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 我叫王彩喜,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白庙乡下叶村二组.看见别人养蜂自己也挺好奇,决心弄几群试试.大前年花费1 500元买了5箱蜂,从此正式学养蜂.虽然看了些养蜂书,还有本村的养蜂前辈作指导,但到现在还是只有8箱蜂,总也发展不起来,都是"爬蜂病"给闹的.  相似文献   

2.
龚老师:您好! 自2009年初我国建立蜂产业技术体系,并在全国设20个岗位科学家、21个养蜂试验站,"十二·五"期,每年每位岗位科学家国家拨款70万元,每年每个养蜂试验站国家拨款50万元.昨天在安徽潜山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蜂农合作社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及体系与试验站时,我问参会的邛崃市王顺,不知养蜂大省四川有否国有养蜂试验站?您一直在川农大搞中蜂研究,应该是建试验站的基础.多亏吉林集安市辛强将您手机号告诉我,这才有机会同您联系上.据辛强说:"今年5月听过龚老师的课,讲得精采很切合养蜂实际,深受听众欢迎,大大满足了渴望学习养蜂技术的广大蜂农的愿望."可川农大地处较为偏僻的雅安,而使龚老师成果难以推广.您几十年专心致志忙于教学及研究,少有走出来,同外界接触也少,难得交流,致使其业绩与奉献都鲜为人知.我已将您的作为短信告知中国养蜂学会陈黎红秘书长.惺惺惜惺惺,我12月要到邛崃市开会,非常期待同您面叙!  相似文献   

3.
<正>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本人自小酷爱蜜蜂,若从正式养蜂算起,至今已有45年了,而且从没有间断过。早在参加"全国养蜂提高班"第二期、第四期的系统学习之前,我就已经是你们未曾谋面的学生了。特别是参加由龚凫羌老师主讲的"全国养蜂提高班"后,对中蜂的蜂箱问题深有感触!过去,因为没有订阅《蜜蜂杂志》,我对于养蜂界发生的不少大事全然不知,而认识GN式蜂  相似文献   

4.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 发生在雅安芦山的7.0级强烈地震让你们受惊了.二位老师及家人都平安吧?在此,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祝二位老师一生平安! 我的名字叫梁辉,四川农业大学"村支书"培训班学员,龚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那时没有安排养蜂课程,我在班上年纪小,见有几位老支书向龚老师请教养蜂之事,我也跟着凑热闹,并购买了一本《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二版).当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驾车带他们到名山县参观新方法养中蜂时,我也挤上车随同去了.在农村出生、成长的我,对中蜂一点也不陌生,却从未见到过中蜂还能继箱饲养.据龚老师介绍,名山县有位张师傅是位老村长,20世纪60年代就用活框箱养蜂了,总也养不顺心.  相似文献   

5.
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广东省增城市的一位养蜂爱好者.自从7年前收捕到一群中蜂后,我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没有养蜂经验,蜂群很快便得了幼虫病.首次养蜂就这样以失败告终,我心有不甘.听说意蜂好养,便去买了3框来饲养,后因为螨害严重又差点放弃.  相似文献   

6.
王远兴 《蜜蜂杂志》2022,42(2):13-15
本人以种桃为主业,业余养有数十群意标中蜂。由于种桃特忙,只能以近乎“自生自灭”懒模式养蜂。我认为,养蜂的最大投人与产出模式是人随蜂性、人闲蜂忙。1在龚氏全国养蜂提高班上的见闻和收获2017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龚凫羌老师在重庆云阳蜂谷美地举办的第十三期全国养蜂提高班,当老师讲“中蜂现代饲养”版块时,我首次听到了蜂箱“自由空间”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7.
(上接《蜜蜂杂志》2011年第6期)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早年就对蜜蜂有好感,自2005年开始养蜂。我养蜂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老领导王立湖先生,他退休后养了十几箱意蜂自寻其乐。为了培养我的养蜂兴趣,他在2005年荆条快流蜜时,竟然无偿送给我2群状态很好的意蜂继箱群。因此,我初养蜜蜂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便摇得了25kg多荆条蜜,这样的效果促使我对养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当年摇过蜜后,我便将蜂一分为三,由2箱蜂发展成6箱蜂。  相似文献   

8.
都说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我的养蜂之路吃的苦头比甜头多。以前年轻想赚钱,别人说什么好就上,没有搞懂。说意蜂好咱就养意蜂,说中蜂好咱就养中蜂,规模从几十群到200箱。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有时真想哭,甚至想把蜂一把火烧了。自从参加了龚凫羌教授的全国养蜂提高班学习后,苦尽甘来,我的养蜂技术可谓是突飞猛进。要是十几年前认识龚老师,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9.
梁辉 《蜜蜂杂志》2020,40(7):38-39
2019年7月24日,当我得知龚凫羌老师逝世的消息时,万分悲痛,立马驾车和附近的蜂友一同前去为老师送行,脑海里几乎全部是几年来老师对我技术的指导和人生点拨。回家后,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老师把一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等宝贵财富都无私地教给大家了,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会用GN箱养蜂?我觉得我有义务将自己这几年用GN箱养蜂成功的过程分享出来,希望对蜂友能有帮助,让龚老师“研究逾越千重山,推广需行万里路”的蜜蜂精神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龚老师:你好! 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养12箱中蜂,后因患病而夭折.现已年届退休,为老有所爱好、有所乐趣,2007年春从农家购入中蜂5群(旧式圆桶分出).夏季分蜂7群,飞逃2群,现有蜂10群.分出群收入蜂箱,少者4框蜂,多者8框.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龚老师、宁老师:你们好! 上年给我邮来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和巢门隔王片,我都已收到. 我认为该书对于中蜂饲养者来说确实是一部很适用的宝书,现正在慢慢拜读和细细品味.如能将此书融通于自我领会中,那么本人的养蜂事业必将会有突飞猛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 我养蜂10年,今年算是尝到了甜头。到目前为止菜花蜜已取了3次,23群蜂已经取蜜300kg。取得如此成绩,至少有你们一半的功劳。现在回头看,在没有参加全国养蜂提高班的学习之前,我的养蜂几乎是瞎折腾。因为养蜂没有搞到收入,就又去整菜、种西瓜等,很久也不敢去看自家的蜂,咋一看还不知道该怎么弄。现在可好了,学到了过硬的本领,养蜂的感觉轻松多了。  相似文献   

13.
<正>尊敬的龚老师、宁老师:你们好!我是广西南宁大新人,听说龚老师生病了,不知道近来好点没有,我很挂念他。前年(2016年)我买了龚老师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这真是本宝书。如果有时间养蜜蜂,或者虽然没有时间但对蜜蜂感兴趣、爱好养蜜蜂的,遇到看到龚老师的这本书就像古语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了。世面上有很多养蜂书,我的感受只有龚老师这本  相似文献   

14.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南关庙后村5组人,名叫陈千义,现年64岁。初中毕业后,曾在1966~1976年间学习养过意蜂。当时因追花夺蜜受到"批评",说什么养羊不能超过2只,养蜂不能超过2箱,否则  相似文献   

15.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叫肖建华,是湖南省武冈市人,下岗以后尝试做过多种工作,于2004年开始养蜂。经过不少曲折,近几年养蜂总算有些起色。开始的时候总觉得养蜂很简单,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养蜂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将蜜蜂养活容易,要养好却很难,要使其有好的产出更难!过去龚老师写的书,虽名为《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以中蜂为主,而我养的是意蜂。但它们都是蜜蜂,很多方面相似或相同,饲养技术应该可以相互贯  相似文献   

16.
<正>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自"百发百中"牌盗蜂处理器问世以来,特别是经过你们在"《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中的详细推介,引起不少养蜂人的关注。一时间打电话询问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干脆直接来我家购买或通过邮购得到。凡养蜂者都知,盗蜂之事重大。为了方便更多蜂友的咨询联系,我再次公开我的手机号:15158998493;家庭住址见题头。前些日子,我主要忙于盗蜂处理器知识产权保护的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龚老师:您好! 今天下午接到您的电话.心中很是激动.你那么忙还自费到各地去传播养蜂技术,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仅这一点就令人难忘. 凤凰这个地方活框养蜂的人很少,多数还是土法饲养;我不是专业养蜂,而是业余养几群中蜂.小时候家里穷,兄妹7个,常常为上学的书费发愁,在暑假时就与小伙伴们挖药材卖,冬季就烧炭卖换取学费,有一次在崖边石缝中发现一群中蜂,当时雪还没化完,就有蜂出入,并带有花粉归巢.我与小伙伴们便用斧头砸开石头,取干草烧掉蜂取蜜.从此我就与中蜂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1月22~23日,由中国养蜂学会、彭水自治县人民政府、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蜂机具功能研究室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中华蜜蜂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华蜜蜂之乡"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召开。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黎红,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副院长周冰峰,重庆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市农委副  相似文献   

19.
正经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批准,2018年11月8~9日,中国养蜂学会与台湾养蜂协会在北京携手启动"首届海峡两岸蜂产业交流合作会",会议主题为科技创新、助推海峡两岸蜂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海峡两岸蜂业特邀嘉宾、专家学者、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专业委员会主任、会员单位等产学研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以台湾养蜂协会郑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从《蜜蜂杂志》上众多文章中了解到,你们已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养蜂专家了。看了该刊2013年第11期上海费起充先生《话说盗蜂——与龚、宁二位先生商榷》的文章后受益匪浅,有感而发提笔写信给你们,以介绍我的从蜂经历与防盗蜂发明,希能赐教。还在我小时候,家里就飞来一群中蜂到柜子里,就这样一直养了好多年。到十几岁时也养过四五群蜂,但都因为巢虫危害而飞逃了。如此这般养养停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