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经典的植物化学研究方法,从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甲醇提取物的总碱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再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包括核磁共振谱图(1H-NMR、13C-NMR、DEPT)和ESI-MS谱图,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Voacangine、Coronaridine、(+)-Hecubine、(+)-Voaphylline。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龄降香黄檀心材形成的影响,以6年生幼龄降香黄檀为试材,采用树体注入的方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ETH)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其树高、胸径、心材形成和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进行1年之后,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幼龄降香黄檀树高和胸径的变化均不显著,但均可促成幼龄降香黄檀形成颜色不均匀的深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心材,这与自然条件下较为一致。各处理促进形成的心材面积有差异,依次为2%乙烯利(E1)处理4%6-BA(B2)处理=2%乙烯利+4%6-BA(E1B2)处理4%乙烯利+4%6-BA(E2B2)处理2%6-BA(B1)处理2%乙烯利+2%6-BA(E1B1)处理对照处理(CK)4%乙烯利(E2)处理=4%乙烯利+2%6-BA(E2B1)处理;除E1、B1、B2处理之间的心材挥发油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除B2、E2B2、E1B2和E1、B1以及E2、E1B1、E2B1处理之间的心材挥发油绝对含量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E1B2处理的心材挥发油含量最高,对照处理的心材挥发油含量最低。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促进幼龄降香黄檀生成的心材挥发油主要组分进行综合评价,E1B2处理与33年生的标准品质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与有机肥配合施加对铁尾矿基质下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尾矿土壤贫瘠、含水量低、保水保肥性差、植被生长困难的现状,在唐山首钢马兰庄铁尾矿区内设计2因素4水平组合的小区试验,保水剂为(单位L/m3)0(B0),2(B1),10(B2),20(B3)4个添加梯度;有机肥为(单位kg/m2)0(N0),2.25(N1),11.24(N2),22.49(N3)4个施肥水平。小区内播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两种植物。通过观测植物存活状况及各生长指标(株高、根长、地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与差异,研究保水剂与有机肥配施对尾矿植被恢复时苗木存活、生长的影响,为尾矿基质改良和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唐山铁尾矿基质条件下有机肥较保水剂对植物生长影响显著,养分是植物在裸尾矿上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2)有机肥与保水剂配合施加作用效果较单施有机肥或单施保水剂更大,B3-N3的配施比例是裸尾矿上植物生长的最优配比。(3)紫花苜蓿是铁尾矿废弃地修复的优势草本植物,紫穗槐是尾矿植被恢复的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元素混合喷施对甜荞生理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甜1号甜荞为材料,叶片喷施不同组合(大量元素(A)+微量元素(B)+植物生长调节剂(C))的营养元素,研究其对荞麦叶片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喷施后的35 d,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A3B1C3处理,第1次喷施后7 d、35 d的叶绿素含量相差最大的是A1B3C3处理,35 d较7 d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6.46;不同大量元素组合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A3A2A1,SOD、POD、CAT活性最大的均是A3组合;不同微量元素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B1B3B2,SOD、POD、CAT活性最大的均是B2组合;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C1C3C2,SOD、POD活性最大的分别是C2、C3组合,CAT活性差异不明显。对甜荞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微量元素,其次是大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最小。处理6(A3B2C1)的淀粉含量最高,处理7(A1B3C3)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最高。综合产量和品质的测定结果认为,处理7(A1B3C3):3.003 g/L Ca SO4+4.004 g/L Mg SO4+5.005 g/L KH2PO4+3.003 g/L Na2B4O7·10H2O+1.001 g/L Mn Cl2+2.002 g/L(NH4)2Mo O4+6 g/L ABA+15 g/L GA3+15 g/L 2,4-D在9个处理中最优。  相似文献   

5.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相似文献   

6.
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英文名Bletillae Rhizoma;兰科植物,白及属。又名小白及、白鸡儿、大白及、地螺丝、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等[1]。全球共有9个种群[2],而中国独4个种群:白及(Bletilla1striata Thunb1)Reichb1f1、小白及(B1yunnanensis Schlt)r、黄花白及(B1ochracea Schltr1)和华白及(B1sinensis(Rolfe)Schlt)r,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红光(R,660 nm)保持定量的条件下,探究不同绿蓝光比例(G/B)对罗勒(Ocimum basilicum Linn.)生长、气孔特征、光合能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植物工厂罗勒高效节能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植物工厂环境下,以罗勒为试验材料,将生长19 d的罗勒幼苗分别置于RB(R﹕G﹕B=8﹕0﹕8,设为对照处理)、RG1B7(R﹕G﹕B=8﹕1﹕7)、RG1B3(R﹕G﹕B=8﹕2﹕6)、RG1B1(R﹕G﹕B=8﹕4﹕4)、RG3B1(R﹕G﹕B=8﹕6﹕2)、RG7B1(R﹕G﹕B=8﹕7﹕1)和RG(R﹕G﹕B=8﹕8﹕0)7种不同光质组合处理中,光照强度设置为160μmol·m-2·s-1,其中红光占50%,光照时间为16 h/d,光/暗期温度为25℃/23℃,相对湿度设定为65%,光期CO...  相似文献   

8.
以中华芦荟为试验材料,采用可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节人工智能气候室进行培养,根据LED光源特性以及植物对光质的反应,设计了红光(R)、蓝光(B)、黄光(Y)、红蓝黄配比光(R/B/Y=7∶2∶1、5∶4∶1、1∶8∶1)六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以LED为光源的不同光质对芦荟生长、蒽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红光、黄光及复合光(5R/4B/1Y)明显促进中华芦荟中总蒽醌的积累,黄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蓝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促进积累的作用。LED光源可以在中华芦荟的设施栽培中应用,并且(在传统单色光与红蓝配比复合光中加入)有较少比例的黄光,对于芦荟品质有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出最佳的叶面喷施处理组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叶面喷施大量元素A、微量元素B、植物生长调节剂C组合处理的甜荞籽粒抗氧化活性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籽粒抗氧化活性的综合评价系数E1:处理7(AB)处理8(AC)处理6(ABC)处理5(BC)处理3(A)处理4(B)处理1(C)处理2(CK)。对籽粒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系数E2:处理7(AB)处理4(B)处理6(ABC)处理8(AC)处理5(BC)处理2(CK)处理3(A)处理1(C)。两者的综合评价系数E3:处理7(AB)处理6(ABC)处理8(AC)处理4(B)处理5(BC)处理3(A)处理2(CK)处理1(C)。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合处理7(AB)能显著提高甜荞籽粒的抗氧化活性和营养品质,使甜荞籽粒抗氧化活性和营养品质俱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对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甜荞籽粒抗氧化活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祝琳  祝钰  董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2):239-244,271
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南四湖区现有的4个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物种和群丛多样性,并对4个湿地公园水体的pH、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进行了检测,其中以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了植物群丛分布对湖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四湖区4个湿地公园(简称W、T、B、P)共有水生植物43种,隶属于26科36属,以莎草科种数最多,其次是禾本科和睡莲科。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显示TWBP,群丛多样性则是WTBP。4个湿地公园水质均属于中性偏碱性,化学需氧量以B(26.03~41.56mg·L-1)最高,T(9.22~16.98mg·L-1)最低,总氮、总磷含量均以B(TP:1.04~1.89mg·L-1,TN:4.50~5.17mg·L-1)最高,整体水质状态以T最好。不同植物群丛间水体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芦苇和长苞香蒲群丛水体的TP、CODcr较低(TP比CK低97.40%和95.30%,CODcr比CK低44.70%和35.60%);芦苇和茭白群丛水体的TN较低(TN比CK低77.30%和73.40%),初步证明了自然植物群丛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氯甲基甲醚保护、克莱森-施密特缩合和脱保护3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1-(2,4-二羟基苯)-3-(萘-2-基)丙-2-烯-1-酮(3)。采用IR、^1H—NM R、^13C-NMR、MS等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比色法对化合物1-(2,4-二羟基苯)-3-(萘-2-基)丙-2-烯-1-酮(3)进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3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化合物3的PTP1B酶抑制率分别为93.45%,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好的PTP1B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从虎皮楠属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DEPT)和ESI-MS波谱解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最终分别确定为Daph-nilactone(1)、Paxdaphnine B(2)、Methyl homosecodaphniphyllate(3)、Paxdaphnine A(4)和Daphnigraciline(5)。并检测了上述生物碱的杀卤虫活性,发现化合物2具有微弱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笔者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的2种浙江省归化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Linn.) Gürcke和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 Linn.,其中赛葵属Malvastrum A. Gray是浙江新记录属。赛葵发现于温州洞头,白苞猩猩草发现于舟山。引证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ZJFC)。参16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诱导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苯并( a)芘[ B( a) P]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体质量为1.5 g±0.5 g)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和肌肉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与B( a) P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呈正相关,随着诱导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步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均随B( a) P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其中SOD酶活性随B( a) P浓度的增加出现抑制, CAT和GPx酶活性则与B( a) P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冯民贤  赖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80+9240-9180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甲醇水溶液(45+55)、三氯甲烷提取浓缩之后,用苯乙腈(2+98)溶解,三氟乙酸衍生,反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所用激发及发射波长依次为365、440nm。[结果]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B。线性关系良好,对添加黄曲霉毒素B1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9.5%,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广、效果良好,可用于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秋葵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作物,为筛选适合秋葵工厂化育苗的人工光源,以秋葵品种卡里巴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盆栽试验,将穴盘育苗后长至子叶展平时的秋葵幼苗转入荧光灯(FL,对照)、蓝光(B)、蓝红组合1∶2(BR1∶2)、红光(R)和黄光(Y)下进行照射,考察不同光质对秋葵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产物和气孔特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秋葵幼苗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根长和茎粗以BR1∶2处理最大,株高和叶面积以R处理最大;(2)BR1∶2处理幼苗根系活力最高,其次为B处理;(3)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在各光质处理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BR1∶2处理最大,其次是B处理,R处理下最小;(4)BR1∶2处理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最高,R处理幼苗叶片的淀粉含量最高;(5)秋葵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面积均以BR1∶2处理最大,其次为B处理,Y处理最小;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频度在BR1∶2处理下最大,其次为R处理,FL处理较小。可见,BR1∶2能显著提高秋葵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的含量和气孔发育,有效促使幼苗快速、健壮生长,可采用BR1∶2作为秋葵育苗的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其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个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366的抽穗期进行QTL分析,为BS366的品种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和常规品种Baiyu149杂交得到的234个DH(doubled haploid)株系为材料,于2007~2008年分别种植于北京海淀和安徽阜南试验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抽穗期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5个抽穗期QTL,在两地都检测到的QTL有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2A、2D、3B(2个)、6B(2个)和7B,单个QTL的贡献率为2.42%~10.98%。[结论]在1B染色体上新发现了一个抽穗期QTL,丰富了QTL资源。在两地都检测到的8个QTL,可用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9.
光皮桦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珠法提取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嫩叶DNA,利用近缘种日本白桦B. platyphylla var. japonica和欧洲白桦B. pendula的引物,建立光皮桦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反应体系。在体系建立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Mg2+浓度、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60 ng,1.500 mmol·L-1,0.175 mmol·L-1,2.500 mmol·L-1,1.0 × 16.67 nkat时结果最好;引物退火温度比日本白桦扩增时提高1 ℃时效果佳。PCR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随机挑取其中3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引物的通用性做进一步检验,序列经比对后得到的与原物种序列相似度(max ident值)均在95.0%以上。可见,近缘种日本白桦和欧洲白桦的SSR引物可以在光皮桦上应用。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亚麻酸(GL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GLA预孵4h,利用100ng/ml的脂多糖(LPS)刺激12h或0.5h,同时设空白对照和LPS对照,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加氧酶-2(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对IκBα、p-JNK/SAPK(Thr183/Tyr185)、p38MAPK、p-p38MAPK(Thr180/Tyr182)、ERK1/2、p-ERK1/2的影响。[结果]GLA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P〈0.05),且在0~50μmol/LGLA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关系。GLA可以显著抑制IκBα的降解(P〈0.05),从而抑制NF-κB的激活。GLA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JNK1/2以及ERK1/2的磷酸化(P〈0.05),对p38的磷酸化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GLA具有很好的消炎功效。抑制JNK1/2以及ERK1/2的磷酸化、抑制NF-κB的激活可能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