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袖珍计算器在林区公路设计上的运用齐志(白石山林业局综合设计队)从事林区公路设计的人都知道,在以往的导线测量时,总要带上一本厚厚的《公路曲线测设用表》。测设平曲线时要反复翻查和计算,完成一个平曲线的计算至少需要十分钟。不仅查表麻烦、计算繁琐、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2.
林区公路圆曲线测设,传统的计算方法是计算器和查表相结合,计算速度慢,容易出错。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争取错误率为零,应用KC—85微机,代替传统的计算方法。为此,编制了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林区公路圆曲线测设时的弦支距法,实测时,只需要输入中桩里程、测角度数、选用半径值三个数据,即可计算出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测设中,用切线支距法与弦支距法结合完成曲线测设,并用PC-1500机辅助计算,能简化计算过程及正确完成曲线测设。  相似文献   

4.
在公路测设中,用切线支距法与弦支距法结合完成曲线测设,并用PC—1500机辅助计算,能简化计算过程及正确完成曲线测设。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经常遇到已知切线长、外距或曲线长反算平曲线半径的问题。在已知曲线长或缓和曲线长为。时,可以直接反算。现对已知切线长或外距且缓和曲线长不为。的情况,提出迭代计算法,分析了影响迭代计算精度和速度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CASIO fx-4800P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6.
介绍在公路导线交点用经纬仪配合钢尺量距,测设公路圆曲线的计算与施测的一种新方法。该法对提高圆曲线测设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设计公路离不开曲线,离不开桥涵,而曲线又必须涉及到超高与国,在缓和曲线上如何正确计算某一点的路面横和抬高值,影响到桥涵的设计正确与否,本文基于此点,对缓和曲线上任一点,外侧抬高该点的横坡计算公式作了推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竖曲线内纵坡变化的实际情况,就其变化规律和公路最大纵坡限制长度作了一定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水电站进场道路规划设计阶段以及重大件运输前,需要分析计算相关道路的适应性和通过性,本文针对公路平曲线超高问题,对重大件运输汽车能适应的最大超高横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大件运输公路平曲线最大超高横坡计算方法,推导了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0.
刘伟国 《森林工程》2000,16(6):54-55
根据多年的公路测设经验,利用虚交基线结合切线支距法和弦支距法测量原理,总结出一种公路平曲线测设的高效方法-虚交基线支距法。章介绍了虚交基线支距法的计算方法与测设方法。尤其在树木茂密的林区与房屋密集的村镇使用虚交基线支距法测设公路平曲线,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测设精度高,不存在误差累计。  相似文献   

11.
油松干曲线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松干曲线式,用35株油松拟合的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松树干纵断面的形状。  相似文献   

12.
Three softwood samples and one hardwood sample were tested under a tension load appli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using small clear specimens and the local tension strain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W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 stress-strain curve with a strain-softening branch by calculating the stress using the strain distributions in the vicinity where the specimen ruptured. The continuous digital imaging of the specimen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for measuring the strain in quasi-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wood under tension.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was quantified using two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the deviation from linear elasticity, and the formula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was deduced from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This formula is expressed quite simply by using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another constant that is unique to the material. Part of this article was presented at the 5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Wood Research Society, Akita, Japan, August 2006  相似文献   

13.
以马尾松人工林132株优势木树干解析数据为训练样本,用145块标准地优势木平均高数据为检验样本,把林分年龄和地位指数或优势木平均高作为输入变量,将优势木平均高或地位指数作为输出变量,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逆模型的途径,分别建立了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式和计算式模型。结果表明,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式的总体拟合精度为99.64%,总体预测精度达96%以上,比传统技术构建的多形地位指数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各地位级的多形曲线;多形地位指数计算式的总体拟合精度为98.81%,用于计算地位指数,省去用迭代法计算地位指数的工作量。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对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测定提供指导作用,可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分材积计算的标准木方法的误差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出了森林林分材积计算的标准本方法偏低估计实际材积的系统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校正方案。校正系数可以从在林分内选择标准木的采样样本的数据中方便地算出。模拟举例计算说明两种校正方案基本消除了原公式的系统偏差。校正后的公式为:其中:为林分材积估计值;VBK和ABK分别是第K株标准木的测量材积和胸高断面面积;AT是林分的总胸高断面面积:hB,和dB是抽样算得的具有平均胸高断面面积的树的高度和胸径;dW是抽样算得的以胸高断面面积为权重的加权平均胸径;b是树高曲线在d=dB处的斜率。校正的第2方案具有与上式完全相同的形式,只是标准木的是具有平均胸径的树木。  相似文献   

15.
采用Logistic曲线经验式拟合橄榄竹的出笋规律,并对不同时期、立竹年龄、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笋量日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慢一快一慢”规律。由此其出笋期可划分为3个时期。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立竹年龄、不同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存在明显差异。橄榄竹适宜留笋的时期为出笋中期。适宜留笋养竹的立竹年龄以1、2年生为好。橄榄竹不同竹龄发笋能力,与毛竹差别甚大。橄榄竹发笋早,1年生竹连着的鞭可孕笋成竹,竹寿命较短。这就要求在经营管理上要有别于毛竹。橄榄竹适宜留笋养竹的土层深度16~30cm。本研究为橄榄竹制定留笋养竹保育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华滨 《林业科学》1990,26(1):67-73
本文根据锯条不对称弯曲(或脉动)循环交变应力的持久极限,提出带锯条安全容许的高张紧力公式,并与日本木材工业手册(1982)的张紧力计算式和瑞典Kockums集团公司的高张紧力上限线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证明,作用于带锯条并转化成等效脉动循环容许的最大变应力大约为250N/mm~2。要提高张紧应力,必须使用较薄的锯条,以降低弯曲应力来补偿张紧应力的提高,保持总应力状态大致不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具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2种测设方法:a.分布测设缓和曲线和圆曲线;b.在直缓点或缓直点1次设站连续测设近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同时给出2种测设方法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柳杉人工林立地级指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平均解析木资料,采用免疫进化算法确定参数,选择Schumacher方程来构造平均高和立地级指数均能写成显式表达式的柳杉人工林多形立地级指数模型,以期为林业生产中立地质量的评定提供一种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三次样条函数拟合树干曲线测定树干材积的方法。以水杉的实测资料作为算例,与常规的区分求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2m区分段区分求积时,在不增加区分段数(不增加额外的外业工作量)情况下三次样条函数区分求积法,要好于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法,采用三次样条函数区分求积法测算树干材积能有效地提高求积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单分子指数程dw/dt=KS≡Wt=Wr(1-e^-kt)对川中防护林树种叶片的吸水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推导得到计算防护林树叶饱和鲜重的公式Wr=W1^2-W0.W2/2W1-W0-W2这里,Wr为吸水饱和鲜重,W0为样品最初鲜重,W1是浸水t小时后的叶征重,W2为再次浸水t小时后的叶片重。试验表明,单分子指数法测定和计算的树叶相对含水量的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与算术外推法几乎相近,比浸水数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