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丘陵地区甘蔗收获机械整机开发中缺乏复杂系统多学科综合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的难题,研究甘蔗收获机械合理的优化体系,分析学科间相互的耦合关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研究基于虚拟样机环境的甘蔗收获机械多学科优化建模方法,以及数据、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采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实现对设计优化各类数据、模型和信息的统一管理,构建甘蔗收获机械多学科智能设计优化平台。 相似文献
2.
甘蔗收获机械是复杂的机电产品,其开发过程通常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因此产生大量的文档和数据.为解决数据的集成和共享,并为设计者提供快速设计环境,开发了此集成设计平台.为此,分析了平台的总体框架和各集成功能模块,说明了其工作过程;结合各功能模块的数据支持格式,阐述了数据传输模型,并探讨了软件控件在集成设计平台中的应用;以Visual Studio.net为工具实现了该集成设计平台,以轮式甘蔗收割机设计为例,验证了软件的功能.实际使用表明,平台可明显加速设计进程,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目前甘蔗收获的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目前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山地甘蔗收获机械的技术策略.为此,对适宜于甘蔗种植面积连片特点的联合式整秆收割机与适宜于山地丘陵小块种植特点的小型分段式整秆收割机应并行进行研究,以提高甘蔗收获机械化整体水平和收获效率,降低收获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甘蔗收获机械中领域知识匮乏、共享性差等问题,介绍了关联规则形式定义的扩充和遗传算法的改进,并应用于甘蔗收获机械有关数据库,实现对机械工程数据库的关联规则挖掘。 相似文献
6.
阐述广东湛江农垦大型甘蔗机械收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作业机手、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未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这三种对象,进行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推广问卷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制约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推广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的技术性能现状,分析了甘蔗机械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提出发展适合广西实际的甘蔗收获机械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甘蔗收获机械化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介绍了国内甘蔗收获机械的主要机型及其技术特点,针对当前扶绥县甘蔗生产的基本条件,分析了甘蔗收获机械在扶绥县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是目前制约广西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制约甘蔗收获机械应用的主要因素,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甘蔗机械收获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提出亟待研究解决的配套技术问题,旨在为甘蔗收获机械应用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促进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甘蔗收获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甘蔗收获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甘蔗收割方式、割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演变;展现了从研制单机到收获机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主流甘蔗收获技术,并对我国甘蔗收获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两段螺旋式扶起机构的结构参数,运用虚拟技术对该机构和甘蔗扶起过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设计了两段螺旋式扶起机构样机,在高速摄影的环境下进行了甘蔗扶起性能试验,获得扶起机构对甘蔗的作用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扶起机构适用于侧向倒伏角为45°~165°的甘蔗;速比为0.59,拣拾段安装角为5°,输送段安装角为60°时,扶起甘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圆盘切割器运动方程,结合甘蔗收割要求,建立单圆盘切割器不漏割以及刀盘与甘蔗不接触的一般条件式,并对不漏割最大速比与切割器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不接触最大速比与甘蔗相对刀盘位置和甘蔗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甘蔗收割机切割器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集堆是整秆式甘蔗收割机的重要作业工序之一,集堆性能影响到收割机作业质量。本文在分析现有的几种甘蔗收割机集堆机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连续回转式集堆机构,并试制了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够有效实现甘蔗集堆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由锥形螺旋滚筒和拨指链组成的组合式扶起装置,并在土槽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扶起合格率为试验指标,对甘蔗倒伏状态、螺旋滚筒转速、甘蔗与滚筒中心距离和前进速度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在得出优化组合后,再分别进行滚筒轴线与地面夹角、滚筒叶片螺距和滚筒转速等因素的单因素试验,以及滚筒转速和前进速度的双因素试验。通过高速摄影分析了扶起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组合式扶起装置对严重倒伏甘蔗的扶起合格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严重倒伏甘蔗的收获,设计了一种侧悬挂推倒式整秆甘蔗收获机。该机可连续完成分蔗、推倒、切割、输送和集堆铺放等工序的作业。前进速度0.5m/s时,其生产率为0.2hm2/h。田间试验表明:甘蔗宿根破头率为11.3%,甘蔗出现表皮破损和折断,折断率为33.33%。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甘蔗收获机的开发设计实践,对甘蔗收获机的需求层次因素和环境层次因素、物理层次因素、感性层次因素等人性化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甘蔗收获机驾驶室的布局、外观造型及色彩进行了人性化设计,使之从功能到形式达到完美协调,获得多个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造型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甘蔗收获机双向变量柱塞泵的数学模型,对其中一些影响较小的非线性因素采用近线性化或忽略的方式进行处理,针对伊顿公司生产的1系列64变量泵,在Matlab/Simulink中通过改变变量泵的斜盘倾角来分析系统的流量、压力响应特性和换向特性,结果表明该双向变量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能够满足4GZ-56型甘蔗收获机液压行走系统的动力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剥叶元件寿命的结构参数及装夹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利用ANSYS软件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虚拟正交试验分析,寻找在保证足够大打击力前提下剥叶元件所受应力最小时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为剥叶机构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物流通道的总体设计方法,给出了物流通道的主要设计参数,结合机械系统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mas对整秆式联合收割机甘蔗输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腹挂中置式的物流通道结构能使甘蔗顺利进入通道,且可以充分利用收割机底盘的空间,对甘蔗收割机的小型化有较好的作用;综合考虑剥叶机构、后续甘蔗切段机构以及集蔗器的尺寸对输蔗过程进行分析,证明输蔗通道的倾角在15°左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综合采用正交试验与神经网络方法对甘蔗收获机剥叶元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各因素水平的较优值,根据正交试验条件与结果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拓宽各因素水平的取值,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各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从而确定最优组合为2号材料、螺旋角10°、3排、交错深度6mm、前角0°。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