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坡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坡耕地以抗蚀性较弱的紫色土为主,坡耕地养分流失是造成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查明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及坡度的影响,研究了玉米—小麦轮作周期内不同坡度(7°,10°,18°)的 径流小区降雨产流及氮素地表径流输出的形态及通量.结果表明:在降雨集中期(6~8,10~11月)地表径流量与降 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径流量受坡度的影响明显,18°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是7°小区的2~3倍.坡度对径流 中氮的质量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对氮素流失通量影响显著(p<0.05),累积氮素流失量为18°>10°>7°.坡耕地氮 素流失以颗粒态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50.0%~67.3%.可见,坡度对三峡库区坡耕地氮素流失具有较大影响, 通过坡改梯等措施降低坡耕地坡度和避免陡坡种植能有效控制库区坡耕地氮素流失.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田土壤地下淋溶氮磷流失系数测算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8个农田土壤地下淋溶监测点淋溶水中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初步得出了甘肃省农田土壤地下淋溶氮、磷流失系数,总氮流失系数为0.19%~153.3%,总磷流失系数为0.0011%~0.32%。氮素在土壤中淋失量相对较大,磷素淋失量相对较小。常规处理淋溶条件下,总氮流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  相似文献   

3.
四川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渗漏迁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玉米季不同施肥试验田渗漏水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在天然降雨时渗漏水的产流规律及土壤磷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渗漏水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与雨强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暴雨下渗漏水中的DTP及PO34--P含量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二次波峰规律。不同的施肥条件显著影响渗漏水的DTP含量,NP处理最高,DTP含量达到了0.047mg·L-1。PO43--P是DTP的主要组成形态,占了DTP的62%~85%。不同施肥处理渗漏水的DTP迁移总量为4.0~7.5g·hm-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桑树篱配置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桑树复合系统(农桑系统)地上、地下径流与磷素流失的影响,优化农桑系统配置、减少磷素流失,本研究建立野外15°径流小区(长9 m×宽3 m),设置等高种植的一带桑(T1)、两带桑(T2)、三带桑(T3)与无桑树篱(CK) 4种处理,连续监测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径流小区地表径流(地上)、壤中流(地下)及磷素流失形态与数量。结果表明:三带桑、两带桑和一带桑处理下,地上与地下总径流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286.6 mm)分别显著减少62%、33%和21%;壤中流总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226.3 mm)分别显著降低69%、37%与26%,4种处理壤中流占径流总量比例为63%~79%。三带桑和两带桑地表径流相比无桑树篱处理分别显著减少33%与18%,一带桑与无桑树篱处理无显著差异。三带桑通过地上与地下径流损失的磷素总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9 kg·hm-2)显著减少61%,一带桑和两带桑与无桑树篱处理无显著差异;三带桑和两带桑通过壤中流损失的磷素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5 kg·hm-2)分别显著减少78%和34%,4种处理经壤中流造成的磷素损失量占磷素损失总量的44%~69%;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4 kg·hm-2),三带桑随地表径流损失的磷素显著减少40%,但一带桑和两带桑处理磷素损失量却分别增加21%和25%。从不同磷素流失形态来看,可溶性磷占比40%~53%,颗粒态磷占比47%~60%,不同处理可溶性磷与颗粒态磷量差异不显著。各桑树篱处理对榨菜经济产量均无显著影响;除一带桑处理外,两带桑与三带桑处理春玉米经济产量分别显著降低10%和13%。研究表明,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的主要损失途径,坡耕地土壤磷素主要通过地表径流以颗粒态磷的形式流失。三带桑防治磷素流失效果非常突出且不影响榨菜经济产量,但小幅度降低了玉米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5.
小麦氮磷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监测旱地农田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动向,研究施肥量与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试验小区0~300 cm土壤剖面中,每20 cm深度取一个土样,1 mol?L-1 KCl浸提后以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单施氮肥土壤硝态氮累积峰出现在80~100 cm土层和300 cm以下土层,当施氮量达到180 kg?hm-2?a-1时,0~3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相当于8年的施氮量。单施磷肥对土壤硝态氮分布无影响;氮、磷肥配施时,施氮量增加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配施磷肥后可以减少硝态氮累积量,且施氮量越大减少的越多。过量施用氮肥,即使配施磷肥,硝态氮也能发生淋溶并在100~120 cm和240~260 cm土层附近累积;二次多项式回归能够较好地反映氮、磷施用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结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硝态氮大量淋溶并形成两个累积峰,科学合理地配施磷肥可以减少硝态氮淋失;旱地麦田长期施用最大产量施肥量,可能导致硝态氮大量累积在土壤深层。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紫色土约30%为酸性.土壤酸性赋予其与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磷淋溶特征不同.为研究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本研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过磷酸钙用量(0,1.006,2.515,4.527,6.036g/盆)对酸性紫色土磷淋溶及玉米生物量、磷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紫色土(旱地)自身磷淋溶量较高,达164.6μg/盆,施入少量磷肥,各形态磷淋溶量显著增加,但当施磷量达到2.515g/盆(即农户普遍磷用量87kg/km2)以上时,磷淋溶量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下降—升高—稳定趋势.土壤总磷淋溶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玉米7~8叶期是溶解性磷和正磷酸盐淋溶高峰期,之后随玉米的生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颗粒态磷是土壤磷淋溶的主要形态;溶解性有机磷是溶解态磷淋溶最主要的形态.本研究中,当地农民普遍施磷水平I2(2.515g/盆)为磷淋溶最低处理,但磷肥利用率仍然很低,仅为14.7%.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系统氮磷收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流域农田土壤系统在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内的氮磷收支状况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均收入(以纯氮或纯磷计)分别为816和115 kg/(hm2.a),支出分别为462和32 kg/(hm2.a),盈余量分别为354和83 kg/(hm2.a).化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人畜排泄物及生活污水是农田土壤系统氮磷的主要输入源,它们对氮素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72.3%,14.7%和8.1%,对磷素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82.9%,9.2%和7.4%.作物收获是流域农田土壤系统氮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46.2%和98.0%.径流输出分别占氮磷输出的3.5%和2.0%,氮磷化肥径流流失分别占其投入的2.7%和0.7%.在研究流域内的三种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榨菜对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的影响最大,其对氮磷盈余的贡献率分别为61.9%和79.9%;其次为玉米,对氮磷盈余的贡献率分别为32.8%和19.9%;水稻对氮磷平衡的贡献率分别为5.3%和0.2%.因此,合理配施各种来源的肥料、降低旱作系统(榨菜和玉米)土壤的氮磷盈余量是减少流域农业活动对环...  相似文献   

8.
淋溶对畜禽粪便释放氮磷面源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淋溶条件下,分别对施入的猪粪(ZF)、牛粪(NF)、鸡粪(JF)中TN,TP的流失进行定量化;估算畜禽粪便的施用量与淋溶量对TN,TP的释放量、释放速率、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TN,TP的释放量而言,施用量以及淋溶量越大,则累积释放量也就越大;3种畜禽粪便对TN,TP的释放速率的影响为TN>TP.对于TN,由大到小依次为:猪粪,牛粪,鸡粪;而对于TP,由大到小依次为:猪粪,鸡粪,牛粪;对释放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猪粪,牛粪,鸡粪;且粪便施用量相同时淋溶量高的释放率高,淋溶量相同时施入量低的释放率高.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泥沙中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处理、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单施化肥、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单施化肥横坡垄作5种施肥水平,采用径流小区定点监测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泥沙中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各施肥水平下土壤表层养分质量百分比有一定程度增加,泥沙养分均发生富集现象,横坡垄作养分富集比小于顺坡耕作,复合施用农家肥化肥有效养分富集比大于全量养分,单一施用化肥全量养分富集比明显大于有效养分,且养分富集比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各施肥水平下,泥沙流失仅占0.34~6.21%;磷素流失中泥沙流失占78.80~84.83%,磷素流失以泥沙为主.从相对流失系数来看:氮的流失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磷的流失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横坡垄作、单施化肥、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磷淋溶“阈值”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期 (2 4年 )不同施肥土壤中磷淋溶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耕层 Ca Cl2 - P和 Water- P的含量远比 Olsen- P要小得多 ,可以淋溶的磷素含量普遍较低 ;长期施用厩肥和化肥加秸秆并休闲的土壤更易发生磷素淋溶 ;Ca Cl2 - P和 Water- P之间以及 Water- P和 Olsen- P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土壤耕层中 Olsen- P含量达 2 3mg/ kg,是该土壤发生磷素淋溶的“阈值”。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澎溪河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渠马、高阳、黄石和双江桥4个断面水体中总磷、溶解态磷和活性磷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总磷和其他4种形态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澎溪河水体总磷、溶解态磷、活性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66~0.129、0.033~0.118、0.013~0.094 mg/L。3种形态磷的分布和相对含量都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溶解态磷和活性磷的浓度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澎溪河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0.6~1.0mg/g,其值与长江干流万州段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相近,小于澎溪河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中总磷含量。双江桥断面沉积物样品中总磷含量高于其他3个断面。SMT(标准测量和测试)法逐级提取数据表明,澎溪河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状态为无机磷,磷灰石态磷次之,有机磷和非磷灰石磷所占比例较低。澎溪河上游渠马、高阳断面沉积物中非磷灰石磷占总磷的比例高于下游双江桥断面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余顺慧  邓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1-12004
在分析长江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养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峡库区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养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pH、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并进一步对不同土壤养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均为酸性,表层土壤的pH值相对较低,且具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各恢复措施下均以0~20 cm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对照裸地相比,栾树+黄花槐、生物埂和封山育林措施土壤有机质明显提高;土壤全磷含量分布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波动较大;土壤碱解氮除传统农作和对照裸地外,其余各措施则表现出表聚现象,且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减趋势;除对照裸地外,有效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以生物埂措施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各恢复措施下土壤养分的综合效应评价显示:栾树+黄花槐最大,为2.308;裸地最小,为-2.667.综合来看,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适宜的恢复措施能够维持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61-2009年三峡库区32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同期西太平洋副副热高压脊线指数资料,采用功率谱等常规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49年来三峡库区的气温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变化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多层次演变特征,存在2~4,8和16a左右的周期振荡.三峡库区气温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指数存在着不同尺度的共振周期,两者在6~7和16~26a尺度周期上表现为负相关;8~15和27a以上尺度周期上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遥感模型预测森林蓄积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了遥感特征因子、地形特征因子、郁闭度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了森林蓄积量遥感预测模型,生成了三峡库区森林蓄积量空间等级分布图,并与地面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最佳主成分数为3,且郁闭度、海拔、坡度、TM1、TM2、TM3、TM4、TM5、TM7、NDVI、RVI、TM7/TM3、TM4×TM3/TM2、亮度和湿度为预测森林蓄积量的入选变量;森林蓄积量预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524,相对误差为7.33%,均方根误差为1.763m3;利用该模型计算出三峡库区森林总蓄积量约为1.12亿m3,总体预测精度达到89.58%。研究结果为提高森林蓄积量遥感预测的精度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大面积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三峡库区事故型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系统,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峡库区水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估及决策提供支持。【方法】采用GIS技术以及Silverlight技术的有效集成,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B/S架构,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和ArcGIS Server 9.3.1为开发平台,构建三峡库区事故型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系统,并对其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解决了风险源分级方法、敏感目标分级方法和风险分区方法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三峡库区事故型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具备数据管理查询、风险源及敏感目标分级评估、风险分区评估等多种空间辅助决策功能,可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基本的GIS功能及风险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操纵理论,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经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消落区紫色土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典的批培养法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区紫色土中砷的吸附一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紫色土对砷的吸附一解吸等温曲线相似,等温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三种紫色土对砷的最大吸附量(Qm)依次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对砷的固定和缓冲能力均强于石灰性紫色土;三种紫色土吸附砷的解吸量分别与相应的吸附量(q)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9051~0.9142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的壳斗科植物十分丰富,在森林植被的阔叶林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市有壳斗科植物6属55种,其生活型均为乔木,其中常绿乔木37种,落叶乔木18种.空间水平分布以大娄山、大巴山、武陵山为主.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8种,1200m以上的20种,1200m上下都有的27种.以壳斗植物为建群种的阔叶林有3个植被型15个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