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气象条件对三七药材道地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云南文山和广西靖西所产三七的质量和产量,三七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出云南文山所产三七无论在质量还是产量上均优于广西靖西,其主要是由于云南文山具有全年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变化平稳;降雨适中,时间变化合理等有利的气象条件,有利于三七的生长以及有效成分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三七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种植了400多年,是一种被高度重视的中草药,但它的连作障碍是其发展的最大问题。试验采用云南地区连续种植三七1年、3年、5年的土壤,通过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理类群变化,探讨三七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七连作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而对真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三七连作土壤中检测到的亚硝基菌、芳香分解菌、固氮菌、溶钾菌和溶磷菌数量均低于未种植三七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三七连作障碍成因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三七连作障碍严重的现状,从土壤理化性状劣变、生物学环境变化、三七化感自毒作用三方面概述了三七连作障碍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三七连作障碍的主要防治途径,包括选培优良品种、进行土壤处理、采用平衡施肥法、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轮作;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三七植株残留物对三七种子发芽的影响,为解决三七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三七茎、叶和须根在土壤中不同时间的降解提取物处理三七种子,考察其种子发芽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三七植株残体在土壤中降解时间的增加,三七种子的发芽率降低。三七植株残体降解物会导致三七种子发芽率下降,是造成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山三七规范化种植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研了云南文山三七种植的发展历史,文山三七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和基地建设的现状和三七规范化种植存在的问题。应对三七GAP基地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政策制订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三七根系分泌物在连作障碍中的生态效应及缓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在我国医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其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十分严重,制约了其种植业、饮片业、制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总结三七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活性和三七植株的影响,探讨三七根系分泌物在连作障碍中的生态效应,提出三七连作障碍的缓解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7.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又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可药用,是一种名贵药材。三七主产于云南的文山、砚山、西畴和广西的靖西、那坡、德保等县,贵州、四川、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也有少量栽培,现在三七生产已经成为云南文山等地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三七产业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特别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三七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分布于三七各产区,危害各龄植株,株龄越大,受害越重。历史上本病仅属零星发生的次要病害,发病株率一般不超过0.05%。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至1997…  相似文献   

8.
三七作物栽培高效灌溉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七的田间试验,进行了三七高效灌溉技术研究。在分析云南文山三七对水分吸收特性基础上,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与氮、磷、钾配比对三七产量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了三七适宜的灌溉技术方法和相应的种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云南“三七”杨朝清云南是大有名气的动植物王国,我的家乡云南文山就有很多特产品出国,其中要数三七最为典型了。我们家乡真不虚是块宝地。在此,我谈一谈家乡的“三七”。“三七”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名贵中药材。主要产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区,我国古代许多名医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10.
作者主要介绍了云南文山三七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为害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三七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文山三七中As分配规律及其对皂苷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不同年份三七(二年生和三年生)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剪口)As分配规律,探讨As元素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黄酮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砷含量在三七各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三七须根中As含量最高,为0.31 ~ 0.33mg/kg.3年生三七须根和主根的砷含量较2年生高.三七中黄酮含量为3.45 ~ 11.10 mg/g,2年生三七黄酮含量大于3年生三七.三七须根中黄酮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在剪口和主根中较高,三七总皂苷含量为4.08% ~13.51%,人参皂苷占总皂苷的90.53%~97.79%.3年生三七的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大于2年生三七.须根中三七皂苷R1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剪口中总皂苷含量、Rg1含量和Rb1含量均与剪口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因此,三七As含量对药效成分的影响与不同部位和不同皂苷类型有关,As能导致须根中皂苷含量的累积,须根中黄酮和剪口中皂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云南省文山县三七上的蓟马种群动态。结果表明:3~6月三七上蓟马发生数量较少,7月蓟马数量开始上升,8月中下旬蓟马逐渐增多,9~11月是发生高峰期,蓟马为害较重,11月下旬~翌年1~2月蓟马数量开始逐渐减少。3~4月,特别是3 a生三七,由于三七棵子被割,这一时期田间几乎无蓟马,从5~6月开始有少量的蓟马发生。因此,4月底或5月初是喷药防治蓟马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下三七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的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3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他3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王晓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8-10290
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和石漠化严重省份之一,文山州是云南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州。通过对石漠化的成因、危害、治理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文山州及云南地区石漠化预防和治理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连作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3个典型烟区连作0、2、4、8年及以上的烟田土壤细菌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测序,并结合土壤化学指标分析连作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特有细菌数、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在曲靖烟区整体呈递增趋势,红河烟区呈递减趋势,文山烟区特有细菌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则呈递增趋势.在门水平上,3个生态产区连作土壤所获得的有效序列涵盖了94.32%~99.31%的细菌类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c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主要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4.0%),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同生态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连作植烟土壤pH值、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细菌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细菌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变化,在连作烟田土壤改良时加强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调控是关键.研究结果为云南典型烟区通过构建差异化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理化环境以消减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山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的鉴定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文山三七药材基地感染根腐病的三七组织获得分离物,并对其进行培养和纯化,并运用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进行病原菌回接感染,得3株致病明显的菌株,后对此菌株进行生物学和18S-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及室内药效防治。结果表明,此3株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甲基硫菌灵、根康、多菌灵对茄孢镰孢菌、尖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引起的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七根腐病中线虫病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至1991年,对云南省文山州的文山、砚山、马关、富宁及昆明市晋宁县的三七根腐病病根及根际土壤进行了广泛地调查与采集。分离所得线虫经纯化、鉴定、扩大培养,接种三七根,观察其致病性。结果表明:在文山州未采集鉴定到茎线虫(Ditylenchuss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说明目前这两种线虫不是文山州三七根腐病病原,过去有关报道有误。经常能大量分离、鉴定到小杆线虫(Rhabditis elegans).活体接种不能侵染三七植株,离体接种对三七根切片表现侵染能力,加快其腐烂速度与腐烂程度,说明在三七根腐病中小杆线虫能起促进根腐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