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中药"六陈",即六种宜放置陈久后使用的中草药。这六种中药是枳壳、陈皮、半夏、狼毒、吴芋、麻黄。故《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六陈"歌说:"枳壳陈皮并半夏,狼毒茱萸及麻黄,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中最效良,六陈之外余药皆新"。"六陈"学说自古至今,传承沿袭应用近1600年,但究其历史源渊、因何要陈、陈久的时限、及"六陈"之外还有无宜陈者等,缺乏系统的论述。笔者就此谈些肤浅的认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母牛因失犊(隔离或死亡)而引起的不食症,以半吃半倒为特征,其它病状不明显。笔者以病因为依据,以疏肝健脾为治则,拟方施治,共治疗9例,效果满意。万药柴胡、青皮、陈皮、半夏、枳壳、川朴、白术、山楂、麦芽、甘草。  相似文献   

3.
1中药组成:麻黄、桔梗、银花、连翘、百部、蒌仁、白前、苏子、浙贝母、知母各30g,杏仁25g,枳壳、甘草各20g.  相似文献   

4.
幼畜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兽医“喘咳”、“痰饮”。笔者1985~1989年用中药治疗23例,其中公畜18例,母畜5例;口龄为3~5个月;病期短的1天,长的月余,而以3~5天者居多;治愈19例,显效3例,无效1例。现总结报道于后。(一)辨证施治1.痰热闭肺:口渴贪饮,气喘咳嗽,粪干,舌质红、苔黄燥,脉浮洪而数。治宜宣肺平喘,清热化痰。药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麻黄、杏仁、生石膏、茯苓、半夏、橘红、桑皮、黄芩、炒苏子、生甘草。若口唇干裂,属热盛津伤,可去半夏,加沙参、麦冬养阴润燥;喘重者加葶苈子、地龙泻肺  相似文献   

5.
八、理气药 1.陈皮健胃驱风,止呕止呃,橙皮可代,但效力较差;下气消痰可以桔红代用;健胃止痛,可以佛手或佛手花代用。 2.枳实枳实性速,枳壳性缓,效能相近,可以代用;还可用枸橘梨、青皮代。 3.青皮与陈皮性味功能基本相同,可互为代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地有害毒草--狼毒的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5种化学除草剂,用不同用药量对狼毒在花期进行化学防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花期用1500ml/hm2的“狼毒净1号“叶面喷雾可使受药狼毒的死亡率达到98.50%以上,而且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促进禾本科牧草生长,对草地可食牧草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瑞香狼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列为下品瑞香狼毒为中药“狼毒”的正品,其性味苦平,有大毒,具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近年来关于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喜人,笔者等就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历代方药专著中,无不牵涉两药相伍,诸如“麻黄天桂枝不汗”,“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得知母更寒”等论述屡见不鲜。医谚说“大黄不见硝,白在肚里走一遭”。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七情和合”的记述,除单行者外,其余根须、相使等六项均从不同角度论及两药相伍产生的不同效果。在兽医临证配伍应用中,最基本、最有意义的形式是两昧药物的合用。在了解单味药的基础上。弄清两药配伍的机理,以便进一步理解、剖析把握“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药对即两味中药配对应用。如苍术与厚朴配对,知母和黄柏同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马骡以食欲骤减、轻微腹痛、口色稍红为主证的慢性疾病。经用清热健胃药,疗效不够理想,还有一例病马,因呈中等程度腹痛,时而蹇唇似笑,口涎较多,口色淡红,似无热象,误认为“寒湿困脾”,投以附子理中汤并加茴香、陈皮、枳壳等药,不但无效,反而加重了病情。后经反复查找参考资料并经临床验证,认为本病系“肝郁”引起的腹痛。家畜消化过程的完成,除了脾胃和肠的  相似文献   

10.
<正>橘皮,别名陈皮、广陈皮,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在兽医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羊病。肺炎。紫苏叶、桔梗各100克,橘皮、半夏、前胡、枳壳各50克,杏仁、甘草各25克,水煎灌服。瘤胃积食。橘皮、枳实、神曲、山楂、萝卜籽各9克,枳壳、厚朴各6克,水煎灌服。母羊产后瘫痪。党参、白术、大枣、益母草、黄芪、甘草、当归各30克,白芍、橘皮各20克,升麻、柴胡各10克,水煎候温滤渣,加白酒100毫升灌服,每天一剂,连服两剂即愈。  相似文献   

11.
“美水草”方见于《元亨疗马集·中药篇·君臣佐使用药须知》中,原文为“美水草,当归为君,陈皮、白芍为使,黄药子、白药子为佐”。但究竟治何病,原著没有作进一步说明,方中的药物也没有剂量。笔者根据药物特性和配伍,试用于大家畜胃肠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对马骡胃肠病过程中出现的肚腹胀满,曾经用莱菔子、二丑、槟榔、厚朴、木香、芒硝等消导理气的中药治疗,用药后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腹围不减.后在理气药的基础上加苏子、桑白皮、陈皮、半夏、杏仁等降肺气药,用药后,患畜腹围变小,尿液增多,饮食欲增进而痊愈. 1 病例 1995年11月14日,榆次冯家局一白马就诊.检查:饮食欲废绝,结膜潮红,舌有黄苔,口臭,肚腹胀满,气促喘粗,肠音微弱,脉搏、体温无异常,精神沉郁.诊为慢性胃肠炎,以消食导滞、宽中下气为治则.药用:莱菔子90 g,二丑60 g,槟榔20 g,厚朴40 g,木香25 g,陈皮、青皮各30 g,木通20 g,大黄50 g,山楂90 g,元明粉200 g.共为末,开水冲服,候温灌服,1剂/d,连服3 d,药后腹泻,腹围不减,稍有饮欲,无食欲,其它症状同前.在上方中加降肺气之品,药用:莱菔子60 g,苏子30 g,杏仁30 g,陈皮30 g,半夏30 g,木香30 g,桑白皮25 g,槟榔15 g,厚朴30 g,茴香30 g,干姜25 g,人工盐200 g,连服3 d,药后腹围变小,尿液增多,饮食欲增进,精神好转.后随症调理痊愈.  相似文献   

13.
消食导滞方剂由消化食物、导行积滞、行气消胀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导食积、行气宽中、消胀除满、畅通胃肠、调气腑顺的功能,常用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陈皮、枳壳、木香、槟榔等药物.用以治疗食物停滞中焦或中焦积滞生热.常见肚腹胀满,触之坚实,嗳气如臭鸡蛋味或呕吐泻痢,或大便不利,舌苔浊厚、腻黄等.此类证候,实而不虚,根据<内经>中"客者除之"的治疗原则,治当消食导滞,首选山楂、神曲、麦芽、陈皮、枳壳之类药物,恢复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再根据证的兼夹、轻重、寒热和体质的虚实随证加减化裁,灵活选药配方.  相似文献   

14.
藿香正气水,为成都市制药八厂生产,批号川卫药准字(82)—1855号.内含紫苏叶油、广藿香油、生半夏、陈皮、厚朴、茯苓等成分.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能.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兔的多种常见病,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有治疗方法简便、费用低廉符合兔本身的经济价值等优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花芪止咳汤治疗家畜肺寒咳嗽患畜35例,其中:马9例,骡16例,驴5例,牛5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年,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组方与疗法花芪止咳汤药物组成:花椒15 g,黄芪45 g,细辛20 g,防风、陈皮、茯苓各30 g,桔梗、枳壳、炒苦杏仁、半夏、紫苏子、当归各25 g,甘  相似文献   

16.
1 材料与方法1 .1 中药配方 黄芪 ,党参 ,生姜 ,茴香 ,龙胆 ,鸡内金 ,白术 ,当归 ,熟地 ,五味子 ,甘草 ,陈皮 ,半夏 ,白芍1 4味中药配制而成 ,煎熬成药液供备用。1 .2 半固体营养物的制备  2 0 g羧甲基纤维钠溶于 2 5 0 ml蒸馏水 ,然后分别加入奶粉 1 6g,糖 8g,淀粉 8g,边  相似文献   

17.
文献记载有毒中药约500种,《中国药典》95版收藏载的522种中药中有69种注明有毒。我国现行药典将有毒中药分为大毒、有毒与小毒3类。大毒类中药有草乌、川乌、马钱子、天仙子、巴豆、闹羊花、斑鹜、红粉等;有毒类中药有山豆子、天南星、木鳖子、水蛭、甘遂、仙茅、白果、半夏、全蝎、苍耳子、苦陈皮、轻粉、洋金花、常山、蜈蚣、蟾酥、牵牛子等;小毒类中药有土元、川栋子、艾叶、北豆根、苦杏仁、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两面针等。  相似文献   

18.
瑞香狼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列为下品瑞香狼毒为中药"狼毒"的正品,其性味苦平,有大毒,具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近年来关于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喜人,笔者等就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笔者根据中兽医医药理论,采用现代兽医学检验方法,以中草药制成“百咳宁”汤剂,治疗150余万只呼吸道疾病患鸡(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通过对90个养鸡场(户)的5万余只病鸡的跟踪调查,治愈率在92%以上。(一)方药柴胡、荆芥、半夏、茯苓、甘草、贝母、桔梗、杏仁、元参、赤芍、川朴、陈皮各30克,细辛6克。方中贝母、桔梗、杏仁、半夏、陈皮止咳平喘、燥湿  相似文献   

20.
<正>麻杏石甘散是《伤寒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畜禽呼吸道疾病,临床上有散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特点麻杏石甘口服液是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传统中药经过现代提取工艺提取而成的口服液制剂,方中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胃而生津,麻黄辛苦温,宣肺解表而平喘,共为主药;杏仁苦降,协助麻黄以止咳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性状为黄棕色至棕色液体,气香,味苦。使用时可以饮水,可以拌料,也可以用于喷雾,治疗肉鸡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