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在水温25℃下,给体质量(5.8±1.5)g的半滑舌鳎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00、600、900、1200、1500mg/kg和1800mg/kg黄芪多糖的饲料后,每隔18d检测半滑舌鳎鳃黏液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检测半滑舌鳎鳃黏液对黄芪多糖的免疫应答及较佳剂量。90d的免疫结果显示,半滑舌鳎鳃黏液溶菌酶、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半滑舌鳎鳃黏液酸性磷酸酶活性对低剂量(300~600mg/kg)和中高剂量(1200~1800mg/kg)黄芪多糖的免疫应答,随试验时间延长,分别呈增强及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束时,中低剂量(600~900mg/kg)黄芪多糖组半滑舌鳎鳃黏液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成本、高非特异免疫活性的角度看,半滑舌鳎配合饵料中黄芪多糖较佳添加剂量为600mg/kg。  相似文献   

2.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饲料2中n-3HUFA的含量高于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饲料3中n—3HUFA的含量同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相等,但是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要优于分别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而且,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高于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这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长16.61±2.33 mm的半滑舌鳎仔鱼(孵化后第20天)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25d的摄食生长实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和0.1%的胰蛋白酶配制3组微颗粒饲料,同时,以活饵料(卤虫)作为对照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消化酶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胰蛋白酶组的仔、稚鱼体重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5),但是低于活饵料组(P<O.05),添加胰蛋白酶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的结果显示,活饵料组明显地高于微颗粒饲料组(P<0.05),但是3个微颗粒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碱性磷酸酶以外,不同饵料对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没有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可以显著地提高半滑舌鳎仔、稚鱼的生长,对于体内消化酶的影响却不显著,其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转食和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转食及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4±0.5)°C下,用丰年虫、水蚯蚓、微颗粒饲料和螺旋藻作为开口饵料,按照不同配比共设置8个处理组来投喂出膜后10 d(10 dph)的胭脂鱼开口仔鱼,40 dph后有2组(水蚯蚓组和丰年虫组)继续投喂先前的饵料,其余处理组全部进行转食投喂微颗粒饲料。统计养殖各阶段的成活率,并在30,40,45,55和65 dph取材测量全长、体质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如下:1在转食前,各个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均大于90%,40 dph后进行转食的处理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实验结束时未进行转食的丰年虫组、水蚯蚓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转食组(丰年虫/饲料组、水蚯蚓/饲料组)和其他转食组(P0.05);2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太大影响,对丰年虫/饲料组仔稚鱼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也不大,但能显著影响水蚯蚓/饲料组仔稚鱼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对于脂肪酶活性,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在40 dph后存在差异,但转食后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接近;3进行联合投喂的2个处理组(丰年虫+饲料+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饲料+螺旋藻/饲料组)相对未进行联合投喂的处理组(丰年虫+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螺旋藻/饲料组),在转食前后联合投喂组的体质量和全长均要小于相应的处理组;42个联合投喂组与相应的处理组在转食后,淀粉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个联合投喂组的淀粉酶活性在转食后均高于相应的处理组(P0.05);2个联合投喂组在转食前后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波动趋势不大,但在转食后5 d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丰年虫、饲料和螺旋藻进行联合投喂胭脂鱼仔鱼,并在40 dph时转食饲料是可行的投喂方案,但饲料投喂比例及添加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对半滑舌鳎养殖水质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对水质因子及半滑舌鳎仔稚鱼生长指标的影响.设置添加益生菌的试验组和未添加益生菌的空白对照组进行饲喂试验,定期测定水质因子并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研究发现,采用相同饵料喂食半滑舌鳎仔稚鱼,投喂益生菌对试验组pH、DO、温度、氨氮、亚硝氮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添加益生菌对水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组半滑舌鳎仔稚鱼的体长增长率较对照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增重率、肥满度和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益生菌的使用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几种饲料对斜带石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不同饲料对斜带石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1 500尾斜带石斑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用3种不同饲料投喂50 d,从每个平行组中随机抽取5尾鱼测体内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种类、成分均对斜带石斑鱼体内消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本试验中,投喂2号饲料的斜带石斑鱼淀粉酶活性最高,3号饲料整体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主要在肠道消化,3种饲料脂肪酶活性在肠道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其中包括5个处理:C(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持续投喂);S2F4组(饥饿2 d,投喂4 d);S4F8组(饥饿4 d,投喂8 d);S8F16组(饥饿8 d,投喂16 d);S12F24组(饥饿12 d,投喂24 d),实验时间72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SGRe)显著高于循环投喂各组(P<0.05)。对照组和S2F4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末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而能量消化率与S12F2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组(P<0.05)。S4F8组半滑舌鳎幼鱼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S12F24组(P<0.05),对照组饲料转化率低于S2F4组和S12F24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体成分组成中,蛋白含量随饥饿、投喂周期的延长而下降,S2F4组和对照组半滑舌鳎的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2F4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较低。对照组的摄食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S2F4组的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在循环投喂模式下,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能力,S2F4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在较长的周期性饥饿条件下,半滑舌鳎幼鱼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的平均养殖密度(15.07±0.22)kg/m3,观测半滑舌鳎的呼吸频率,检测养殖水体中溶氧、氨氮、亚硝酸氮等24 h内摄食和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半滑舌鳎摄食前、后的呼吸频率平均值分别为27.3次/min和34.7次/min,摄食后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摄食前;(2)投喂前、后2.5 h内,水中溶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摄食2.5 h后,水中溶氧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3)投喂后,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增高,2.5 h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在下次投喂前0.5 h达到最低值。说明半滑舌鳎摄食活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呈现规律性,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满足半滑舌鳎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不同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三疣梭子蟹幼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三个处理组:以红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红鱼粉组,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白鱼粉组以及冰鲜鱼组。每组20只幼蟹(初始平均体重:16.38±5.33g),单体饲养于塑料养殖筐中56d。结果表明:红鱼粉组与白鱼粉组幼蟹成活率比较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而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冰鲜鱼组(P0.05),红鱼粉组与白鱼粉组之间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幼蟹体成分中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红鱼粉组与白鱼粉组幼蟹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且红鱼粉组显著高于白鱼粉组(P0.05);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配合饲料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鱼组,红鱼粉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综合实验结果,投喂配合饲料显著提高了三疣梭子蟹的生长性能、体粗脂肪含量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投喂配合饲料效果显著好于冰鲜鱼,而三疣梭子蟹对红鱼粉与白鱼粉的利用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投喂经蛋氨酸及裂壶藻强化的卤虫,研究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1.67±0.14cm)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胆囊收缩素(CCK)、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试验设3个实验组(蛋氨酸组、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分别投喂经蛋氨酸、裂壶藻及蛋氨酸十裂壶藻强化的卤虫,对照组投喂未经强化的卤虫.试验进行16d,每4d取样1次.结果显示,裂壶藻组的体长和体重在试验结束时处于最高水平,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长在12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裂壶藻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在16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和对照组,类胰蛋白酶活力在16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含量在12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及对照组,T4水平在12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加裂壶藻组淀粉酶活力在12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P<0.05).对照组的CCK含量在4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P<0.05),12d显著高于3个实验组,16d时显著高于裂壶藻组(P<0.05).蛋氨酸组的皮质醇含量在4d时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8d和16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蛋氨酸加裂壶藻组(P<0.05).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活力及T4和T3水平在试验前期都较高,说明蛋氨酸强化的卤虫投喂对半滑舌鳎稚鱼的生长及激素水平有较微弱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卤虫无节幼体含有的蛋氨酸基本可以满足鱼体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1.
柳学周 《科学养鱼》2006,(12):14-15
3.放养规格及密度有条件的可放养5~6厘米的小规格苗种先进行中间培育,无中间培育条件的可直接放养8~10厘米的大规格苗种。放养密度根据半滑舌鳎的生长不断进行调节,具体放养密度见表2。4.饲料及投喂(1)饲料种类:半滑舌鳎养成期所使用的饵料主要有配合饲料(包括软颗粒饲料和干  相似文献   

12.
半滑舌鳎室内水泥池和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设施养成半滑舌鳎,以不投喂人工饲料的室外池塘养殖作为对照,评估一种自制沉性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9个月的养殖期内,初始平均体重为37.2g的半滑舌鳎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平均体重达到566.4g,成活率95.5%,而室外池塘中不投饵的自然条件下养殖,平均体重仅为464.6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肥满度和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饥饿条件下,5 d后杂交鲟幼鱼生长基本停滞,10 d后负生长,与投喂饵料组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消化酶活性方面,0~1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一直低于投喂饵料组,至2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处理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饥饿组的脂肪酶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各处理的杂交鲟幼鱼淀粉酶活性虽然有起伏波动,但是15 d后饥饿组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温度:4~32℃,盐度:14‰~33‰),生长快(5cm苗种,养殖一周年雌性可达0.5kg),特别适宜工厂化及池塘养殖。但目前还未进入生产阶段,研究、开发潜力较大。为此2004年,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申请立项半滑舌鳎的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开展相关的试验与研究。1材料与方法为加快试验进度,尽快提供生产性理论依据,2005年3月30日我们从黄海所海阳基地引进了11 800尾半滑舌鳎苗种(5.5cm),并对苗种运输、工厂化养殖水质、饵料、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1运输方法装运前24h不投饵,苗池水温降至15℃,装苗水温12℃,塑料袋充氧装苗,每袋装40尾,保温车运输,运输时间13h,入池温差1℃。1.2养殖水质水温18~25℃,24h温差不应超过2℃,夏季加井水调温。盐度20‰~32‰,每天换水2次,其余时间打循环,24h 5个循环。1.3饵料人工养殖半滑舌鳎成功的关键在于饵料的投喂,由于半滑舌鳎摄食行动慢、摄食时间长,养成过程中以投喂颗粒饵料为主,鲜活饵料为辅。在鱼体长15cm以下投喂冷冻卤虫 配饵,以...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6种植物蛋白源(谷朊粉、大豆浓缩蛋白、豆粕、棉籽蛋白、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成复合植物蛋白源,以其替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uer)饲料鱼粉蛋白,共设计9种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粉组(FM)以及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分别为20%(PP20)、30%(PP30)、40%(PP40I、PP40II、PP40III和PP40IV)、60%(PP60)和80%(PP80)组,旨在最大限度替代舌鳎饲料中鱼粉蛋白,而不影响鱼体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肠组织结构形态。以初重为(255.21±0.79)g的半滑舌鳎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9周摄食生长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放养15尾鱼。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后对鱼体粗蛋白和水分含量以及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高比例鱼粉蛋白时,显著降低鱼体粗脂肪和血浆胆固醇含量(P0.05),且肝体比随植物蛋白源的添加而降低,PP30组显著低于FM组(P0.05);另外,4个PP40组相比,PP40III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40%替代组。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不超过60%时,对半滑舌鳎后肠组织结构无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而PP80组后肠绒毛出现严重损伤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复合植物蛋白源可以有效替代80%的鱼粉蛋白而不影响半滑舌鳎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但综合考虑鱼体生理生化和肠道组织结构指标,认为在半滑舌鳎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情况下,比目鱼的人工繁殖相对其他鱼类来说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比目鱼对环境、营养等条件要求苛刻,尤其是对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要求较高。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人工饲料难以满足比目鱼亲鱼对营养的需要。人们培育半滑舌鳎亲鱼过程中发现,在投喂人工饲料的同时,辅助投喂多毛类环节动物(沙蚕类)可以促进  相似文献   

18.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相似文献   

19.
半滑舌鳎摄食机理及营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半滑舌鳎苗种培育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半滑舌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困难,产业化养殖规模仍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半滑舌鳎的投喂摄食难题,本文对其捕食特征、摄食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半滑舌鳎摄食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半滑舌鳎摄食机制具有两种模式:(1)对运动状态饵料,利用机械感觉定位(侧线),利用化学感觉识别(口咽腔味蕾);(2)对静止状态饵料,利用化学感觉定位(嗅觉),利用机械感觉识别(无眼侧乳头状突)。基于半滑舌鳎的摄食机理,作者认为,对半滑舌鳎营养策略问题,应从在饵料中添加诱食剂增强嗅觉刺激和强化侧线刺激两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1±1)℃和盐度20±1下,将体质量(95.45±5.29)g的半滑舌鳎饲养在78cm×58cm×46cm水槽中,投喂按0、5、10、15g/kg添加贯众、当归、黄芪的饲料,每箱20尾,每个水平3个重复,7d、14d和21d时尾柄采血,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4d时,贯众剂量为15g/kg组的半滑舌鳎血液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d和21d时,各剂量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14d时,当归剂量为5g/kg组的半滑舌鳎血液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达到最高值;21d时,黄芪剂量为10g/kg组的丙二醛含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d时,黄芪剂量为5g/kg组的半滑舌鳎血液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达到最高值,不同剂量的黄芪对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显著影响,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7d时,各组总抗氧化能力达到最高值。试验表明,单独添加贯众、当归及黄芪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半滑舌鳎血液的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