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桃和油桃在市场供应过剩、进行运输或延长加工期时,要进行贮藏。一般在-0.5~0℃条件下可贮藏2~4周。超过3~4周再移到较高温度时,一般不能很好的后熟,其果肉特别是果核周围会变干而松散、湿软显著变褐。冷藏前在21~24℃下后熟1~3天可减轻这种褐变的程度。贮于2~5℃条件下会引起特别重的内部褐变,0℃下贮藏1~2周的果实移至5℃环境中,也会引起严重的褐变。10℃下贮藏的桃不发生褐变,但果肉会迅速变软。桃后熟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8℃~29℃之间。硬熟期采收的桃和用作加工的桃经常需分4~6k的后熟。一般来说,贮藏后进行后热比贮藏前进行后…  相似文献   

2.
桃果含水量大,极不耐贮藏,常温下几天便会软烂。为减少采后损失,延长鲜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现将桃果的采收与贮运技术作一综述,以供参考。1适时无伤采收,保证采收质量采收适期一般以果皮底色白肉品种由绿转白(绿白色)、黄肉品种由绿转黄(绿黄色)为准,即在果实硬稍有弹性八成熟时采收较耐贮藏和长途运输。桃果成熟前10~20天时重量和大小迅速增加,采收偏早会严重影响产量,且果实质量差;采收过晚则会使果肉变软,风味下降,并易造成腐烂和落果。桃果成熟不一致,一般品种需分2~3次采收,以利未采的果实继续增大和成熟,达到保质保量。用于贮藏…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采后番荔枝耐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番荔枝果实采后在自然室温(26~33 ℃) 条件下贮藏寿命仅为3 d。随着贮藏温度下降, 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推迟, 果肉质膜透性和果胶甲酯酶活性明显下降, 贮藏寿命延至15 d 左右。10 ℃是番荔枝果实后熟的临界温度, 低于10 ℃则后熟不充分, 甚至发生冷害。采后番荔枝果实后熟过程中, 果肉PPO、POD、SOD 和CAT活性极低, 并且在果实尚未软化时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1贮藏保鲜条件 1.1温度不同梨品种要求的贮藏温度有所差异.长期贮藏保鲜的温度大致在-1-2℃。鸭梨对温度比较敏感.采后需在10—12℃温度下预冷并缓慢降温至0-3℃贮藏。如果采后立即放在0℃条件下贮藏,则会发生生理伤害,导致果心、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5.
<正>生理病害贮藏期生理病的发生与果实采收期有密切关系,适时采收是防止该类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苹果苦痘病是缺钙造成的,在果实采收后可用2%~4%氯化钙溶液浸果,入贮果实前期温度不应过高,以避免该病的大量发生;苹果虎皮病是因果实成熟度不够而早采引起的,可在果实采收后,用500~1 000mg·m~(-3)卵磷脂液浸果,并尽快低温条件贮存;果肉褐变是因低温、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造成,防止果肉褐变要抓好适期入贮,同时掌握贮存温度及调节好氧气(2%~4%)和二氧化碳(3%~5%)浓度。  相似文献   

6.
‘Alphonso’芒果在呼吸跃变前已硬熟的绿色果实,采摘后直接放置在10℃贮藏30天会发生冻害,表现在果实完熟时,果皮出现麻斑,胡萝卜素含量水平降低,缺乏芳香、风味。如将呼吸跃变前的果实先逐步给以20℃(1天)及15℃(2天)的适应处理,则果实可以在10℃的温度下贮藏较长时间。而且在完熟时,果肉色泽和感官品质发育良好。如果果实先在室温下(27~32℃)贮藏和完熟,不论是经过逐步低温适应处理,或直接放入7~10℃温度下,3~4天内果皮便出现严重的青铜色斑块。但果实在呼吸跃变前,先在10℃下贮藏,然后再放在27~32℃温度下完熟,当放入4~7℃低温下3周之久,也未见有冻害伤损。且延长了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7.
西瓜以中、晚熟品种较耐贮藏 ,适宜的环境湿度为 80 %~ 85% ,出现冷害的界限温度一般为 10℃。在贮期 2 0天以上时 ,贮温应在界限温度以上 ,短期贮藏可采用较低温度。贮藏用西瓜一般以 8~ 9成熟度采收为宜 ,伤瓜、病瓜及过熟瓜均不能入贮。采前 1周停止浇水 ,清晨采收有利贮藏 ,切忌在烈日高温时采收。为了尽量避免西瓜受伤、振动和挤压 ,最好在产地贮藏。西瓜贮前要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效果好的处理有 :1克霉灵熏蒸。按 1kg西瓜 0 .1~ 0 .2 ml克霉灵以棉球或吸水纸吸附 ,分散置于瓜的周围 ,用塑料薄膜密闭熏蒸 2 4小时。 2京 - 2 B加仲…  相似文献   

8.
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于高温盛夏季节且采收后后熟迅速,一般采后5~7d就开始出现果肉褐变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品质和经济价值。国内外对果实酶促褐变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果实褐变现象主要是由多酚氧化酶(PPO)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所导致的。通过文献分析,理清采后桃果实褐变的研究范畴和热点,本研究主要从采后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贮藏期间酚类底物含量的变化及延缓采后桃果实褐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采后桃果实褐变底物的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今后仍需加强有关采后桃果肉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贮藏褐变期间酚类底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研究,为完善采后桃果实的酶促褐变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前喷施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贮藏期巴梨果实褐变、品质和后熟性的影响,为延长西洋梨贮藏期的适宜采前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果实成熟前12 d(2016年7月29日)喷施300 mg·L-11-MCP,处理果实分别在8月10日(1-MCP)和8月17日采收(1-MCP+后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照果实8月10日采收,采后果实放入冷库中贮藏(-1.1℃)。【结果】贮藏前3个月,3个处理果实均无褐变发生。贮藏4个月,对照处理果实果心褐变率为33.33%,1-MCP和1-MCP+后采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3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5个月,对照果心和果肉褐变率达66.67%,果实不能正常后熟;1-MCP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1-MCP+后采处理果心褐变率为21.74%,显著低于对照处理,2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4个月和5个月,2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硬度、果皮叶绿素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且二者之间除果实硬度差异显著外,其余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同时,采...  相似文献   

10.
<正>桃的果实外观艳丽,果肉甘甜多汁,营养丰富,深受欢迎。但桃子一般在6~7月份气温较高时成熟,采收、供应期集中,采后2~3d果肉很快软化、褐变,失去食用价值,损失率可高达30%,故机械冷藏是延长供应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枇杷的采收与贮运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时无伤采收,保证采收质量 枇杷果实在成熟前的15~20天膨大最快,糖分迅速提高,酸度下降并逐步着色,采后基本上没有后熟作用。采收适期应以果面和种子充分着色为准,需贮藏或外销的果实可在八九成成熟时采收。采收过早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着色后晚采则果肉变软,风味下降,落  相似文献   

12.
<正> 1985、1986两年对西瓜采后呼吸强度的变化、贮藏温度对西瓜的影响、品种间耐藏性差异及防腐措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供呼吸强度测定的郑州3号、中育10号、少籽(黑枚×郑州3号)、中育6号4个品种中,以采收时达9~10成熟的中育10号西瓜采后无明显的呼吸高峰。(2)西瓜贮藏的冷害阈值温度不低于12.5℃。但3.5~12.5℃的低温不伤害瓜瓤品质,因此,建议在西瓜贮运中,应根据不同贮运期及经济效益选用适当的温度。(3)西瓜品种间耐贮性差异显著,在供试的中育10号、丰收2号、蜜桂、新澄、浙蜜、中甘9号、苏蜜、8155、湘蜜及石红1号1个品种中,中育10号、丰收2号及蜜桂品种耐贮性较强。(4)用克霉灵熏蒸西瓜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经济的防腐方法。(陶辛秋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贮藏温度对大五星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湿季节,果实生理活动旺盛,含水量多,极易腐烂变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采后损失率高。目前,枇杷贮藏最常用的方法是冷藏法。郑永华等把枇杷果实在1℃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Mukerjece认为,枇杷贮藏在3℃低温下能减少腐烂;周德荣通过0、5、15℃和常温比较表明,“照种”枇杷在5℃下贮藏31天的好果率最高为83.9%。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枇杷果实在不适宜的低温下长期贮藏会发生冷害现象。曾雅鹃等发现,在1℃低温下贮藏,枇杷果皮难剥,果肉变硬,  相似文献   

14.
鸭梨果实芳香多汁,品质优,耐贮藏.但要注意,鸭梨对低温十分敏感,应重视冷藏温度的科学管理.鸭梨于10月20日采收,装于聚乙烯(0.03mm厚)袋中贮藏.直接在0℃或5℃下贮藏,果实会发生冷害,其症状是:果肉褐变(黑心病),呈水浸状,症状最初源于果肉中央,以后逐步扩大连接成片至全部果肉褐变.冷害果实味淡而苦.经过缓慢(分级)降温预处理后,再将果实贮藏于5℃下,可以减轻或避免冷害的发生.例如,在10℃下存放2周再于5℃下贮藏,可延缓果实冷害发生1周;在10℃下存放3周或4周再于5℃下贮藏,果实不发生冷害;20℃下放1周→15℃下放1周→10℃下放1周,再于5℃下贮藏,果实也不发生冷害.鸭梨果实经3周以上时间的缓慢降温处理后,可在5℃下贮藏5个月,果实无冷害发生,且品质和风味优良.  相似文献   

15.
栽培市场短缺的李子名优品种是发展高效农业、获得高效益的捷径。现将我所引进的国内外名优品种介绍如下 :大李特早红 极早熟李子芽变新品种。果椭圆形 ,底色黄 ,果皮光滑油亮 ,果面鲜红、十分美观 ,并有采后着色的特点 ,即采摘着色不全的果实 ,采后 2~ 3天就能达到全面着色 ,而且十分艳丽。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清香浓甜、品质极佳。核极小 ,可食率 96 %。果特大 ,平均单果重 98g ,最大单果重 1 34g。四月上旬开花 ,六月上旬成熟 ,是目前国内、外所有李子品种中最早熟的 ,上市价每 1kg1 0元。保护地栽培四月下旬成熟 ,北京超级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薄皮甜瓜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蜜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薄皮甜瓜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是影响薄皮甜瓜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低温可减缓薄皮甜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损失,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但温度过低会引起冷害,0℃条件下贮藏3d、5℃贮藏6d即会有冷害发生;贮藏温度偏高,可加快薄皮甜瓜后熟衰老过程,室温条件下贮藏9d,腐烂严重,失去商品价值;10℃条件下贮藏能较好保持薄皮甜瓜的风味和感官品质,是京蜜薄皮甜瓜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7.
桃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脂氧合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吴敏  陈昆松  张上隆 《园艺学报》1999,26(4):227-231
以‘玉露’和‘仓方早生’桃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成熟衰老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后玉露桃果实在20℃下贮藏,后熟软化进程很快,采后1~5d,硬度由(14.93±1.00)kg/cm2降至(5.11±0.85)kg/cm2,随后变化平缓,表现为采后初期硬度快速下降期和后期缓慢下降期两个阶段,但仓方早生桃果实的软化类型不同于玉露;两品种果实均具有典型的乙烯跃变过程,LOX活性峰先于乙烯释放峰出现2~3d。5℃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LOX活性及乙烯的生成,有效地减缓软化;经低温贮藏16d后的玉露桃果实,置于20℃仍能正常后熟软化,且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8.
石榴贮藏保鲜"四度"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影响石榴贮藏保鲜的采后因素影响石榴贮藏保鲜的因素很多,有采前因素和采后因素。其中采后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净度,即“四度”。1.1温度温度是采后石榴质量控制最关键的因素,温度对采后石榴的质量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呼吸作用的影响上。各地石榴都有自己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一般来说,产于寒温带的石榴耐受较低的温度,而产于热带、亚热带的石榴对低温较敏感。石榴贮藏的最佳温度应该是能使石榴生理活动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又不会导致生理失调的温度。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后熟衰老加快,水分、养分损耗加速。温度降低,在石榴冰点以…  相似文献   

19.
1)郑黄205。6月中旬成熟,单果质量160~220g,大果250g,果形圆,黏核,核小,肉黄色,加工利用率高,完熟后无红色素,耐高温熟煮,酸度适中,丰产稳产。2)奉化15。6月下旬成熟,果形圆,肉黄,核小,黏核,极丰产,单果质量180~300g,加工利用率75%左右,耐高温熟煮,果面橙黄。3)83。7月上旬成熟,果形圆,肉橙黄,单果质量180~300g,极丰产,核小,加工利用率78%左右,完熟后无红色素,耐煮。4)83优系(又名大83)。“83”的早熟芽变,比“83”早熟7d(天)左右,核小,黏核,果面黄,果形圆,果肉金黄,单果质量200~350g,极丰产,加工利用率高,完熟后无红色素,耐高温熟煮,其…  相似文献   

20.
 ‘抗病948’为早中熟、优质、丰产西瓜新品种。该品种高抗西瓜枯萎病, 兼抗西瓜蔓枯病和炭疽病。果实高圆型, 单瓜质量5~8 kg, 开花至成熟约33 d, 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 瓤色浓粉红, 肉质细嫩松脆, 品质佳。产量45 t/hm2 以上, 适合苏、浙、沪、皖多阴雨地区小拱棚覆盖或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