/L)的BHBA可促进BMECs内脂滴的形成,而较高浓度(4.64~9.28 mmol/L)的BHBA对脂滴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BHBA与TAG含量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和分化抗原簇36(CD36)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关系(P0.05)。综上,BHBA对BM ECs活力的促进作用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即BHBA对BM ECs活力呈显著浓度依赖关系;BHBA对细胞内乳脂肪的合成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选择240只7日龄肉仔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添加0%、0.01%、0.055%、0.1%、0.145% 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的试验日粮.采用三层笼养,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HMB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总体影响不显著.7~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145% HMB组内仔鸡料重比降低6.06%(P>0.05);0.1%和O.145%HMB肥组肉仔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水平.22~42日龄时,0.145%HMB组肉仔鸡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94%,各处理组体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7~42日龄时.0.145%HMB组肉仔鸡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03%(P<0.05),各处理问体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但0.145%HMB组肉鸡料重比最小.0.1%和0.145%HMB组肉仔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2)肉仔鸡的屠宰性能包括屠宰率、半净膛、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各处理问无显著差异(P>0.05),0.145%HMB组肉仔鸡腿肌率较对照组提高3.74%(P=0.075).可见,在7~42日龄内仔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HMB可显著降低肉仔鸡采食量.而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变化,并有促进肉仔鸡腿部肌肉生长发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体外原代培养的奶牛肝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AcOH)和p羟丁酸(BHBA),探讨其对奶牛肝细胞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乙酸和β-羟丁酸,培养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代谢关键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l)、柠檬酸合成酶(C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mRNA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细胞脂肪酸活化及氧化途径关键酶ACSLl和CS的转录,而高浓度AcOH能够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关键酶ACCα的转录;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细胞ACSLl、CS和ACCα的转录。说明血液中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并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脏脂氧化和合成,影响乳脂前体物的供应,进而影响乳脂合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头3~6胎次、妊娠74 d的"长×大"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 HMB。试验从母猪妊娠第74天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初生个体重显著提高14.1%(P<0.05),仔猪7、21日龄窝重分别显著提高16.6%、11.7%(P<0.05),仔猪初生至7日龄、初生至21日龄窝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8.3%和1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在妊娠第98天和分娩当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35.3%(P<0.01)、13.0%(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提高34.7%(P<0.05)、12.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初乳中IgG含量显著提高19.0%(P<0.05),分娩后第14天常乳中IgM含量显著提高21.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7日龄血浆IgG、IgM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4%和40.1%(P<0.05)。上述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连续添加2 000 mg/kg HMB,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哺乳期增重,改善母猪及仔猪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奶牛肝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Aceticacid,AcOH)和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A)共培养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代谢关键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1,ACSL1)、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α,ACCα)mRNA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细胞脂肪酸活化及氧化途径关键酶ACSL1和CS的转录,而高浓度AcOH能够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关键酶ACCa的转录;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细胞ACSL1、CS和AcCα的转录。结果表明,血液中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并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脏脂氧化和合成,影响乳脂前体物的供应,进而影响乳脂合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巴马香猪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体重[(8.58±0.21)kg]相近的(60±2)日龄的健康巴马香猪阉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13%、0.64%、1.28%HMB的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6.
龚福来  林雪  王红权 《饲料研究》2020,43(3):113-117
丁酸是一种主要的短链脂肪酸,通常作为饲料添加剂来替代抗生素,以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文章综述了丁酸及其盐通过促进肠道健康来发挥促生长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肠道黏膜结构、酶活性、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系统以及减轻动物氧化应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丁酸梭菌作为一种良好、安全的添加剂,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畜牧业中。尽管已在丁酸梭菌的特征、营养作用及畜禽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丁酸梭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通路方面的研究尚不系统,对丁酸梭菌调节致病菌感染仔猪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也未完全认识。因此,本研究对丁酸梭菌介导TLRs/NLRs信号通路调控仔猪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丁酸梭菌|仔猪|信号通路|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8.
β-羟基-β-甲基丁酸( HMB),是一种促进肌肉生长的营养补剂,本试验目的旨在探讨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肌肉品质、血浆生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260枚爱拔益加( AA)肉鸡商品代受精蛋,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在17.5胚龄向羊膜腔内无菌注射1 mL 0.1% HMB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出壳后,从每个组中各选取48只体重相近健康公雏随机分成6个重复,每重复8只,饲养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P>0.05),肉仔鸡的体重在1、21和42日龄时分别提高了1.9(P<0.05)、41.8(0.050.10);HMB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在1~21日龄和1~42日龄均高于对照组(0.050.05);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的胸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P>0.05)。3)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的肝脏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 P>0.05)。4)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血浆生化指标(总蛋白、尿酸、肌酐含量)以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胚蛋给养HMB可促进雄性肉仔鸡生长前期的平均日增重和肌肉发育,随日龄增加促生长作用逐渐减弱,且促生长作用与血浆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变化无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作为反刍动物饲养中因营养代谢紊乱而高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反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近年来研究发现,丁酸作为瘤胃中主要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具有调控细胞增殖以及抗炎等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研究,从SARA破坏瘤胃屏障功能、诱发炎症反应的机制,重点阐述了丁酸作为信号分子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识别G蛋白偶联受体(GPRs),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调控下游信号通路改善瘤胃上皮屏障功能和缓解炎症反应的生理过程,为更进一步研究丁酸对反刍动物SARA中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降压、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也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论文就黄酮类化合物对免疫相关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的调控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