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兰花的种子夹在贮藏时期易于开裂而使种子污染,因而不适用于无菌的组培作业。为探究合适兰科植物种子的表面消毒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无菌萌发研究及生产之中,以兰科植物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种尼龙网种子袋对兰科植物微小种子进行了表面消毒方法比较的研究。在试验中比较了不同消毒剂及不同消毒时间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5%酒精消毒30 s会使贵州地宝兰种子失去活性,不适用于其表面消毒;2% NaClO溶液的消毒效果与消毒时间成正比,当消毒时间增加为6 min时没有污染,消毒效果较好,种子萌发率达到33.88%,且其对贵州地宝兰种子萌发率后续生长无影响,因此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消毒方法,可适用于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由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完成的两项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相关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名称分别为"胶膜菌菌株及其在促进兜唇石斛种子萌发中的应用"和"胶膜菌属真菌菌株及其在促进硬叶兰种子萌发中的应用"。两项专利均为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检测所分离到的菌株对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分别筛选出能有效促进兜唇石斛和硬叶兰种子萌发,且具有较强专一性的真菌菌株。兰科植物种子的共生萌发,是在获得特定对兰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白及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成熟的白及种子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激素催芽处理、基质不同处理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及种子以0.5mg/L的NAA进行催芽处理,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89.27%,发芽势为63.21%;此外得出,白及种子在没有共生菌的情况下可正常萌发,且白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对基质的高含水率适应能力较强。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在大棚内进行了直播育苗试验,并成功培育出一批白及直播苗。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体系,同时也为其它类似兰科植物的种子直播育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兰科植物的种子细小,是所有被子植物中最小种子类型之一,只具备一种不被胚乳包围且小而不发达的胚,在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在营养资源匮乏的早期阶段,对共生真菌的依赖性非常强。共生真菌与兰科植物形成菌根联合共生体为种子萌发、原球茎生长发育、幼苗分化以及成年植株生殖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本研究对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研究历程与概况、菌根互作关系、多样性与专一性、促生作用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兰科植物野生资源保育与开发、人工栽培生产以及生防菌与菌肥研发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4,(6)
以刺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刺槐种子吸水规律及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明确刺槐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条件,以期为刺槐资源开发及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吸胀24 h后种子吸水率达到58.75%,并在44 h后种子开始萌发;在5~35℃时,刺槐种子均能萌发,但5℃时种子萌发率很低,只有1%,20℃时种子萌发达到最高响应,萌发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萌发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处理中,萌发率最高为59.33%,20%PEG处理的萌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光照和温度对青阳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种子的形态以及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集野生种子,观察其种子外观形态,检测其种子大小、千粒重、萌发指数及萌发率,考察不同温度、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青阳参种子不是需光种子,无光休眠现象;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4~36℃,最适温度为25℃,3 d开始萌发,5~10d萌发完全,萌发率可达97.5%,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青阳参种子萌发率降低。结论:光照和黑暗对青阳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适宜的温度条件是青阳参种子萌发能否成功的关键,为青阳参的生长发育和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啤酒大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和盐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0~20℃,萌发速率最快的温度为20~25℃,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低浓度NaCl(50mmol/L)对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重楼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探讨其萌发时间、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选出最佳处理方法,以便今后指导实际育苗。进行去除假种皮、冷藏、不同浓度GA 3浸泡等对比处理,统计出(90,120,150,180,210 d)不同时间段的萌发情况及总萌发率和成苗率,并做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假种皮对种子的萌发时间、萌发率、成苗率影响不大;低温冷藏对促进种子提早萌发有一定的作用;一定浓度的GA 3能够促进滇重楼种子的提前萌发,但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种子的提早萌发,浓度为500 mg ·L ^-1 时萌发时间最佳;一定浓度的GA 3能提高滇重楼种子的萌发率及成苗率,浓度为300 mg ·L^-1 时相对萌发率(142%)及相对成苗率(158%)最大;但过高则会降低种子萌发率,减少成苗率,当GA 3浓度达到700 mg ·L^-1 时,萌发率及成苗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毛竹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种子质量对毛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毛竹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中温度是主要决定因素。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低于15℃或超过35℃均不利于萌发,最适萌发温度25℃。变温处理有利于发芽整齐。在自然环境下光照不是毛竹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高光强会抑制幼苗生长。种子饱满度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显影响种子萌发进程、发芽整齐度及苗木健壮程度。GA3 处理能显著提高毛竹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加快毛竹种子萌发进程,促进萌发后幼苗生长,GA3最适处理浓度范围为100~200mg/L。  相似文献   

10.
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玉艳  于凤鸣  靳晓翠 《种子》2007,26(9):35-38
目的:为解决天门冬种子发芽率低,并且发芽的整齐度不高,出苗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方法:以当年采摘的天门冬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萌发特性及适宜的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种皮对天门冬种子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去皮对天门冬种子萌发不利;天门冬种子浸泡48~96h显著促进其萌发,但天门冬种子不含可溶性的种子萌发抑制物质,40℃和60℃水浸泡和黑暗条件对天门冬种子萌发较为有利;室温湿沙储藏(种沙比1∶3)是较好的储藏方式。结论:天门冬种子为嫌光性种子,不含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40~60℃水浸泡种子能明显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使发芽整齐而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金银莲花种子特征及萌发条件,笔者研究了其种子形态、不同的光照、温度、GA3和不同p H值的溶液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莲花种子的直径为(0.704±0.048)mm,千粒重为(0.1102±0.05)g,种子离开母体时胚发育为成熟胚时期。其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于黑暗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子萌发,其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一定浓度GA3溶液对金银莲花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不宜过高;金银莲花种子对p H值有较广的适应性,p H 6~7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较高。因此,金银莲花种子为需光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中性偏弱酸的环境下种子易于萌发,50~400 mg/L的GA3处理其种子萌发率均可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基质、光照和温度对羊耳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羊耳菊种子的萌发特性,观察了不同基质、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处理对羊耳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的基质分别为纱布、滤纸及细河沙;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2种;萌发温度分别为10,15,20,25℃.结果表明:1)种子萌发最佳基质为细河沙;2)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3)最适萌发温度为25℃,萌发率达53.75%.本研究可为羊耳菊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晓莹  古龙海  莫罗坚 《种子》2022,(9):47-52+149
在广东丹霞山内分4个时段采收丹霞梧桐不同成熟度种子,对种子的基本特征、吸水率及萌发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丹霞梧桐不同成熟度种子可依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划分为绿熟期、黄熟期、褐熟期和黑褐期;丹霞梧桐种子的直径、千粒重和含水量均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显著减小;吸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种子不断脱水干燥,褐熟期和黑褐期种子的种壳已经成为种子吸水的物理障碍;萌发实验则表明,黄熟期的种子萌发早,萌发集中、整齐且萌发率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萌发指数、萌发速率指数、萌发率3个萌发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形态特征及千粒重的测定可以定量指导野外采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橡胶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植物激素及水盐胁迫处理,对橡胶草种子在处理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橡胶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调节物质对橡胶草种子萌发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萌发第1~3天,不同激素处理,对橡胶草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2)种子萌发第1~3天,随着PEG浓度的逐渐增加,橡胶草种子的萌发率发芽率较对照略有降低,自第4天起,各处理的种子萌发时间与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橡胶草种子萌发对盐胁迫响应较敏感,自0.20%Na Cl处理浓度起,各处理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值均高于10%,橡胶草种子发芽率与盐胁迫处理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三种药剂对花生芽菜萌发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赤霉素、氯化钙和水杨酸3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单因素变化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内含物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其最佳浸种剂量为500mg/L;氯化钙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其最佳剂量为100mg/L;高浓度水杨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而低浓度水杨酸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其最佳浸种剂量为10mg/L。花生芽菜生长过程中,蛋白质降低,游离氨基酸增加。  相似文献   

16.
珍稀濒危植物针枝芸香种子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静  宛涛  蔡萍  徐振朋  满达 《种子》2016,(8):95-98
以当年采集的野生濒危植物针枝芸香(Haplophyllum tragacanthoides Diels)的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内在特性及外在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活力为72%;种子萌发对温度响应具有宽适性,在15~30℃条件下都能够萌发,萌发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0℃或15℃/25℃的变温;全暗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最好,显著高于全天光照及14h光照/10 h黑暗处理(p<0.05),属忌光性种子;低浓度PEG胁迫下各萌发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针枝芸香种子萌发阶段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随着PEG胁迫渗透势的增加,种子萌发指标下降,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赤霉素(GA3)对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萌发率与种子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液中添加赤霉素(GA3)的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与种子及种仁大小、千粒重都呈正相关。GA3能促进肉苁蓉种子萌发,且不同年份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是中国西南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及重要的用材树种。其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19.6℃,萌发率达到96.9%;经PEG 6000处理的云南松种子萌发率较好,且低浓度(5%)的PEG能促进种子萌发。近年来,云南地区气候变化显著,云南松林衰退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2009年以来,云南地区的连续干旱造成了云南松林的大面积死亡。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云南松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抗旱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及干旱胁迫对幼苗影响等问题,并就云南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出了展望,旨在为云南松育种及苗木栽培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21,(8)
为提高海南红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探究其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对海南红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种子萌发采用水分(A)、光照(B)、基质(C)和种皮(D)4因素2水平3重复的正交设计试验方法,播种种子共计48盆。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较高,不同处理组合的平均萌发率为91.67%,但开始萌发及萌发持续的时间均较长;种皮处理(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显著影响;光照(B)和基质(C)对幼苗株高有显著影响;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发芽指数均最佳的试验组合为A_2B_2C_1D_1;有利于幼苗株高生长的最佳组合为A_2B_2C_2D_1。研究表明,海南红豆种子质量良好,种皮虽然对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是限制天然更新的直接障碍因子,种子萌发的生理特性及萌发生态条件可能是制约天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