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曹县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曹县站1961-2008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年降水序列,分析了其近50年的变化规律,发现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并应用2000-2008年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近20年来邵阳发生地区性大旱的年份建立时间序列,应用灰色灾变预测理论及方法,对邵阳地区未来可能出现大旱的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邵阳的大旱出现以2年为1个准周期,未来几个大旱出现的年份为2010、2012和2015年。灰色灾变预测的干旱结论为邵阳的抗旱工作提供科学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咸宁市6个观测站近50年来(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咸宁市年、季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宁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降水峰值期,四季中夏、冬季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尤以冬季降水日数增加显著,春、秋季降水日数呈弱减少趋势;咸宁市干旱和洪涝灾害四季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涝年的几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新乡市属严重缺水地域,近年来干旱的加剧使水资源 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该地区进行降水序列的分析 以及干旱的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新乡市1953—201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采用一元 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新乡市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近60年 来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以1953—200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为 建模数据,2001—201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为检验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灰色预测方法,建立 新乡市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经检 验该预测模型精度高,检验结果与实际相符,故可用该模型对新乡市未来的干旱年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新乡市将在2012—2013、2020—2021、2028—2029年期间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5.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阶段3多模式数据,对比1961-2008年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未来3种不同排放情景下苏北地区年、四季降水变化趋势.未来50年苏北地区年降水量在中、低排放情景下持续增加,在高排放情景下先减少后增加;四季中,冬季降水增加最显著,高排放情景下各年代增幅为8.8%~15.1%;秋季降水以减少为主,高排放情景下,2010-2030年降幅5.5%~14.6%;春季降水量先减后增;夏季降水在中排放情景下持续增加,在高、低排放情景下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未来年、四季极端强降水阈值均减少,且以春季和冬季最为明显.预计未来50年冬季降水将平稳增多,冬季供水状况将有所改善;未来20年内苏北北部地区春季干旱仍有可能持续并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利华  孙惠合  仲维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08-20209
对徐州市1960~2009年秋季降水量进行Z坐标变换,求得旱涝指数,以旱涝指数确定秋旱年份序列。对秋旱灾变序列取不同维数,建立GM(1,1)预测模型群,预测结果为灰区间,提出用频次来白化灰区间,确定下一个秋旱发生年份,以期对徐州秋季干旱预测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艳兰  何如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9-11301,11430
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降水量、干旱指数和广西干旱受灾面积等资料,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9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年代际变化大,各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春、秋季减少,冬、夏季增加。广西干旱指数、干旱受灾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秋旱更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干旱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多。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少雨年的频率增多是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则加剧了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龙游秋季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龙游秋季降水偏少年份增多,9月、10月有超过1/3的年份降水量不到常年的1/2;连续15d以上无雨日随年代增加而增多,90年代开始进入高发期;平均3~4年就发生1次30d以上降水量只有或不到历年同期1成的秋旱,平均每9年发生1次60d以上的严重秋旱。针对龙游秋旱造成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海省天峻县1961~2013年月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天峻县53a来降水量的年、季、汛期和月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峻县降水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汛期和年降水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主要是7月份降水量变化造成的;冬季降水波动较大,夏季降水相对稳定;进入21世纪00年代后期,年、夏季和汛期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突变时间均发生在9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灰色灾变预测的机理是先将灾变出现的时间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原始数列,然后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某个时间是否发生灾变,或某种异常数据可能出现的时间间隔。预测的准确性由模型的预测精度决定,在精度检验中可以用残差、相对误差e或后验差进行检验。在后验差检验中,把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作为精度检验的指标,C值越小越好,P值越大越好,通常认为C0.35,P0.95时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属1级,预测效果较理想。利用近20年来邵阳发生地区性大旱的年份建立时间序列,应用灰色灾变预测理论及方法,对邵阳地区未来可能出现大旱的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邵阳的大旱出现以2年为1个准周期,未来几个大旱出现的年份为2010、2012和2015年。灰色灾变预测的干旱结论为邵阳的抗旱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成娟  王延朝  常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6-14767,14774
利用福建省气象局67个站点1961~2006年逐月降水数据,对46年来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福建省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大最明显的是夏季,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降水量却呈减少趋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的降水量变化幅度非常大,说明近几年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会大大加强。46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带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最明显的地带是在福建省南部泉州地区,其次为东北宁德地区,西北山地及西南地区也略显增加,而在福建省中部三明盆地的永安、大田、九仙山地区降水量则表现出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宁夏沙坡头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宁夏沙坡头区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该区降水变化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长期降水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滑动平均法、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沙坡头区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结果]1961~2010年宁夏沙坡头区年降水序列有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季降水序列中春季降水与年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夏季降水在1978年以前呈微弱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秋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明显上升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和季降水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宁夏沙坡头区年降水序列变化总体趋势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未来水情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为中长期降水变化趋势估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宁夏中卫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宁夏中卫市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该地区降水变化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长期降水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滑动平均法、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中卫市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结果]1961~2010年宁夏中卫市年降水序列有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季降水序列中春季降水与年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夏季降水在1978年以前呈微弱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秋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明显上升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和季降水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宁夏中卫市年降水序列变化总体趋势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未来水情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为中长期降水变化趋势估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姚付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40-15143,15154
根据天山北坡东部地区3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47a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47a来天山北坡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季节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年以后是气温上升最显著的时期,从线性拟合来看,冬季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该地区年平均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一致,秋季平均降水略呈下降趋势;该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等[1]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8年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48年来,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75℃/10 a的倾向率上升,降水量以11.495 mm/10 a的倾向率增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于1975和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以0.2 t/hm2/10 a的倾向率增长,并于1985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结论]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7;~9;.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0.06;~1.56;.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省2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气候变暖背景下,浙江省气温显著升高,≥10℃积温增加,气温稳定≥20℃终日延迟,作物气候生长期增长。热量资源要素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纬向分布特征。1961-2010年浙江省日照时数年际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金衢盆地与台州玉环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年均降水量增加,降水天数减少,雨日平均降水强度年际间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舟山及嘉兴-宁波-台州沿海增速最大。沿海岛屿及金衢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较高,丽水地区最少。1961-2010年全省平均湿润指数为164,整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农业种植区划、生产布局调整及制定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48年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55-14757
根据1961~2008年宿州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8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 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嘉陵江流域11个气象站点经过处理的1961-2015年月降水量数据资料,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为主,分析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为其水资源检测、评估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基础.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近55年年均降水量为977.7mm,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Z=-0.56),且存在多个突变点;(2)降水量在春季和秋季均呈减小幅度,秋季最为明显(Z=-1.35),且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3%;(3)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遂宁地区降水量春季减小幅度最大(Z=-1.86),夏季上升最为明显(Z=2.49),秋季除武都地区增加(Z=0.21),其余地区均呈减小趋势,冬季巴中地区降水量上升幅度最大(Z=1.00).研究降水量的变化,预测和防治流域内旱涝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0年宣城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和R/S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宣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宣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有所增加,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均存在赫斯特现象,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和夏、秋季的降水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