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开展体大滩羊选育 ,1997年以“滩羊体大类群选育”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地方管理项目 ,并相继付诸实施。从 10 0种具有 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84种引物可在滩羊群体基因组中得到扩增 ,共扩增出 35 8条带 ,滩羊普通品系有六条 :PS - 10 7- 5 5 0 ,PS - 5 10 - 5 0 0 ,PS - 5 12 -45 0 ,PS - 10 1- 45 0 ,PS - 5 12 - 40 0 ,PS - 5 11- 40 0 ,PS - 12 - 370 ;体大品系有五条 :PS - 5 0 9- 875 ,PS - 5 15 - 875 ,PS - 10 6 - 75 0 ,PS - 10 0 8- 70 0 ,PS - 10 10 - 370 ;以上引物可作为区分两品系的标记引物 ,特征性条带可作为各自的分子标记来进行品系鉴定。肥胖基因 (ob)检测其结果 ,两个品系之间无基因型差异。体大品系公羊血清GH水平比裘皮系高 2 82ng/ml,体大群及快肥群母羊比裘皮系高 2 75和 2 6 0ng/ml;体大品系公羊血清IGF -I含量高于裘皮系 ,其中成年公羊比裘皮系高出...  相似文献   

2.
采用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分析法,测试体大品系、裘皮品系及其杂交后代血红蛋白多态性.发现滩羊血红蛋白位点鉴别出的四种等位基因HbA、HbB、HbC和HbD控制着HbAA、HbBB、hbAB、HbCC、HbAC、hbDA和HbDB七种表现型.其中体大品系滩羊(76只)主导基因频率HbA为0.546 1,裘皮品系滩羊(34只)主导基因频率Hb为0.485 3,两者相差4个百分点.HbD基因体大品系比裘皮品系高6个百分点,而表现型HbAA和HbDA体大品系高于裘皮品系,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优势畜种--牦牛的种质特性,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为试验基点,探讨了在完全放牧条件下,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实际称重,采集循环血样,分析了血液17种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在分子标记层次,以欧洲15个普通牛品种的有关资料为参照,比较研究了大通牦牛群体、甘南牦牛群体和3头野牦牛的13种微卫星座位的变异,揭示了大通牦牛群体遗传结构,为开发利用牦牛遗传资源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三)生长牦牛血清4种激素含量的动态比较研究该研究首次对生长牦牛3个年龄段(5~15、17~27、29~39月龄,G1、G2和G3组)的四种血清激素(GH、INS、T4和T3)浓度进行了为期一年6次的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在冷季牧草干枯期对当年牦犊牛做简单补饲,虽然未曾改变体内循环激素的水平,但由于改善了家畜的营养状况,提高了相应激素受体的敏感性,因而比对照组牛体重增长幅度大.经319头次的测定,生长牦牛的4种血清激素在性别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5~39月龄生长牦牛血清GH、INS、T4和T3含量分别为1.635±0.914(g/ml)、6.290±2.065(IU/ml)、46.775±17.74(ng/ml)和1.190±0.707(ng/ml).4种激素血清含量在3个年龄段间和月份-季节间的变化十分明显.GH、INS和T4,特别是GH,在3月份迅速由1月份的2.913 ng/ml下降至0.793 ng/ml,显然是与此时生长牦牛在严寒和饥饿双重打击下,机体动员体组织贮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有关.INS、T4和T3在暖季表现出与牧草营养供应基本同步一致的变化规律,与机体加强合成代谢有关.GH在暖季则维持在相对稳定或稍高的水平,但这一时期牦牛日增重达到600~700 g,进一步证明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了激素受体的敏感性.4种激素含量的年龄与月份-季节间的交互作用都十分显著,表明影响生长牦牛血清4种激素浓度的因素错综复杂,包括家畜自身如生理状态、营养状况、遗传基础等和外部环境如气温、光照以及营养物质的供给水平等.平均INS和T4血清含量与平均日增重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38和0.805(P<0.01),证明INS和T4可用作监控生长牦牛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速度,是相对重要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4.
1 项目来源 滩羊是荒漠草原区的优质粗毛型绵羊裘用地方良种,曾被农业部列为一级保护对象,后又被划为国家级三羊(滩羊、小尾寒羊、湖羊)保护行列。我场于1994年提出“宁夏滩羊保种立项申请”和“宁夏滩羊保种实施方案”,后经宁夏畜牧局组织专家考察论证,报农业部批准,于1995年10月签定了“宁夏滩羊种质资源保护合同”,并相继付诸实施。 2 技术路线、方法和创新 本项目以家畜遗传育种和系统科学为基本理论基础,优化种羊选育、营养、卫生、管理、肥育等保护系统资源,并以此为技术支撑,建立苏井核心牧站,保护和选育裘皮羊和体大羊两个种群,实现种羊质量、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3 任务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果 3.1 羊群超过计划规模经过5年组群和选育,保种选育羊已达3 400只(其中,裘皮羊2 600只,体大羊800只),比计划数多1 400只,超任务41.2%。 3.2 裘皮羊保护取得显著效果裘皮品质是滩羊的种质特征,必须首先予以考虑。盐池滩羊场经过几十年的裘皮选育工作,于1985年育成了滩羊串字花一号品系。但是,该品系实际上走的是系祖建系之路,品系育成之日就已积存了不少矛盾。长期近亲选配,加之体重与毛弯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当到第4~5个世代时,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遇到干旱年景则很难过关。1994年我们在个体系谱分析和表型鉴定的基础上,经过选优淘汰,组建了2 530只的裘皮系种羊群,采取群体继代选育方式,严格控制近交系数,加强种羊选留和饲养管理,种羊质量和生产性能稳步提高(见表1)。  相似文献   

5.
阿垦肉毛兼用细毛羊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 阿垦肉毛兼用细毛羊是正在培育中的新品种,由3个品系组成。154为自选品系,数量多、规模大、适应性强,生长快和产肉性能高;157品系引入林肯公羊导血,体型和羊毛品质有明显的改善,毛长和净毛率分别提高30.88%和10%;420品系引入德美羊血液,肉用体型明显,产肉性能在纯放牧条件下,6月龄羔羊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提高17.33%和5.25%。 阿垦肉毛蒹用细毛羊(简称阿垦羊)选育研究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一八一团场进行。基础羊群是60年代以当地肉脂兼用大尾羊为母本,苏联阿尔太、高加索毛  相似文献   

6.
种公羊是发展养羊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对羊群的生产水平、产品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种公羊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饲养种公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常年保持种公羊良好的种用体况,使种公羊具有旺盛的精力,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种公羊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过肥对种公羊的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母羊空怀,影响羊的繁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体凝胶(In situgel)在药学、生物技术领域各个方面的应用,包括药物输送、细胞膜包覆和组织修复等.本试验采用了温敏缓释栽药系统,制备了GHRP-6温敏缓释系统,研究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Vc系獭兔肌注GHRP-6温敏缓释凝胶7、14、21、28 d后,2、4 g/L组累积增重效果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25.83%~63.37%;肌注GHRP-6温敏缓释凝胶血清IGF-I浓度:注射7 d后,2,4 g/L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16.31%(P<0.05),27.98%(P<0.01);注射14 d后,2、4 g/L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37.43%(P<0.01)、47.17%(P<0.01);注射28 d后,2、4 g/L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高31.71%(P<0.01)、40.14%(P<0.01).试验证明,GHRP-6温敏缓释凝胶能显著增高血清中IGF-I浓度,促进Vc系獭兔生长,血清中IGF-I浓度与Vc系獭兔累积增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放免测定法(RIA)测定了38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其中360~450日龄的青年羊10只,产前一月至产后90天的头胎和2胎羊各14只)血浆GH水平变化,分析了血浆GH水平与奶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60~450日龄的青年羊血浆GH维持在一个波动较小的范围(20.37±5.17~23.13±5.97ng/ml),头胎羊和二胎羊分娩前后及泌乳早期血浆GH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同一生理状态下,二胎羊血浆GH水平都显著地高于头胎羊。相关分析还表明:头胎羊和二胎羊血浆GH水平都与其奶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结果可以认为,奶山羊血浆GN水平可作为选育高产奶山羊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pGRF基因质粒在猪体内的表达效应及作用规律.试验选择8头体质量相近((15 0.43)kg)的健康长白×大白二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颈部肌肉注射含4.5 mg pGRF基因质粒的注射液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于处理后第1、4、7、11、16、21、26、31天空腹采血样制备血清,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7天,血清GH含量达峰值,比对照组高了113.47%,差异极显著(P<0.01);然后逐渐下降.到第11天时,比对照组高47.09%,差异显著(P<0.05).到第31天时,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组血清IGF-I和GRF含量虽然提高幅度不大,但其变化与GH含量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均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降至对照组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P<0.05)和0.678(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SS含量在11 d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第11天时降至最低点,但差异不显著.到第16天时2组均有所上升,21 d后缓慢下降,第31天时与对照组趋于一致.血清SS含量与GH、GRF的含量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5)和-0.777(P<0.01).由此可见,pGRF基因质粒在体内快速表达并作用于机体,主要通过提高GRF的含量而促使GH的分泌,同时抑制SS的分泌,一定程度阻止其对GRF和GH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促生长作用.同时本试验发现,虽然采用了颈静脉导管方法,猪血液中生长轴激素测定值变异仍较大,加强护理和增加测试猪的数量是取得更为客观结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测定了隐性白快羽系、慢羽系、三黄土鸡和文昌鸡四个品系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四个品系内最突出的是母鸡的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品系间除了隐性快羽系血清磷、钠、钾含量显著(P<0.05)、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品系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三个品系之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云南半细毛羊在长期繁衍后有无种质退化现象。选择体重在14kg左右的云南半细毛羊春羔22只进行放牧饲养试验,以测定其生产性能及对牧草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结果发现云南半细毛羊增重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日采食量是生长前期略高于后期;每增重1g所需要采食牧草量生长后期低于生长前期;对采食牧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生长后期均小于前期;血清生化指标则是后期高于前期;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含量生长前期均高于生长后期,但甲状腺激素(T3、T4)则生长前期低于生长后期。从性别角度看,母羊的增重和采食牧草量低于公羊,但每增重1g所需要采食牧草量生长前期公羊低于母羊,后期公羊高于母羊;血清生化指标是母羊高于公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母羊含量均比公羊高,而胰岛素的含量则是在生长前期,母羊低于公羊,而在生长后期母羊高于公羊。说明母羊虽然营养物质合成较快,但其营养物质大部分都用在了氧化供能上,也就是说其基础代谢较为旺盛,而且公羊虽然营养物质合成较慢,但其基础代谢较缓慢,所以表现其体重增加比母羊快。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配种后16~20日妊娠和未妊娠阿华西母羊血清标本的孕酮浓度.发现妊娠母羊的孕酮浓度(1.89ng/ml)高于未妊娠母羊(0.34ng/ml).依据血清孕酮量作出的妊娠诊断,通过产羔得到证实(以特定期间高于1ng/ml的孕酮量作为妊娠指标).此种诊断的准确率为90%以上.60月龄母羊的孕酮浓度2.65ng/ml),比24月龄母羊的孕酮浓度(1.66nc/ml)更高,但不同体重组母羊的血清孕酮差异不显著.故阿华西母羊配种后16~20日的血清孕酮定量分析适宜于早期妊娠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一)选育良种 獭兔按血统分为美系、德系和法系.由于培育条件和方向不同,三个品系各有特点.美系兔适应性、抗病力和繁殖力高,但体型较小,个体差异较大;德系兔体型大,生长快,但适应性和繁殖力差些;法系兔兼具美系和德系的优点,但引进时间短,引入数量少,仍需加强选育和适应性锻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关中奶山羊公羊血浆睾酮(T)、17β-雌二醇(17β-E_2)、孕酮(P_4)和皮质醇(F)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时期的性欲和精液品质进行了观察。T水平在8~12月份(5.31ng/ml)极显著地高于1~7月份(1.24ng/ml,P<0.001);17β-E_2水平在5~6月份(124.84pg/ml)和10月份(98.87pg/ml)极显著地高于其它月份(51.54pg/ml,P<0.001);P_4水平在10~4月份(107.17pg/ml)明显地低于5~9月份(129.23pg/ml,P<0.01); F水平在9~12月份(10.85ng/ml)极显著地高于3~8月份( 6.74ng/ml,P<0.001);性欲表现在9~12月份比4~7月份明显较强;平均射精量和精子活率在9~3月份均极显著地高于4~8月份;精子畸形率和每次射精精子数在9~1月份与2~8月份相比,其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日粮铜对猪生长性能及血清GH、INS、IGF-I、IGFBP3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用60头断乳"军牧1号"白猪,分成6组,每组10头,分别饲以添加0、100、150、200、250、300 mg/kg铜(硫酸铜)的日粮,进行为期80 d的饲养试验,定期称重、采血,观测铜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GH、INS、IGF-I、IGFBP3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00~300mg/kg铜均能促进仔猪的生长,降低饲料消耗,其中以250mg/kg铜和第40~60天最为显著(P<0.01).高剂量铜能显著提高循环血液中GH、INS、IGF-I、IGFBP3的水平,其中以添加250mg/kg铜水平,于试验期第20~40天最为明显(P<0.01).高铜促生长作用显然是通过促进GH、INS、IGF-I的合成和分泌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温度与饲粮维生素C水平蛋鸭的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2周龄金定鸭216只,温度设低温(2±1)℃和适温(18±1)℃2个水平;饲粮中的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为0、200和800 mg/kg.试验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验鸭.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1)低温使血清维生素C浓度显著降低了27.78%(P<0.05),对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瘦素(Lep)、皮质醇(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时,血清维生素C、IGF-I、Lep水平显著升高(P<0.05),Cort浓度显著降低(P<0.05);3)温度和维生素C的交互作用对Cort的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IGF-I、Lep、IgG和IgA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GH、Ins、维生素C、L3、T4及各个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没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低温影响后备蛋鸭血清维生素C的浓度,但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时,可提高在低温条件下的后备蛋鸭血液维生素C的水平、提高血液中Lep和IGF-I的浓度、增强机体抗氧化和抗寒冷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博州温泉县种畜场利用澳美公羊改进羊群品质取得了初步成效,澳美后代在等级比例、羊毛品质及净毛产量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个羊群的生产性能还较低,尤其是澳美后代的体重与体格都比新疆羊小,这样必然会影响羊群的产毛与产肉性能.因此,今后在导入澳美优点的同时,要尽量保持和发展新疆细毛羊体格大的优点,特别是在以澳新为主选育新型细毛羊的工作中,更要注意体格及体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育肥奶山羊公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7只体重相近[(25.01±3.23)kg]的崂山奶山羊公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饲粮配制参照AFRC(1998)营养需要推荐量,按消化能9.29、10.00、10.70 MJ/kg 3个梯度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9.29 MJ/kg组奶山羊公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3组中10.00 MJ/kg组ADG最高,较9.29 MJ/kg组高138.19%(P<0.05),较10.70 MJ/kg组高19.15%(P>0.05)。10.00、10.70 MJ/kg组料重比显著低于9.29 MJ/kg组(P<0.05),前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奶山羊公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3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9.29 MJ/kg组奶山羊公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10.00、10.70 MJ/kg组(P<0.05),血清葡萄糖、白蛋白、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10.00 MJ/kg组(P<0.05)。由以上结果并考虑饲养成本可知,奶山羊公羊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0.00 MJ/kg。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壳聚糖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和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试验选择60日龄大白×长白×VI系杂交仔猪96头,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进行为期21 d的饲养试验。4种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 .01 %、0 .05 %、0.1 %的壳聚糖配制而成。结果表明,壳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呈二次剂量依赖关系,添加0 .01 %~0 .05 %壳聚糖能够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增重耗料比,并可提高仔猪血清中IGF-Ι和GH含量。而添加更高水平时生长性能却有下降趋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初步得出,0 .01 %~0 .05 %为壳聚糖在仔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半干旱地区不同生育期菊芋的生长特征和气体交换特性,加快菊芋高产品系选育进程。本文以菊芋块茎高产品系(LZJ004和LZJ119)和低产品系(LZJ018和LZJ188)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菊芋品系生长表型和光合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各生育期菊芋高产品系株高、节长、叶片数及叶面积均高于低产品系。高产品系在花冠直径、花托直径、舌状花花瓣数量和花瓣长度方面分别比低产品系大44.94%、8.26%、12.11%和24.79%。高产品系净光合速率(Pn)高于低产品系。高产品系水分利用效率WUE(除根茎形成期外)高于低产品系,且整个生育期内高产品系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不大。另外,菊芋高产品系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对大气饱和水蒸汽压差(VPD)变化的敏感性小于低产品系。在整个生育期,菊芋高产品系表现出强的生长势和低的干旱胁迫敏感性,从而保证了地下块茎产量的高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