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肉种鸡饲喂是依据肉种鸡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而制定的,饲喂的基本理论是将有限的饲料量(限饲)以一定的形式均匀地分配给群体内所有鸡只,使群体内所有的鸡只体重保持均匀一致,限饲贯穿于肉种鸡饲养的全过程,对提高种蛋合格率,减少死淘率,降低饲料浪费,增加种鸡饲养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饲喂不当会造成有些鸡只采食不足或有些鸡只采食过多,从而影响到鸡  相似文献   

2.
1限饲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代种鸡母鸡自由采食2周,公鸡自由采食4周,母鸡从第3周、公鸡从第5周开始,一直到66周淘汰均实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生长速度,使体重稳步增长、体重符合标准要求、鸡体重均匀度和体况均匀度高,在25周前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并达到高产、稳产,保持较高的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提高入孵率、健雏率。争取每套种鸡生产健康雏140只以上,这样的鸡群证明限饲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市郊区的一个父母代种鸡场,存栏一批3750只海兰白父母代种鸡,由于饲养管理不善,鸡群发育迟缓,133日龄仍未见蛋。日采食量为108克/只(限制饲养),饲喂全价青年鸡料,鸡群精神状态正常,无任何疾病。但有80%以上鸡的脸和冠未变红;抽样称重平均体重为1238克,体重均匀度为78%;鸡舍温度为8℃~11℃,空气质量一般,日光照时数为10.5小时。一郾鸡群发育情况分析1郾光照时间短光照是刺激鸡分泌激素促进性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时间短可导致采食不足,体重增长不足,可导致性成熟迟。按照海兰白鸡饲养管理制度要求,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18周龄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大多数家禽生产商采取隔日饲喂方案来控制种用小母鸡体重。在当前鸡舍条件下,隔日饲喂方案是给所有鸡均匀分配饲料最好的方法,以保证鸡群均匀度。但是,嗉囊或者消化道内有食物会使鸡只的实际体重增加而且随着时间延长消化道内饲料逐渐减少。因此,后备种鸡一般在未采食的那天进行称重以规范数据,将体重与嗉囊或者消化道内有无饲料分开。然后每周在固定时间称重。这样称得的体重称为“空腹”体重。  相似文献   

5.
限制饲喂是肉用种鸡育成期的关键技术,它对提高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保证种鸡利用价值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衡量限制饲喂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鸡群的均匀度,即鸡群中鸡只大小的均匀程度。其定量概念是鸡群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占全群鸡数的百分比。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产蛋率上升快慢、高峰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鸡群的均匀度是衡量蛋种鸡在育雏、育成期饲养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蛋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生产实践中,通常以平均体重的±10%作为上下限,以此范围内的鸡只占全群的比例表示均匀度。只有整个鸡群的比例表示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鸡群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肉用种鸡的体重控制是鸡群一生中最重要的管理技术之一,在育成期正确控制体重,是使鸡群具备获得高产蛋量的先决条件。多年来,国外已对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不少的鸡种提出了饲养标准。在我国现代的养鸡生产中,肉用种鸡在育成阶段的体重控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也已逐步被人们认识。为进一步验证肉用种鸡限喂效果.我们于1989年9月饲养了一批狄高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并对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喂,观察了限制饲喂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鸡种来源:由本所1988年从澳大利亚Tegel公司引进的狄高黄羽肉鸡TR83祖代所生产出来的父母代鸡。饲养管理:所有的鸡均饲养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在种鸡饲养中只有以满足种鸡营养需要进行饲喂的、均匀度好的种鸡群才能得到很高的持续产蛋高峰生产。现在养鸡业中85~88%的鸡是可以达到产蛋高峰的,其关键是有一个精心设计、小心执行并能满足种鸡营养需求的饲喂程序。饲喂不足导致种鸡产蛋高峰时间非常短,只有3~4周时间,并常伴有l~2周体重减轻或不长的典型症状。另一方面,过量调喂将导致种鸡体重过重,尤其是能量饲喂过量时。体重超重也许对产蛋高峰影响不大,但种鸡在34~64周龄,就会使产蛋量很快下降。在这关键时刻的料量基数显然是挖掘种鸡遗传潜力,以增加产蛋量和蛋重,并且…  相似文献   

9.
均匀度是指鸡群中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鸡群的均匀度是衡量蛋种鸡在育雏、育成期饲养的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蛋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生产实践中所讲的均匀度多指体重分布,通常以平均体重加、减其10%作为上下限,以此范围内的鸡只占金群的比例表示均匀度。只有整个鸡群的比例表示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鸡群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陈合强 《山东家禽》2012,(10):23-26
肉种鸡饲养成败的关键是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的好坏,决定了它们最终的生产性能。体重控制的目标是保持种鸡按照体重标准曲线生长,同时要有好的均匀度,通过控制料量使鸡只达到要求的目标体重。  相似文献   

11.
养好合格后备鸡群,是种鸡高产、稳产的基础。后备鸡群的体型、体重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在日常管理中饲养者往往片面追求某几项生产指标,却忽略了其他指标,最后得不到真正的合格后备鸡群。后备鸡生产管理目标,就是通过控制鸡舍环境条件和鸡只的饲喂程序及疫病防治等综合措施培育出适合种用的均匀度高的后备种鸡。下面就黄羽种鸡后备鸡培育质量的关  相似文献   

12.
在肉种鸡的饲养中,良好的均匀度和标准体重一样,是保证种鸡群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性能的条件,是衡量鸡群限饲效果、预测鸡群开产整齐性、蛋重均匀程度以及产蛋数量的重要指标.生产实践证明,均匀度每增减3个百分点,每只入舍鸡产蛋数相应增减4枚左右.因此,提高均匀度在肉种鸡饲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育雏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种鸡育雏期自由采食,体重均匀度受种蛋蛋重均匀度的影响较大[1],理论上讲,加强育雏期的管理对体重均匀度的影响并不大,但许多试验证明,由于饲养环境的差异,群体的体重均匀度会有很大变化,同时育雏期结束时的群体均匀度对种  相似文献   

14.
正肉种鸡育成期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体质健壮,体尺和体重均匀度高,能按时开产的后备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体尺控制、体重控制、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程度,因此,搞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是种鸡生产中的关键。1育雏、育成前期(0~10周龄)1.1体重均匀度所谓的均匀度是指达到标准体重的群体占整个鸡群的百分数,它包括体重均匀度和体尺均匀度。体尺和体重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鸡群均匀度包括体重与骨架均匀度、体况均匀度、性成熟均匀度以及抗体均匀度等,笼养肉种鸡饲养中想要刻意提高体重均匀度,很容易做到。但是实际生产中体重均匀度较高的鸡群不一定得到较好的生产成绩,只有不违背鸡的生长规律,科学合理的统一抓各项均匀度,才能得到较好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6.
均匀度的管理是父、母代白羽肉种鸡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母鸡体重均匀度和产蛋率高峰的高低与高水平产蛋率维持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公鸡均匀度的高低会影响产蛋后期的孵化率。同时,父、母代白羽肉种鸡的均匀度管理又是饲养管理的难点,由于肉种鸡的饲料转化率较高,体重控制比较严格,限制饲喂是必然要采取的措施,育成期采食时间非常短。由于父、母代肉种鸡的饲养模式通常有平养和笼养两种方式,笔者通过对父、母代白羽肉种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平养模式下均匀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种鸡品种具有采食能力强、易沉积脂肪、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各系统发育不一致等特点.如果在育成期任其自由采食,一方面会使饲料消耗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鸡的体重过大、过肥,造成运动系统、生殖系统与整体发育不协调,使其育成率降低、死淘率增加、母鸡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公鸡受精能力差.因此,为防止鸡的体重过大、过肥,减少饲料的浪费,协调性成熟与体成熟的一致性,有效控制鸡群平均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况和均匀度,必须实行限制饲养(即限饲).  相似文献   

18.
<正>在肉种鸡饲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秀的遗传潜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要提供良好的鸡舍环境,特别关注种鸡全程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管理。在肉种鸡育雏和育成阶段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体重是鸡只生长发育的基础,均匀度是种鸡鸡群发挥生产性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1导致鸡群均匀差异的因素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日粮的分配是根据体  相似文献   

19.
饲料对家禽生长很重要,一只肉鸡每增长0.5千克的体重,需消耗0.9~0.95千克的优质配合饲料。如果饲料质量不好,轻者导致生长缓慢,重者可能引起中毒死亡等。肉种鸡能否保持良好的均匀度和正确的体重增长反映出饲养人员管理鸡群的水平。评估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综合考虑饲料成分、饲喂管理和常规管理。因此,应为父母代肉种鸡提  相似文献   

20.
保持AA父母代肉种鸡育成期较高均匀度的几点做法张玲勤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刘奇华,张雁平青海省西宁华青蛋禽公司均匀度是指鸡体重大小的均匀程度,通常以平均体重±10%作为上下限,在此范围以内的鸡只占全群的比例表示。鸡群的均匀度是向种鸡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