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天然牛黄是牛体内胆囊、胆管和肝胆管中的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天然牛黄形成率很低,仅在0.1%左右;产量少而医用需求量大,历来供不应求。因此,国内许多单位推广应用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  相似文献   

2.
通江县天然形成牛黄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在乳牛病毒性肝炎研究中,发现能产生肝胆结石—牛黄。根据收集到的牛黄从颜色、腥味,均细性等等的质地分析,是属优等上品之例。在人类医学自 Roholm·K 等创用活体穿刺检查肝脏以后,有报道在轻度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内胆道有胆汁栓子,以及比率相当高的瘀胆现象。上述文献与乳牛病毒性肝炎病例有相似之处。但是根据现有的病例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影响人工培植牛黄形成的内外在因素,以便为牛体内人工培黄技术的改进、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通过对天然牛胆石症高发区生态环境调查及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模拟试验,对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有关内外在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牛体内牛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性因素,菌株宜选用毒力弱的大肠杆菌(EPEC),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植牛黄手术探讨栾士勋(河北省兴隆县畜牧总站,067300)承德地区人培牛黄资源开发是1988年开始的。先后在丰宁、围场、平泉、隆化、兴隆、滦平、承德各县和北京、内蒙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截止1990年共做植黄牛手术3600头,到1992年取黄手术...  相似文献   

6.
牛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当前药源奇缺,人培牛黄技术研试成功,为解决牛黄来源,缓解供需矛盾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1987年我县在兽医大学的帮助下,进行了人培牛黄的小区试验,手术牛71头。1988年在15个乡镇推广共手术牛671头。为了把这项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解决人培牛黄对牛体有无影响和是否成黄这个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671头手术牛的实践和重点调查中,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手术牛的选择。凡是人培牛黄的牛都要进行健康检查。选择年令在3岁以上,无疾病的健康牛,品种不拘,公母均  相似文献   

7.
神农本草经载:“牛黄为百草之精华凝结而成”。从目前看,对牛黄形成的真正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影响牛黄形成的因素很多,其形成也非常复杂。但比较公认的因素有:胆汁理化性质的改变;细菌性因素;核心;胆汁阻滞。试验证明,促进牛黄形成的诸因素,并非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而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只有胆囊在菌种的作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培植牛黄技术,自1974年问世以来,在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中得知,牛黄床是影响牛黄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培植牛黄研究会设计的增收牛黄床,在不加大黄床外围体积的情况下,采取椭圆沟回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90)中鉴别牛黄的内容提出了补充意见,并建议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牛黄颗粒被网状结构所包围”作为鉴别牛黄真伪的特征性结构列入药典。  相似文献   

11.
线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土壤线虫群落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温度、理化性质、植被、食物条件)以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如演替阶段、干扰等)都对土壤线虫的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境因子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布仁  红华 《家畜生态》2001,22(2):40-43
本文研究了春季蛋鸡舍空气环境因素对伊莎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层笼温差较大 ,下层比中、上层低 1 .5~ 3.0℃ ;上、中层与下层的产蛋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而中、上层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1~ 3层昼夜光照强度差异大 ;白天光照强烈 ,且不均匀 ,南北两列差异极显著 (P<0 .0 1 )。南列平均值为 2 0 4 .8L x,北列仅为 2 1 .1 Lx,是南列出现啄癖多、死淘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湿度平均 66.7% ,在适宜范围之内。舍内平均风速小 ,仅 0 .0 4 8± 0 .0 1 9m/s;NH3为 2 7.9ppm、CO2 0 .1 8%超过卫生学标准。经相关回归分析 ,此浓度的氨对产蛋率已产生明显的负效应 (P<0 .0 1 )。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对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化的养羊业中,环境因素对羊的繁殖等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高温对羊性细胞生成、受精卵发育、内分泌和妊娠等方面危害性最大,其他因素也不容小觑。文章从空气温度、湿度对母羊发情受胎和公羊精子品质的影响,光照对母羊发情排卵及其他生殖激素的影响,饲养密度对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对羊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在生产中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羊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4.
蛋鸡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温度、氨气、光照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温度和氨气是鸡舍冷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明确蛋鸡对重要环境因子的生理反应机制对鸡舍环境控制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对蛋鸡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温度和氨气对蛋鸡生产性能和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  相似文献   

15.
应用岛津CS-910型薄层扫描仪测定了5份人工诱生牛黄和3份天然牛黄中胆酸(CA)、去氧胆酸(DCA)和胆红素(BR)的含量。CA和DCA用荧光扫描,λ_(ex)470nm和λ_(em)550nm;BR用可见光扫描,λ_S402nm和λ_R650nm。测定结果表明,前者中CA和DCA的含量高于后者;BR的含量则前者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简介了环境应急监测及其工作内容,提出了优化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1~1994年在洛阳市奶牛场连续观察散养与栓系饲养体制下奶牛的发情表现、发情地点及每日的发情时间分布,统计每月的受胎率和奶牛的产后首次配种时间。结果表明,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奶牛发情明显,发情行为期长;夏、冬季的受胎率低于春、秋季,明显地受温度的影响和五项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五项气象因素对产后首次配种时间的综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等院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成为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广大师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成为社会的表率.  相似文献   

19.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3种牧草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兴艳  张雷一  刘方  姚斌  龙健 《草业科学》2015,9(11):1887-1891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种植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黑麦草(Lolium perenne)、拉巴豆(Dolichos lablab),研究土壤改良剂对喀斯特不同品种牧草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相同的土壤条件及水分管理状态下,3种牧草的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秸秆炭处理的3种牧草平均值分别为1.57、0.25、7.70 g·株-1,具体表现为拉巴豆>雀稗>黑麦草;但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植雀稗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比黑麦草和拉巴豆高15.4%和31.1%,雀稗的土壤持水能力明显高于拉巴豆。土壤添加5%秸秆炭后,在连续10 d不降雨的条件下,雀稗、黑麦草和拉巴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17.9%、17.4%和19.8%。本研究显示,施用秸秆炭对牧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雀稗在秸秆炭处理下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提高了9.5%和30.6%,种植雀稗有利于提高喀斯特土壤含水量,秸秆炭添加后其提高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试验检测了春季蛋鸭笼养舍内环境因子分布和蛋鸭生理机能及生产性能变化,为蛋鸭阶梯式笼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蛋鸭舍内气载有害菌和粉尘浓度随纵向通风进程持续升高,上层鸭笼大肠杆菌属细菌气溶胶浓度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平均光照强度自进风口到出风口分布均匀,但上层笼极显著高于下层(P<0.01);(2)上层蛋鸭平均产蛋率(69.37%)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累计死淘率(0.11%)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3)上层鸭蛋哈氏单位为68.2,极显著高于下层鸭蛋(P<0.01);(4)上层蛋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下丘脑CRH基因表达水平,脾脏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以上结果显示,春季笼养蛋鸭舍内,不同空间位置环境因子分布不均匀,下层蛋鸭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增加了死亡率,降低了产蛋率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