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2种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有机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初步探讨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均呈现递减的趋势;有效钾含量在杨树纯林中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杨农复合系统中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6.34±0.22)~(16.88±1.07)g/kg,(0.57±0.09)~(1.35±0.17)g/kg,(4.76±0.44)~(13.88±1.01)mg/kg和(52.8±3.99)~(176.1±8.45)mg/kg。由于间作植物的影响,N,P,K和有机碳的含量在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层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杨-农间作模式碳储量及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量法对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中3种不同间作模式各组分的碳含量、碳储量及整个系统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K,P及W 3种模式中,深度为1 m的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0.64~15.27 g·kg~(-1),土壤碳储量分别达71.19,40.67和42.64 t·hm~(-2);杨树不同器官中碳含量仅细根和毛细根与其他器官存在显著差异,但碳储量树干所占比例最高,3种模式中分别占到49.7%,50.8%,51.2%;4种间种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根的碳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碳储量都为收获部分(穗或豆荚)所占比例最大,小麦、玉米、大豆均达50%左右,水稻为45%左右,但3种模式农作物均以小麦+玉米的年耕作制度的碳储量最大;3种模式中,凋落物归还碳量分别为(0.78±0.23),(0.73±0.22)和(O.37±0.09)t·hm~(-2)a-(-1);杨农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是土壤>农作物>杨树>凋落物,但整个系统的碳储量为K模式>W模式>P模式.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固碳能力,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选择24年生的林分,测定水曲柳和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46.15 t C/hm2)大于落叶松纯林(232.01 t C/hm2)和水曲柳纯林(211.86 t C/hm2),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三种人工林中,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1.6%~80.1%和17.3%~24.5%,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混交林土壤层碳储量大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相比均表现增加,且与水曲柳纯林差异显著(P 0.05)。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明显高于水曲柳纯林(P 0.05),而水曲柳纯林林下植被层的碳储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P 0.05)。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与纯林相比能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适合于营造碳汇林。  相似文献   

4.
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ID-301PS光合测定仪,对湖南会同林区毛竹和杉木人工林土壤CO2排放动态进行观测,并结合现存生物量调查,对其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毛竹和杉木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44.3和152.52 t·hm-2,并且其碳贮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所占比例最小.毛竹林土壤层有机碳贮量占76.89%,乔木层占22.16%,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层分别占0.51%和0.41%;杉木林土壤层碳贮量占62.03%,乔木层占34.99%,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层分别占2.28%和0.70%.毛竹林和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固定CO2总量分别为38.87和26.95 t·hm-2a-1,但其每年以土壤异养呼吸和凋落物呼吸的形式排放CO2的量分别为24.35和15.75 t·hm-2a-1,毛竹林和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净固定CO2的量分别为14.52和11.21 t·hm-2a-1,折合成净碳量分别为3.96和3.07 t·hm-2a-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树种与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南亚热带相同立地上,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33年生马尾松纯林(PCL)、红椎纯林(CCL)、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林(PCM)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5.38、196.40、144.59t/hm^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高于纯林,马尾松纯林显著高于红椎纯林。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层次的分配比例,乔木层分别为:53.70%、54.05%、33.02%;地被物层为:1.47%、2.06%、1.37%;土壤层为:44.83%、43.89%、65.61%。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层次分配比例排序,PCM、PCL都为乔木层>土壤层>地被物层;CCL为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7.94%~98.63%,地被物层仅占1.37%~2.06%。  相似文献   

6.
对宁德市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天然阔叶林等4个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达到244.42 t/hm^(2);其次为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分别为224.03 t/hm^(2)、211.01 t/hm^(2);木荷人工林有机碳密度最小,为191.86 t/hm^(2)。据此,结合宁德市国有林场202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初步推算其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802万t,其中:乔木层总碳储量316.86万t,占39.51%;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18.06万t,占2.25%;土壤层467.08万t,占58.24%。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南亚热带中山区的铁坚油杉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分配格局,为提高该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天然铁坚油杉林内设定标准样地,采用标准样方收获法和标准木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1)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239.61 t/hm~2,乔木层为237.65 t/hm~2,灌草层为0.18 t/hm~2,凋落物层为1.78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2)植被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为介于465.22~512.17 g/kg之间;各组份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20 cm层土壤层碳含量高达12.55 g/kg,土壤层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深度增加碳含量降低程度变小。(3)生态系统总碳为134.55 t/hm~2,其中植被层为68.45 t/hm~2,乔木层为67.54t/hm~2,碳储量相对高,植被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所占比例高达98.70%;土壤层碳储量为66.10 t/hm~2,该生态系统碳储量集中在土壤层和乔木层,且两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50.20%、49.1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相对较高,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应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西平县杨树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对西平县杨树人工林植被生物量,土壤容重和碳含量的调查,估算杨树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表明:杨树林的乔木层碳密度波动在0.489~0.512g/g,杨树各器官的碳密度大小依次是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整个植被层碳贮量大小依次是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与其各自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当;土壤层的碳密度以0~20 cm的最高,往下逐渐降低;整个杨树林的碳贮量为164.29 t/hm2,乔木层碳贮量在整个植被层碳贮量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整个植被层碳贮量的97.36%。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典型林分林地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林下表层(0~20cm)土壤最大持水量在123.3~261.9t·hm~2之间,稳渗率在0.47~3.18mm·min~(-1)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稳渗率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林地土壤的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不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和稳渗率与林地凋落物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及根系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30和4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104.9 t·hm-2、136.67t·hm-2和176.89 t·hm-2,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9%、14.97%和28.48%,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90.73%、72.98%和68.01%。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正向积累是导致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园林树种的选择配置与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园林树种的选择搭配与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联系。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配置园林树种防治和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喷播绿化与喷播机械的技术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喷播绿化种植技术及部分国外喷播机械,分析了喷播机械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论述了喷播设备的国产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17.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已鉴定名木古树有104种,隶属40科75属;地理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成份占优势;并拥有较多的孑遗种、特有种、单种属;具有古、稀、奇特色;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国家级保护树种、创分布新记录和温州特有种。为温州市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为温州市旅游风景资源展示了自然美的珍贵价值,又是为研究温州古代原始森林植被起源、演替、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和历史各进  相似文献   

18.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良好地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 ,各项规划建设能以不使环境遭到破坏为标准 ,行为主体的活动能自觉地朝利于维护周围环境并融于自然的天然群落即为生态城市。城市绿化的作用在于改善气候、改善环境卫生、蓄水防洪、防灾减灾、美化环境、节约能源等。目前在我国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都市规划缺乏宏观性、全面性和远见性 ;②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大多数市民中形成 ;③缺乏硬性绿化指标 ;④绿化模式脱离国情、市情 ;⑤园林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 ;⑥修建大草坪热温度居高不下 ;⑦城市绿化简单化 ;⑧应该绿化可以绿化的地方尚未绿化 ;⑨绿化布局、比例不尽合理与和谐 ;⑩重种植轻管护。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