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建省薏苡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的薏苡生产省份之一。目前福建薏苡产业发展缓慢,产品少,只能当成杂粮利用。介绍了福建省薏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应从提升社会认知、加强全省协作、强化区域化与人文化发展、加强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的对策,为福建省薏苡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薏苡的生物学特性,简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形势及将来的前景,并提出了促进该州薏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薏苡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并对福建薏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发展福建薏苡产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薏苡种植生产、产品加工概况出发,认真剖析了薏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种植生产无序且规模小,品种与栽培技术更新换代滞后,以及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不配套等,并提出薏苡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议:加强新品种、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示范,开发优质薏苡深加工等,以期为安顺市薏苡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12):80-82
为贵州省薏苡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总结了贵州薏苡产业在种植、产品加工、科研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栽培技术落后、品种更新慢、精深加工能力缺乏和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水平和加强品牌建设等促进贵州薏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安徽省石台县优质薏苡资源——七井薏苡的应用前景及制约因素,从政策引导、科技投入、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七井薏苡产业发展策略,该薏苡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薏苡作为药食同源作物,具有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誉。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国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为适应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合黔西南薏苡产业发展需要,黔西南人民政府制定了薏苡种植规划布局。贵州黔西南州特别重视薏苡产业化的发展,从不同层面给予薏苡发展支持,采取市场带动、企业带动、基地带动、互助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发展薏苡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黔西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带动当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对黔西南州的自然条件优势、薏苡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与效益分析,归纳总结本州薏苡种植布局及资源优势,分析薏苡产业化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薏苡产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短短几年时间,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薏苡种植突飞猛进,薏苡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这其中,不难发现政策和科技的双重力量。但就整体而言,云南薏苡生产普遍存在品种单一、退化严重、品质差、产量低、耕作粗放、生产效益低等情况,制约着薏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着这些问题,2018年5月21日,科技列车开进师宗县,"科技列车云南行"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任贵兴,围绕薏苡品种选育、云南小粒黑壳薏苡产业发展优势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向师宗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就云南小粒黑壳薏苡产业深度开发研究、企业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培育产品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科技难题等,与师宗县农业、工信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探讨。任贵兴的讲座具有较好的科普价值,经本刊编辑部与其沟通后,将其讲话进行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9.
贵州薏苡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贵州薏苡特色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分析了贵州省薏苡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并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效应、资金投入、服务及宣传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杜 《农技服务》2022,(6):73-76
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干旱频发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薏苡作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春旱、伏旱的发生,导致薏苡生长受影响,产量、品质下降,经济效益降低。为抗旱性薏苡品种的选育、栽培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贵州省薏苡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介绍薏苡的植物学特征、从干旱胁迫对薏苡生长发育以及抗旱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介绍干旱对薏苡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薏苡和薏米的染色体倍数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禾本科薏苡属薏米 (CoixchinensisTod .)和薏苡 (Coixlacryma jobiLinn .)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倍数及薏苡的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染色体倍数均为 2n =2 0 ,薏苡的核型公式为 2n =1 6m +4sm(2SAT) =2 0 ,染色体核型对称性为IA型  相似文献   

12.
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形态和经济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11份薏苡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薏苡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在150~170d之间,株高在205~282cm之间, 茎粗在0.3~0.8cm之间,实果率为74.6%~91.6%,百果重为12.5~21.5g;株型主要以紧凑型为主;叶色均为浅绿色,果色有灰白色和灰黑色两种。初步评价得出:薏苡3号和8号的综合性状较好,潜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薏苡属薏苡与川谷杂交,研究了获得杂种的方式,并对杂种F1及其双亲进行了植物学、农艺学性状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反交较正交易获得杂种;川谷的抗性、粒重等特性在F1中得到表达,杂种F1在形态性状、生长势、生物产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杂种F1代表现一定程度的不育,结实率为30—50%。本文对薏苡属居群演化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厌氧胁迫下薏苡和玉米中代谢物质和酶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胁迫下薏苡(Coix lacryma jobiL.)和玉米(zea mayL.)几种代谢物质和酶类的变化。厌氧胁迫后二者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丙酮酸含量都表现为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都表现为上升,薏苡游离氨基酸增幅高于玉米;玉米的ADH和LDH变化幅度较大。结果表明,在厌氧耐受过程中关键的代谢物质可能是游离氨基酸而不是可溶性糖;ADH和LDH受到厌氧诱导,其厌氧胁迫前的活性高低可能是耐涝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薏苡属种间杂种形态的观察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薏苡属(Coix)栽培种(C.lacryma-jobi L.)和野生种(C.agrestis lour.)远缘杂交 F_1和 F_3形态观察和比较,确证出现性状的疯狂分离和超亲变异,符合远缘杂交的特征,从形态上证明远缘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设置了追肥水平、窝行距、窝苗数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追肥水平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追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反而下降;(2)不同窝行距、不同窝苗数差异极显著;(3)A3B2C4处理的表现最好,即行窝距80 cm×80 cm、窝苗数6苗、追尿素20 kg/667 m2,需打1042窝/667 m2,基本苗数6252苗/667 m2。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的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应合理密植,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7.
薏苡在我国一直作为小杂粮种植,尽管栽培历史悠久,但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存在起源不清、品种杂乱、种质资源丢失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随着薏苡保健功能和癌症防治功效研究的不断挖掘与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深度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系统性研究薏苡遇到了绝好的发展契机。对薏苡的起源与分类、营养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从细胞学方面分析了薏苡倍性以及与玉蜀黍族玉米属、高粱属等的亲缘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分析了DNA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和基因文库在鉴别物种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育种等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薏苡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薏苡属不同种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以四倍体栽培薏苡(2n=20,AABB)基因组总DNA作为探针,分别对广西的栽培薏苡、野生薏苡和水生薏苡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栽培薏苡和野生薏苡染色体都被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所标记,说明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在基因组染色体水平上的同源程度很高,保守重复序列占很大比重;水生薏苡的基因组中有20条染色体的DNA成分与栽培薏苡的基因组DNA高度同源,推断供试的水生薏苡种属于广西六倍体水生薏苡居群。  相似文献   

19.
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药(医)食同源”,薏苡富含营养组分和活性功能成分,薏苡除了种仁外,薏苡的非种仁部位生物量非常高,薏苡的综合开发利用值得探讨和研究。文章探讨了以薏苡全株(薏苡仁、根、茎、叶及麸皮)为原料通过优化酿制工艺流程,酿制出富含薏苡素等活性功能组分的薏苡酒,产品清亮透明、色泽微黄、口感醇和  相似文献   

20.
对酶法制备的薏苡仁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颗粒形貌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干基计)分别为99.615%、0.254%、0.022%和0.105%;薏苡仁淀粉的相对密度为1.376 g.mL-1,其颗粒形状呈圆形和多边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均位于颗粒的中心位置,其X-射线衍射图谱结构属于C型;薏苡仁淀粉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较低,薏苡仁淀粉糊的糊化温度为67.0-71.6℃,透光率为39.6%,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凝沉速度较慢,强酸或碱性条件下可减缓其凝沉速度,而中性条件促进其回生;Brabender粘度曲线显示,薏苡仁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低于玉米淀粉糊而高于马铃薯淀粉糊,冷粘度稳定性高于玉米淀粉糊和马铃薯淀粉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