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来甜龙竹1年生、2年生、3年生3个龄级立竹不同径级地上部分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竹地上竹秆、枝条和叶片含水率明显高于2年生和3年生竹;同龄竹比较,竹秆含水率最高;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马来甜龙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经生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可利用胸径和秆高估算立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撑麻7号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成林撑麻7号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竹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竹叶含水率不受竹龄影响,1年生、2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3年生、4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叶、竹枝、竹秆;构建了不同年龄单株立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立竹胸径的数学优化模型,进而分析知竹林中2年生立竹生物量占竹林总生物量最大47.0%,3年生、4年生立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竹林立竹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其中竹秆占竹林总生物量的72.9%。  相似文献   

3.
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立竹生态构件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县竹类植物园研究了1~3年生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和主要生态构件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立竹地上部分器官含水率为竹叶>竹枝>竹秆,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立竹竹叶含水率无显著差异;1~3 a立竹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竹秆>竹枝>竹叶,竹秆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呈"V"型变化,竹枝、竹叶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器官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立竹胸径、全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模拟;立竹壁厚率从竹秆基部到顶部呈高—低—高分布规律,与立竹胸径、立竹全高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与立竹胸径的关系方程式为AWT=0.2899-0.0539D+0.0041D2。  相似文献   

4.
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头典竹1a、2a、3a及〉3a4个龄级立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a生大头典竹竹秆与枝条含水率最高,随着竹龄的增长秆和枝含水率逐渐下降,以秆含水率下降最明显。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枝条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升高。各龄级立竹胸径、全高均与地上器官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相对生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可用以估算大头典竹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苦竹笋材兼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苦竹林丰产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笋材兼用集约经营苦竹林中进行了林分结构和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地上部分器官含水率降低,1~2 a立竹器官含水率竹叶>竹枝>竹秆;1~2 a单株立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与立竹胸径呈线性或二项式关系,1 a立竹竹秆>竹叶>竹枝,2 a立竹竹秆>竹枝>竹叶,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竹秆生物量比例降低,竹枝、竹叶生物量比例提高;1~2 a立竹和林分的器官生物量比例竹秆>竹枝>竹叶,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苏麻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竹笋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麻竹地上部分各构件间含水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立竹地上部分构件间的含水率亦存在极显著差异;立竹地上各部位生物量分配表现为秆 > 枝条 > 叶片,相同部位不同年龄立竹生物量以2年生竹为最低,1年生竹最高;立竹秆生物量及立竹总生物量与胸径、株高之间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于估计苏麻竹的地上生物量;苏麻竹笋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并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能够满足食用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苏麻竹的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立竹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年生立竹为竹秆>竹叶>竹枝,2年生立竹为竹叶>竹秆>竹枝,2年生立竹竹秆和竹叶生物量分配比例较1年生立竹分别极显著减少和增加,而竹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著变化。2年生立竹各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立竹全高、枝下高、枝盘数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立竹胸径对立竹构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起着决定作用,两者具有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四季竹在资源分配时对竹叶构件的倾斜有利于种群对已占领生境的巩固和新生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永安市,采取标准地法对2~5年生橄榄竹的地上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竹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45.5%、47.45%、55.65%,并随着竹龄增加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橄榄竹秆生物量自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近基部第1段(竹高1.5 m段)生物量占总秆重比重最大,达26.0%;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大小排序为:竹秆竹枝竹叶;成竹生长在4年生时竹秆生物量达最大值,5年生时竹枝、竹叶的生物量达最大值,可进行竹材的采伐利用。采用线性、乘幂函数对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与胸径进行回归拟合,其相关系数均达0.84以上,可用于估算橄榄竹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运用标准竹和间接收获法来测定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析了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析了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部分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竹秆各段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竹秆最高,2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枝为最高;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部分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竹秆各段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竹秆最高,2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枝为最高;12年生鲜、干生物量的分配以秆为最高;12年生鲜、干生物量的分配以秆为最高;12年生竹秆含水率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竹秆鲜、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从秆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运用线性函数拟合秆生物量数学模型的相关性较高,可以用来估算12年生竹秆含水率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竹秆鲜、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从秆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运用线性函数拟合秆生物量数学模型的相关性较高,可以用来估算12年生浙南绿竹竹秆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