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改进及疗效.方法:对Hautmann设计的回肠代膀胱术进行改进,应用于11例膀胱癌根治术的尿流重建.离回盲部20 cm截取长50 cm回肠段,呈M形排列,先浆肌层连续缝合,再阻断血供后将肠管对系膜缘纵行切开,作全层连续缝合成球形代膀胱;输尿管不作粘膜下隧道移植,而是乳头状直接缝合于两上角,伸入代膀胱1 cm,尿道与最低处耳状肠片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 h,术后平均随访25月,排尿11例白天自控,9例夜间自控,10例排尿造影无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吻合口漏1例,无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进后的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少,无返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经尿道切除表浅膀胱肿瘤48例,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MMC)2a,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38例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48例均成功经尿道手术切除膀胱肿瘤。2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术后发生尿道狭窄3例。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利用吡柔比星(THP)作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方法:2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1周始定期用THP(30mg/40mL)作40min多体位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4次。其后每2周1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a。结果:经1a随访,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7.6%,仅4例出现轻微局部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并术后灌注治疗及预防浅型膀胱肿瘤复发体会。方法:对45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5~1.0cm,深达浅肌层。术后第1周开始用羟基喜树碱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4周1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随访6月~3年,复发9例,复发率20.0%。结论:经尿道电切并术后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较好的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TURBT加膀胱灌注THP治疗的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URBT,瘤体一次性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灌注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膀胱刺激症状、局部黏膜轻度充血、肉眼血尿,均对症处理后治愈;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2.5个月,复发率为18.87%(10/53),复发者均再次行TURBT。结论 TURBT联合膀胱灌注THP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好、复发率低,有利于掌握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微小癌4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1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46例。结果:术前正确诊断7例,术中诊断16例。2l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除,8例行一叶全切及对侧次全切除,7例行联合根治术,6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一侧叶全切除术,l例行一侧叶次全切除术,l例行甲状腺全切除;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6例,混合癌l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癌2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微小癌的关系密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中应想到并存微小癌的可能;就单纯微小癌的治疗来讲,行单侧叶及块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6例膀胱癌切除全膀胱后用人工回肠结肠袋与后尿道吻合以置换膀胱。6例术后均能自控排尿,每2~4h排尿一次,每次200~400ml,无尿失禁现象。效果满意。避免患者下腹造口、尿路改道以及日夜使用尿袋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经尿道电切术(TURP)对高危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7例高危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采用TUVP联合TURP治疗.结果 切除前列腺组织10~55g,平均38.9 g.术后均一次性解除后尿道梗阻,最大尿流率从术前(5.8±3.0)mL/s升至(16.8±4.4)mL/s,残余尿从术前的(135.1±25.3)mL降至(20.2±6.4)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3.5±5.5)分降至术后的(8.5±1.6)分.生活质量评分从术前(4.9±0.9)分降至术后的(1.5±0.8)分.术前术后各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高危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TUIP联合TURP可有效、迅速改善后尿道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表浅膀胱癌的治疗主要采用经尿道切除或经膀胱开放手术.但是,切除后50%以上的病人在2年内肿瘤复发,远期复发率几乎是100%.应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1].赵勇等报道了3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其复发率分别为241%、200%、88%[2].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在专业文献中多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在32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中,有意识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取术中保温、低压灌洗,保证术后睡眠、留置止痛泵、术后尽早拔除尿管等措施,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指标。结果328例中无1例发生寒战,1例出现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2例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相关文献报道。术后1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住院时间为(11.03±1.97)d,住院费用为(12664.32±245.93)元。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TURP术围手术期的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并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的4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护理。结果:48例随访12~24个月,无肿瘤复发45例(93.8%),复发3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以丝裂霉素C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悉心的护理,有助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间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检为桥本甲状腺炎34例临床资料。结果:34倒桥本甲状腺炎中5例与术前诊断符合,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10例;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或次金切术18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或次金切术7例,单侧甲状腺全切术4例。单侧甲状腺金切+对侧次全切术5例;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10例,8冽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术后并发声嘶1例,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复发1侧。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术前诊断困难且常与其它甲状腺疾病并存,手术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术中须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术后应随访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素以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因肾盂癌或输尿管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其中38例患者行经腹腹腔镜下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A组),手术采用4孔改良体位,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中上段切除,然后变换操作通道,镜头转向盆腔行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套状切除;40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患侧肾+输尿管切除+开放膀胱袖套状切除术(B组),先采用三孔法后腹腔镜下切除肾脏及大部分输尿管,再换取平卧位,于患侧下腹部取斜切口行膀胱袖套状切除。患者术后均予以膀胱灌注或全身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尿路上皮癌。A组手术时间(125.3±45.4)min、手术失血量(70.5±56.6)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1.6)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2±1.8)d、术后住院时间(6.9±1.9)d; B组手术时间(160.4±67.5)min、手术失血量(112.3±84.9)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7±1.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5±1.1)d、术后住院时间(7.3±1.7)。A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6~48月,随访期间,A组1例患者出现膀胱内复发,B组2例患者出现膀胱内复发。结论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控瘤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微小癌发病率为1.27%。3例术前彩超提示一侧腺叶小结节,警惕恶变,术中发现病灶经冰冻切片证实后行一侧全切加另一侧次全切除;13例术前彩超未见结节,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未及结节,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均未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1-8a(平均4.5a),均未见甲亢或甲状腺癌复发。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易漏诊,发现甲状腺结节应警惕合并甲癌可能性。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对治疗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后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保持冲洗管道通畅,术后1周进行规律的THP膀胱灌注治疗。结果36例患者顺利配合手术,术后定时接受灌注治疗,自觉按时复诊,24例治愈,9例症状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91.7%。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THP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配合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科学的健康指导及术后规律的膀胱灌注,是治愈腺性膀胱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11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7.5±0.8 h、610.3±12.5 m L,术后30~42 d均恢复控尿功能。术后21 d静脉尿路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术后3个月尿动力检查显示尿流曲线呈持续型8例,间歇型3例。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安全可行,控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以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36例腺性膀胱炎。结果:36例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24例治愈(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治愈率66.7%;9例显效(症状缓解),显效率25.0%。治愈和显效总数为33例,总有效率91.7%。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52例患者的麻醉管理进行分析,探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资料,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循环系疾病46例,心电图异常者16例,肺部疾患者18例。腰硬联合麻醉27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24例,全麻醉1例。术前及术中M受体阻滞剂使用者139例。术后情绪异常者11例,膀胱痉挛者70例。结论:患者术后镇痛不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方案有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25岁,已婚.2002年1月10日来本院性病科就诊.主诉半月前做双眼皮术拆线后,右眼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术前曾有不洁性交史.体检: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阴部红肿,有黄色分泌物流出.分别取眼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培养阳性.诊断:淋菌性眼炎,淋菌性阴道炎.治疗:给予头孢曲松纳1g*d-1肌肉注射,连用7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部后,滴氧氟沙星眼液.1周后复诊,症状及体征消失,眼结膜拭子及宫颈分泌物球菌培养均阴性.随访2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1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切除淋巴结范围不同,分为A组:9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187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组:34例,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的差异。结果:永久性声带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在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1.6%,在A组和C组均为0。暂时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A组、B组分别为7.1%、8.0%,比C组的2.9%要高。暂时性低钙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8.4%、34.2%和5.9%。各组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A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例,B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肺转移1例,C组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手术清扫的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结合患者癌灶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单侧或者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