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近年上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稻曲病上升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该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为指导全县水稻生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贺州市秋植红瓜子枯萎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瓜子是葫芦科西瓜属中的栽培种,为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贺州市素有种植习惯,其中信都红瓜子以色红、粒大、壳薄、肉厚、味香而闻名,产品远销粤、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近年来随着农业优化结构的调整,红瓜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达4000hm2,其中秋植2670hm2,成为本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近年来秋植红瓜子枯萎病发生严重,特别是2002年,病田率达75%,病株率15%~20%,重者达60%以上,损失巨大。为了防止因发生枯萎病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和调查观察,对其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1症状枯萎病系1种土传病害,由西瓜尖…  相似文献   

3.
渝水区地处赣中偏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复种面积5万hm2以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相似文献   

4.
方山柿是永康人民经历代选择后形成的地方传统名果,品质居浙江省柿类之首,有很强的区域性。近年,对方山柿主产区新楼和部分新区调查,炭疽病已遍及全市各柿园,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柿树正常生长和结果,尤其对幼树树冠的扩大及柿树产量、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经对其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及综合治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病原及症状该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侵染而致病。主要为害方山柿新梢、果实,也为害叶片,以新梢感病最早。新梢染病最初出现黑色小圆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子带菌、气候条件适宜,品种不抗病、施药管理不对路等原因,荆门市1998年中稻白叶枯病重发生。在治理上,采取加强测报,搞好化学防治,把好种子关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苏北沿海区近年来粳稻恶苗病重发这一现况,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了建立无病留种田和进行种子处理等关键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麦是我市夏熟作物主要种类之一,常年种植33万亩,以二棱大麦为主。近年条纹病日趋严重,据调查1996年全市病穗率平均12.86%,1997年19.32%,部分田块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着大麦产量的提高,为摸清其发病原因,积极采取防治对策,于1997...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对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射阳县地处沿海,为粮棉夹作地区,常年种植水稻30000hm^2以上,水稻恶苗病历史是射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自90年代以来,通过对稻种进行药剂处理,水稻恶苗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在射阳县回升迅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据该站1999年度普查:一般田块病株率0%-3%,少数重的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1-3成;2000年,病株率明显高于1999年度,一般田块病株率0%-8%,少数特别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45%以上,产量损失预计达4-5成左右,该病已成为射阳县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葡萄白腐病重发原因进行全面调查,提出了防治时策,并选用4种农药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福星EC和50%环唑ME 7 500倍液喷雾,防效好,连喷3次,药后20 d防效达100%,10%苯醚甲环唑WG 3 000倍液、12.5%戊唑醇ME 1 875倍液防效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全国最大的红橘产区在三峡库区,万州红橘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三峡库区之首,种植面积1.5万hm2左右,产量在17万t以上,且万州红橘是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由于三峡库区建成蓄水,气候条件变化,部分红橘树逐渐衰老和病菌抗药性增强等,使多年处于次要病害的柑橘疮痂病  相似文献   

13.
自 1 997年以来 ,缙云县单季稻区恶苗病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 ,发病株率不断上升。 1 998年发病面积为50 0hm2 ,占全县单季稻总面积的 1 0 %左右 ,一般田块病株率为 3 %~ 5%,1 999年发病面积扩大到 2 0 0 0hm2 ,占总面积的 50 %以上 ,发病株率一般为 1 0 %~2 5%,严重的高达 3 0 %~ 50 %,甚至出现毁种 ,重播常规稻 ,已严重威胁到单季稻产量的提高。为此 ,我们于1 998~ 1 999年开展了单季稻恶苗病发病因子与防治对策的专题调查和试验研究 ,现将主要结果综述如下。1 重发原因分析1 .1 品种感病性 不同水稻类型 ,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性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商洛市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正大12等高感玉米品种的连年种植,是玉米大斑病重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夏、秋季降雨偏多、气候凉爽,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推广种植陕单22等高抗品种,对预防大斑病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在滑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薯农对马铃薯病害预防意识淡薄,致使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普遍,发病较重。一般病田病株率10%~15%,重则达30%以上,对马铃薯产量有一定影响。笔者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重发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叶永发 《江西植保》2006,29(3):120-121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主要病因是由于稻株缺钾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福建沙县稻区连年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当地农民不知具体病因,有的农民盲目地喷杀菌剂防治,有的农民以为是种子质量问题,也有的农民以为是肥料质量问题,因此纷纷投诉至县农业执法大队,县农业执法大队及时组织农技、植保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察看病情,笔者因此随队多次深入田间进行病情诊断,经实地察看、病状分析、走访农户,最后匀确诊为水稻赤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稻曲病在全国呈现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特点。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南部稻区发生较为突出,且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分析认为,天气条件、水稻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为此,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加强抗病品种培育、加强水肥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县三化螟的回升势头大增,尤其是1990年,回升更猛。据调查:1988年每亩三化螟幼虫越冬基数只有100~200头;1989年400~500头,1990年猛增到1200~1500头,1991年达2100~3500头。由于这一害虫的回升,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水稻因受三化螟为害损失的稻谷约4万公斤,1989年达20万公斤,1990年猛增到47.5万公斤,其中以第四代为害最重.1990年9月10日,我们在本县聂桥乡调查,每亩有卵块一般在30~40块,高的60~70块,9月24日在米粮铺乡前山村调查,防治较好的田块自穗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时2004年荆门市中稻稻曲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中稻品种(系)的抗耐性,防治上的误区是导致中稻稻曲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