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稻20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年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郑旱6号作母本、临稻16号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集团法、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品种.该品种于2020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200003.介绍了郑稻201的特征特性,并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Y两优1号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优质水稻品种Y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适时播种,种子施肥、科学管水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三高水稻品种胜泰1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嵩  江奕君 《种子》2004,23(10):82-83
胜泰1号是一个高产高质高值的三高水稻新品种,米质达国、部和省优质米标准;产量潜力超700kg/667m2,在中稻区其稻米售价比一般杂交稻高20%~60%.1999年通过广东和陕西两个省的品种审定,并获国家首届农作物优质育种后补助.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正>龙粳3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育成。具有高产、优质、抗稻瘟病、耐冷等特点,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日数127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84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2%。  相似文献   

5.
6.
对目前浙西地区杂交水稻主要制种组合亲本,包括恢复系密阳46、明恢63、浙大8220、R3027及不育系Ⅱ-32A、协青早A等,不同季别的生育动态进行观察研究,明确了其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配制不同组合、确定合理的制种季别、制定正确的播差期及花期预测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7.
穗部性状差异常常是引起水稻品种间产量高低和米质优劣的主要原因.鉴于穗型与群体的构成和产量密切相关,本文从遗传、生理特性、群体生态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不同穗型品种间的主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水稻 1优I66 1.1品种来源:南平市农科所引进,中国水稻所选育而成. 1.2特征特性:该组合系早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作早稻全生育期121d,比对照闽科早22迟熟2d左右,株高93.8cm,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平均穗粒数105粒,结实率86%,千粒重24g~26g.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常规稻不同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差异。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于2008—2009年对‘金优458’、‘金优463’、‘两优287’、‘株两优211’和‘禾盛10’等早稻品种,以及‘淦鑫688’、‘岳优712’、‘两优培九’、‘欣荣优254’和‘赣晚籼37’等晚稻品种,在水稻生长的各生育期,利用LI-6400光合仪对试验水稻进行了叶片光合观测,并分别对光合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早稻的光补偿点为25.7~35.7μmol/(m2·s),晚稻的光补偿点为29.5~35.3μmol/(m2·s);早稻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1~0.0481,晚稻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7~0.0503;早稻的暗呼吸速率为1.0879~1.7975μmol/(m2·s),晚稻的暗呼吸速率为1.2778~1.6051μmol/(m2·s);早稻的CO2补偿点为66.6~75.4μmol/(m2·s),晚稻的CO2补偿点为75.6~87.6μmol/(m2·s);早稻的表观羧化效率为0.0594~0.1089,晚稻的表观羧化效率为0.0547~0.0764。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同期栽培的不同试验水稻品种,叶片的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CO2补偿点和表观羧化效率等光合参数值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丁军  余显权 《种子》2016,(5):115-117
为增加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多样性,同时为优良不育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对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稳定的10个水稻新育三系不育系田间特征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对所观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育成的10个水稻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为77~84 d,抽穗历期6~8 d,主茎叶数均为13片,株高为56.33~69.00 cm.单株颖花数最多为504 A,最少为510 A;不育系单株颖花数与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9*,与单穗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  相似文献   

11.
川谷优451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川谷A与恢复系ZR 451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贵州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627.9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19%.2年19个试点17增2减,增产点率89.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15.03 kg/667m2,比对照中优169增产5.62%,增产点率10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高光效水稻品种大穗7-37的光合特性及子粒灌浆特性,以穗大生育期短的7-37、穗小生育期短的R122和穗大生育期长的R1126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穗7-37在光合特性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花后25d前在3个品种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剑叶一生中同化的CO2 LSC是小穗R122的1.96倍,甚至比大穗R1126还多20%。在灌浆特性方面,大穗7-37在起始长势GR0上就见有明显优势,虽然平均灌浆速率Va略低于小穗R122,但明显高于大穗R1126,有效灌浆时间也比大穗R1126短。同时大穗7-37的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跟大穗R1126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小穗R122。将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分开来看,大穗7-37在二次枝梗穗粒数的数量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千粒重与小穗R122、大穗R1126无显著差异,说明二次枝梗对叶源物质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但仍可正常充实。由本试验可知较高的叶源量、较短的有效灌浆时间和丰富的二次枝梗穗粒数是大穗7-37具有高光效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云江 《作物杂志》2012,28(2):150-151,6
水稻新品种龙粳34是以高产、优质的垦稻8号为母本,抗病、耐冷、优质、早熟的龙粳13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耐冷性强、抗倒伏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通98-56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育成,200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98-56具有高产、稳产、较抗稻瘟病、抗倒、出米率高等特点.在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综合表现突出、适应性广,是深受广大稻农欢迎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杨云 《种子》2015,34(7)
宜香2866是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宜香1A与恢复系禾恢2866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和适应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D62A与强优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属中籼迟熟组合。199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种子公司引进开始进行试验示范,2001年11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1 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7.
香早优2017系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用不育系内香3与自选恢复系QN 2017组配而成,具有米质优、抗逆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合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不同基因型品种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出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大田试验,以南方稻区8种水稻类别的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和磷、钾的累积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齐穗期阶段,氮素累积集中在苗期—分蘖盛期、分蘖盛期—齐穗期这2个阶段;两系晚熟的稻谷、稻草产量和氮、磷累积总量最高,两系早熟的钾累积总量最高,分别比最低的常规早熟增加101.2%、40.9%、85.0%、48.1%、47.5%。随着生育期延长,同一系列水稻的稻谷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稻谷产量和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磷、钾累积量的相关性以分蘖盛期—齐穗期最强。两系早熟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N、P2O5、K2O分别为2.15、0.53、3.61 kg,三系中熟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最高,钾以三系晚熟最高。综上所述,适合在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品种为两系晚熟和三系中熟,同时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保证分蘖盛期—齐穗期的养分供应,就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选出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大田实验,以南方稻区8种水稻类别的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和磷、钾的累积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齐穗期阶段,氮素累积集中在苗期—分蘖盛期、分蘖盛期—齐穗期这2个阶段;两系晚熟的稻谷、稻草产量和氮、磷累积总量最高,两系早熟的钾累积总量最高,分别比最低的常规早熟增加101.2%、40.9%、85.0%、48.1%、47.5%。随着生育期延长,同一系列水稻的稻谷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稻谷产量和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磷、钾累积量的相关性以分蘖盛期—齐穗期最强。两系早熟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N、P2O5、K2O 2.15 kg、0.53 kg、3.61 kg,三系中熟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最高,钾以三系晚熟最高。综上所述,适合在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品种为两系晚熟和三系中熟,同时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保证分蘖盛期—齐穗期的养分供应,就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中浙优10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生产,是通过中浙A与06制7-10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稻品种,在福建省周宁县作中稻种植,表现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分蘖力较强、剑叶直立略有瓦状以及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且中感稻瘟病等特点。总结了其在山区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