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产妇共89例,其中行B-Lynch缝合的34例设为A组;未行B—Lynch缝合、用其他传统方法治疗者的55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二次手术和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是(729.7±306.7)mL和(43.6±7.7)min,明显低于B组的(1235.6±637.6)mL和(55.6±17.2)min(P〈0.01);两组二次手术、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可有效减少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单胎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使用垂体后叶素组(观察组)和使用缩宫素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孕产妇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使用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垂体后叶素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疗效优于缩宫素,且安全可靠,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列克防治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产妇在胎儿娩、胎盘剥离后均给予缩宫素联合宫腔填纱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加用安列克多点注射治疗,对比2组产妇术中、产后2、24h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产后2、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前、产后2h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应用安列克多点注射可迅速控制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宫捆绑术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取子宫捆绑术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不同术式产妇在手术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的差异和子宫捆绑术组产妇在手术前后的单位时间出血量、生命征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虽然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其保宫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两组的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明显改善(P〈0.01)且心率下降(P〈0.05),但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捆绑术是处理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术后促进康复程序(ERAS)对择期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ERAS组应用ERAS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末梢血微量血糖、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乳汁分泌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AS组术后末梢血微量血糖(5.17±0.72)mmol/L,低于对照组(6.78±0.92)mmol/L(P<0.05);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8±3.98)h及住院天数(5.4±0.50)d较对照组(40.28±5.32)h(、7.1±0.84)d明显缩短(P<0.01);ERAS组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ERAS组(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应用ERAS,能促进术后的康复且有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脑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开窗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且具备保留输卵管指征 2 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 =14 2 ,术中应用脑垂体后叶素止血 )和对照组 (n =13 4,直接用纱布压迫止血 ) ,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2 .3 4± 0 .5 8)vs ( 5 .79± 1.12 )min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出血量 ( 5 .2 7± 0 .75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 ( 13 .5 6± 1.15 )mL(P <0 .0 1) ;观察组手术时间 ( 2 6.89±10 .74)min ,对照组为 ( 3 4.0 1± 8.47)min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术后 2d内体温 >3 8℃ 2例 ,对照组 11例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用于输卵管妊娠开窗术创面止血效果显著 ,出血量少 ,缩短了压迫止血时间、手术时间 ,副作用小 ,应用简便 ,费用少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对产妇的康复及其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本组200例产妇均为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住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名。A组按术后6h进食,B组按肛门排气后进食。饮食为清淡流食,免奶糖及易产气食物。观察两组产妇肛门排气,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情况,还有产妇的心理及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8±1.05)h,明显短于B组的(29.5±1.12)h,A组1-6h泌乳及纯母乳喂养情况、产后心理状况及体力恢复均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进食可加速产妇肛门排气,乳汁分泌,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宫腔填塞联合水囊压迫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救治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采用宫腔填塞联合水囊压迫止血的3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为观察组,采取8字缝合加B-Lynch缝合术止血的2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DIC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2±15.3)min,产后出血量为(1050±358) 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83.5±23.6)min,产后出血量为(2023±527)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的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填塞联合水囊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应用开塞露的效果.方法 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对照组不作此项处理.对比两组的产程平均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2h出血量、产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 第二产程<30 min者及产后2h出血量<100m1者均以观察组为多(P<0.01);观察组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5% vs 5.0%,P<0.01).结论 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可以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2h出血量和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20例.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剂量为0.1 U/min,之后不再调整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 μg/(kg·min).两组患者输液量、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调整.记录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6、12、18、24h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肌酐、尿量等数据.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垂体后叶素组患者的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比去甲肾上腺素组低(P<0.01或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肌酐值、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明显升高血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12例(第二产程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头位非第二产程剖宫产9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和出血原因。结果第二产程组的出血发生率为15.6%(33/212),术中出血量为(378±252)mL,对照组则分别为5.4%(50/930)和(309±21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组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4.5%、3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和12.0%(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程观察和评估、处理好围手术期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道肉阜环切联合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对尿道肉阜的治疗效果.方法 接受尿道肉阜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尿道外口黏膜环切术,观察组采用尿道肉阜环切加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3.8) min vs (44.3±5.8) min,(58.3±5.2) mL vs (98.5±11.4) mL,P<0.01],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6.8% vs 71.4%,P<0.05).结论 尿道肉阜环切联合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治疗尿道肉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欣母沛组(n=38),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欣母沛组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产后24 h出血量欣母沛组为(453.5±172.4)m L,对照组为(562.3±243.6)m L。欣母沛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减少使用一次性高值器械,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费用。方法同时期内124例需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改进VATS组)63例和对照组(常规VATS组)61例。实验组在镜下对肺血管的处理大部分采用结扎及缝扎的方法、支气管残端酌情采用连续缝合处理,手术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高值器械;对照组在镜下对肺血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完全使用直线型缝合切开器及钉匣等一次性高值器械来处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材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手术耗材费用与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08.8±11.6)min、(6 257.6±1 215.6)元和(27 894.4±869.8)元,对照组则分别为(118.2±12.3)min、(13 685.4±568.5)元和(34 687.8±668.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和良好解剖经验的情况下,通过改进常规VATS手术技术,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高值器械的手术方法是可行的,达到了明显降低手术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术后4 h开始在产后3 d内施行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的;两组术后48 h泌乳量情况显示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2、3天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2例剖宫产后再孕产妇,要求阴道试产的56例产妇为研究组(A组),行再次剖宫产产妇56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并分析研究组阴道试产成功与失败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及新生儿体质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阴道试产成功率达78.57%。结论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剖宫产再孕选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控式牵引脐带法对第三产程及孕妇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820例住院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0例。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采用有控式牵拉脐带法娩出胎盘,对照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等到出现胎盘剥离征象时牵引脐带娩出胎盘。两组防止产后出血的措施相同。比较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7.71±2.56)min和(117.01±35.81)mL,对照组则分别为(15.29±5.35)min和(217.33±76.1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胎盘缺损和急性子宫内翻等并发症。结论有控式牵拉脐带法能有效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钙剂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妇缩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以期为下一步对产妇缩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在2008年4月~2012年6月入住妇产科的具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钙剂预防治疗,实验组应用钙剂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治疗.观察患者在产后30min、2h、24h的出血量.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 出血量<900ml者,实验组有46例,对照组有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在900~1 500ml之间者,实验组25例,对照组31例;出血量1 500~2 000ml者,实验组23例,对照组33例;出血量2 000~2 500ml者,实验组2例,对照组6例.两组出血量构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10,P=0.05).治疗30min后,实验组出血量(861.6±241.3)ml,对照组出血量(760.3±213.2)ml;治疗2h后,实验组出血量(149.3±111.1)ml,对照组出血量(449.2±231.3) ml;治疗24h后,实验组出血量(49.5±10.2)ml,对照组出血量(245.1±43.2)ml.实验组出血量随时间减少的幅度大干对照组.结论 应用钙剂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有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的母乳喂养姿势对产妇舒适度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坐位母乳喂养,观察组产妇采用侧卧位母乳喂养。评估两组产妇的舒适度(包括切口疼痛、乳头疼痛、烦躁情绪和睡眠质量)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佳者1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例(P〈0.01),且切口疼痛、乳头疼痛、烦躁情绪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均为Ⅰ期愈合;对照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84例,Ⅱ期愈合48例,Ⅲ期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1.138,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以侧卧位母乳喂养可明显减轻产妇手术切口疼痛、乳头疼痛,缓解烦躁情绪,改善睡眠,同时也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5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手术室麻醉后手术前留置尿管,B组患者术晨麻醉前在病房留置尿管。结果 A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在过床后15、30 min均低于B组(P〈0.01)。B组各时间点间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过床后60 min时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麻醉后留置尿管,麻醉前留置尿管能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