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河滩地林业景观系统担负防护、观赏、经济、生态、教育和复合等六种主要功能。根据滩地发展要求,结合黄河滩地景观分区将黄河滩地林业景观系统分为:防护-水土保持-缓冲林、防护-水土保持-游憩-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观赏-游憩-教育-种质资源林、游憩-休闲-观赏林、经济-观赏-游憩林、观赏-游憩-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林等复合功能类型,构建了有利于黄河滩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黄河滩地农业发展实证分析,探讨滩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规划指导思想,制定发展方案.重点论述了郑州黄河滩地农业的4大组成部分--郑州农业高新示范园区、丰乐葵园、沿河农业示范园和农业公园的发展定位和景观特色.郑州黄河滩地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发挥观赏、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生产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永济市鹳雀楼景区园林绿化设计为例,从深度挖掘中华名楼文化资源入手,紧扣鹳雀楼的文化背景,分析了轴线序列景观的起景、发展、高潮、尾声的植物设计思路,同时说明通过俯瞰资借周边的景观,力求从深层旅游开发与黄河滩地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探讨人文植物景观的构建,以充分认识人文型植物景观建设在旅游开发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黄河滩地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特色,阐述了黄河滩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包括山水格局并存、人文与自然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及生态-经济-社会并进.将黄河滩地生态旅游分为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考察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和文化休闲旅游6种类型,并详细论述了旅游构建的具体方式,力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黄河滩地生态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5.
景观规划可以有效增加滩地型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的类型。以郑州市黄河滩地为例,定量化分析景观规划前后旅游资源类型的变化。郑州黄河滩地原旅游资源有主类7、亚类16、基本类型25。通过景观规划使旅游资源类型达到主类8、亚类25、基本类型68,较景观规划前分别增加了14%、56%、172%。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的基本类型新增数分别占总数的20%、33%、45%、67%、0、80%、100%、80%。郑州黄河滩地的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由景观规划前的87.5%、51.6%、16.1%提高到100%、76%、43.9%,分别增加了12.5%、24.4%和27.8%。  相似文献   

6.
郑州黄河滩地植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郑州黄河滩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郑州黄河滩地植被有148种,隶属于42科109属,除了一个蕨类植物木贼科外,其余全为被子植物。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热带区系成分也占相当大的比重。郑州植物区系是黄河植物区系纵向连续体的一部分,对上下游河段植物区系有着重要的顺承作用。滩地自然更新的灌草形式维持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其次为人工林地。  相似文献   

7.
巩义市的河洛镇、康店镇属于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拥有黄河滩地近10万亩。近年来,在中央、河南省等相关部门对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有效治理和合理利用等政策的指导下,在巩义市有关部门结合河洛镇与康店镇滩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小麦、蔬菜、花生、果树等为主要种植品种的具体方案,目前效果良好,还产生了众多流转土地承包经营的农业企业。而在这众多农企中,康治亮就以自己多年来敢干、愿帮、舍得、无悔的实践品质和行动,成为巩义市黄河滩地农业企业家的典范,为巩义市黄河滩地农业种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其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永济市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鹳雀楼景区为例,立足黄河滩地的实际,紧扣黄河文化脉络,依托鹳雀楼文脉主线,论述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程序,提出了项目开发的初步设想,积极探索森林公园因地制宜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市沿黄河南岸6个区(县)1997、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Fragstats和ArcGIS软件,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揭示了郑州市沿黄河6个区(县)景观格局变化对黄河生态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郑州市的快速发展使沿黄河大面积区域从郊区变为城镇,耕地面积占比由49.2%下降至21.4%,建设用地占比由5.36%上升至28.52%,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相互之间转换频繁;(2)1997~2009年,研究区处于无序蔓延的城市扩张状态,2009~2019年研究区内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3)研究区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空间分布不集中,连通性较差;(4)黄河南岸大堤外5000 m范围内生态空间被不断侵占,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近22年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不断被城市发展用地挤占,必将削弱黄河生态屏障功能,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苏北废黄河资源现状与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黄河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本文分析了苏北废黄河资源现状,认为苏北废黄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气候因素不利,农业灾害多;滩地开发利用水平低;农村相对落后,制约了整体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知名度低。探讨了苏北废黄河资源的利用模式,即:绿色瓜菜果品开发模式,有机大米开发模式.意杨经济林及林板一体化模式,“鸡-猪-鱼”生态示范区模式,以美化其两岸为中心的开发旅游资源模式。  相似文献   

11.
笔者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在滩区建设绿色草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绿色草业工程、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小区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绿色综合建设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黄河滩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滩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滩区湿地以及周边地区农田和草地的科学化利用,促进滩区农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轨迹演变规律,以河南省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为例,运用变化轨迹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耕地轨迹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黄地区耕地扩张和缩减幅度高于非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在沿黄地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非沿黄地区分布均匀。非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向各行政区的中心集聚,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明显向郑州集聚。耕地是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聚集程度和连通性高于非沿黄地区,但连通聚集增长率低于非沿黄地区。Logistic分析表明,沿黄地区与非沿黄地区的耕地轨迹转化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沿黄地区耕地的扩张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非沿黄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缩减型耕地在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贡献率的不同。研究结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宇亮  王志学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4-4906
围绕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分布,从黄河的生态湿地、特色文化风情、桥梁枢纽、近水公园和滨水广场方面总结了兰州滨水景观多元化模式。重点概述了银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情;兰州水车、龙源石碑、羊皮筏子和"黄河母亲"石雕的文化内涵;中山铁桥、银滩大桥、七里河立交桥和雁滩黄河大桥与黄河融为一体,贯通南北的桥梁枢纽功能;结合休闲、娱乐、观光与餐饮于一体的近水公园与滨河文化广场。最后提出,在兰州沿黄景观规划中不仅要达到防洪、交通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还要凸显景观、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协调,逐步使兰州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23-1626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抵御洪水、净化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概况、景观分类、生态特征及功能,分析了郑州黄河湿地与郑州城市发展的关系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滨州市黄河故道盐碱湿地环境现状的分析,结合局部客土塑造地形及耐盐碱景观树种引入2种手段,研究盐碱湿地景观的恢复、建设和利用。同时,结合当地故道文化与特色,提炼出沙丘元素这一景观载体,将其综合体现于总体规划布局、生态环境改善、休闲活动参与等方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52-15854
笔者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特定地域的人群在滨水环境中的感受,结合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理论,针对郑州黄河风景区的滨水景观现状,在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人的亲水性以及游人与滨水景观的互动心理,找寻滨水景观设计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应对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构建了生态空间网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景观格局破碎化。  方法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生态斑块面积周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平均斑块分维数,选取了生态源地;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CR模型算法构建最小累积生态阻力面,提取出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得到由生态源地和潜在生态廊道组成的黄河流域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并对其进行鲁棒性分析。  结果  (1)黄河流域潜在生态空间网络由294块生态源地和36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生态源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3)生态廊道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密度较大,生态空间网络结构复杂,在小块生态源地之间长度较长,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发挥关键作用。(4)网络中共提取125个生态节点并使用matlab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其鲁棒性,总体上随机攻击下生态空间网络的恢复鲁棒性优于恶意攻击,连接鲁棒性在攻击一定数量的节点后呈现大幅度上涨,网络结构崩溃。  结论  本文基于MCR模型构建黄河流域的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并对其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为生态空间网络优化提供重要借鉴意义,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使用大量能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资源,以改善环境条件,构建盐碱地生态系统,改变原有的客土绿化治理模式,从而节约绿化成本,实现盐碱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东营盐生植物园建园15年来,已成为国内首家收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最多、开展系统研究较早的专业植物园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批复后,将发挥盐生植物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对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