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猪腹股沟阴囊疝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在民间俗称为疝气或通肠猪,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猪腹股沟阴囊疝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腹股沟环闭锁不全或撕裂,导致肠管等脏器脱落到腹股沟及阴囊内。2009年6月17日,我们在学校动物医院接诊了一头曾患有先天性腹股沟阴囊疝的小公猪,初诊为粘连性腹股沟阴囊疝,但经过手术治疗才确诊为小公猪鞘膜积液。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40多年的文献研究和施术体会,笔者就目前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管理技术——小公猪去势中存在的问题,从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两个方面对小公猪去势的切口位置选择、精索断离方法、隐睾、鞘膜内疝、鞘膜外疝及腹股沟前方异位阴囊疝小公猪的手术技巧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是公畜个体发育中腹腔内睾丸降入到阴囊的唯一途径 ,它是一漏斗形的肌肉缝隙 ,位于腹股沟部的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 ,有内外两个口。外口又称皮下环 ,是一裂缝 ,由腹外斜肌的腱膜形成 ,内口也称腹环 ,腹环以腹内斜肌的后缘为前界 ,以腹股沟韧带为后界 ,口呈卵圆形 ,其内是腹膜的延续 ,为腹股沟管 ,此管的延伸是阴囊内膜 (总鞘膜 )。 2 0 kg左右猪的腹股沟管位于耻骨前缘正中两侧的前方 2 cm处 ,距腹中线侧方 2~ 3cm处 ,由于猪的腹股沟管和鞘膜管短而宽 ,猪易发腹股沟阴囊疝及去势后小肠易脱出 ,这是公猪去势中常见的病例。但腹股沟…  相似文献   

4.
猪阴囊疝是小公猪常发的一种外科病,其原因是由于腹股沟管内环过大造成。手术治疗是治疗猪阴囊疝的根本方法。总结十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得出手术治疗猪阴囊疝的技巧是:将猪倒挂保定,将手术部位选在腹股沟处环处,疝囊皮肤用皱襞切开法,用向同一方法旋转总鞘膜管方法闭锁疝轮。采取这些措施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1979—1987年,在去势过程中观察了128头生殖器官畸形的猪,其中公猪阴囊疝68头,公猪隐睾26头,公猪有子宫3头,母猪有睾丸17头,母猪“阴囊”疝14头,现将各种畸形情况及其手术介绍如下。畸形种类一、公猪阴囊疝:68头阴囊疝的公猪中,左侧鞘膜内阴囊疝的37头、右侧鞘膜内阴囊  相似文献   

6.
肠管或网膜通过腹股沟管内口脱入进到鞘膜胫内称阴囊疝。临床上以鞘膜内疝为多见 ,多发生于公猪及幼驹 ,治疗本病根本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手术疗法。以往按常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比较麻烦 ,笔者通过多年摸索采用腹股沟管内皮烟包方式缝合结扎法对小公猪阴囊疝进行阉割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保定术者右手紧抓猪右后肢小腿部 ,倒挂提起 ,且使猪右侧靠近手术者。左手触摸、按压阴囊部使肠管、网膜回复腹腔。再用左手拇指食指从两侧紧捏腹股沟管处包括精索。术者左脚踏猪颈部、右脚踏尾 ,畜主抓两后肢。阴囊部碘酊消毒。2 手术方法左手捏…  相似文献   

7.
1病因腹股沟阴囊疝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多为一侧性,先天性是腹股沟管内环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正常情况下,在受精后80~90天之间,胎儿的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00天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天或出生时,睾丸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至出  相似文献   

8.
做猪阴囊疝手术时,基层兽医人员的通常做法是:术者将病猪横卧保定.只切开阴囊皮肤,不切开总鞘膜。剥离鞘膜.使鞘膜与阴囊皮肤分离至腹股沟管外环处.捻转精索数圈.然后穿线结扎,手术即告结束。这种手术方法在临床上,个别病猪会因疝环粗大且鞘膜锐薄,在拥挤、趴卧腹压增高时,致使病环处鞘膜破裂,肠管溢出,造成手术失败.甚至病猪死亡。笔者十几年来采用袋口缝合法闭锁疝环,共治疗87例病猪.全部治愈,杜绝了手术后遗症的发生,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其方法是:采用常规法消毒。皮肤切口要适当大一些.以便于手术操作。同样不切开总…  相似文献   

9.
正仔猪疝气主要分为腹股沟阴囊疝和脐疝两种,由于遗传或活动过程中腹压过大引起的腹腔内脏器经鞘膜管进入鞘膜腔引起,俗称"通肠猪"、"气包猪",是生猪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1临床症状(1)腹股沟阴囊疝,是由于腹股沟环过大或捕捉、运动导致腹压过大导致肠管、膀胱等内脏脱落至腹股沟或阴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临床可见腹股沟及阴囊肿大.多数可整复。(2)脐疝,由于脐孔先天闭合不全加  相似文献   

10.
腹腔脏器经腹股沟环脱出并下降至阴囊鞘膜腔内,称为腹股沟阴囊疝。疝内容物常见的为小肠,有时也可见网膜或前列腺脂肪。幼龄公犬多发,成年公犬少见。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阴囊疝是公猪常见的一种外科病,分鞘膜内疝和鞘膜外疝两种,而以前者居多.这种疝的内容物通常是肠管或网膜.临床上,疝内容物为膀胱的则较为少见.笔者曾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公猪阴囊疝气属临床常见病,此病在某些地区的发病率达2%~12%。患此病的仔猪肠蠕动受限制,营养吸收受影响。阴囊疝气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施疝切开术,即先切除睾丸而后再封闭腹股沟环。用这种方法治疗,术后仔猪阴囊容易发炎,且会导致食欲下降或完全丧失食欲。治小公猪阴囊疝气新法如下:术前让患阴囊疝气的仔猪停食12h后,把患猪仰面固定在手术台上,呈前低后高姿势(可在后躯下垫沙袋)。术部常规处置,用0.5%普鲁卡因溶液浸润麻醉。在腹股沟外环相应位置做长6~8cm的切口,把疝囊内的肠管复位到腹腔内。在距腹股沟外环1.5~2cm处向总鞘膜下边穿两条…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先后对268例仔猪阴囊疝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一例复发和感染。仔猪阴囊疝是由于仔猪小肠及网膜经腹股沟管进入鞘膜腔内而引起,98%为一侧性,2%双侧性,及少数仔母猪患腹股沟疝,占患病仔猪1%~2%。最佳手术时期为20~30日龄,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将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和上市。1致病原因仔猪阴囊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仔猪阴囊疝多见于仔猪腹股沟管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公猪阴囊疝按肠管是否发生粘连分为可复性疝和不可复性疝,按疝发生的部位分为一侧性疝和两侧性疝。阉割时采用倒悬式保定,术式分为阴囊部开刀法和腹股沟管外环处开刀法。阴囊疝小猪必须及早阉割并进行手术整复。阴囊部疝气又称腹股沟阴囊疝,因猪的腹股沟管过于宽大,小肠随睾丸落进阴囊的总鞘膜囊内而引起。其特点是阴囊增大、柔软,能摸到内容物,多发生在左侧。手术方法介绍如下。1保定先检查疝气发生在哪一侧,采用倒悬式保定。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阴囊疝是仔猪遗传缺陷中常见的一种,临床常见阴囊疝(鞘膜内疝),也有少数腹股沟病例(鞘膜外疝).而在众多病例中引发肠管嵌闭的更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上曾遇一例,采用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大猪的去势术 猪一般在2周龄或2周龄前去势,但有时淘汰的成年育种公猪需要去势.大猪最好在镇静或全身麻醉后去势,但50kg以下的猪人工保定或局部麻醉也可以去势.将公猪侧卧保定,并在术部进行消毒处理,在睾丸腹侧面的阴囊上做一个4~6cm的切口,将睾丸和与之相连的鞘膜一起切除.将腹股沟脂肪和软组织从精索上剥掉,并检查有无腹股沟疝,转动鞘膜和精索直到精索紧紧地压挤到外腹股沟环.  相似文献   

17.
被睾阉割法治疗猪阴囊疝刘忠义孙艳和赵玉喜(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局,161300)刘凯董野民李兴涛(讷河市中心兽医院)腹腔脏器通过腹股沟管脱出进入鞘膜腔,是仔公猪常见的一种阴囊疝。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轻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猪场腹股沟阴囊疝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腹股沟阴囊疝是腹腔脏器(多为小肠)经鞘膜管钻入鞘膜腔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为0.4%~0.5%[1][2]。该病影响猪的外观和肉品质量,妨碍生长发育;发生嵌顿时,造成猪只死亡,对养猪业有一定的危害性。笔者在为规模化猪场服务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腹股沟阴囊疝多见于15~45日龄的公猪,以可复性的最常见。主要表现一侧阴囊增大,左侧比右侧多发[2],两侧性的少见。排粪、排尿、捕捉、咳嗽、按压腹部等,使腹压升高的因素均可使疝囊增大。触诊患侧阴囊柔软无痛,提举两后肢,疝内容物回缩腹腔,疝…  相似文献   

19.
公猪先天性阴囊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整复脱出的内容物是彻底治愈此病的根本办法。常规手术方法是腹股沟管外环切开法和阴囊底部切开法两种。此二法在实施手术时,切口离术部远、出血多、术野小,导致手术时间长,手术中往往需要扩大创口才能凑效,操作极为不便。为此,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对143例公猪可复性阴囊疝采用了腹股沟内环切开法进行治疗,收到很好效果,特将此法叙述如下,与同行商榷。1手术部位腹股沟管在乳头连接线旁开2cm处,倒数第一乳头对应处,左右各一。术部在倒数第一乳头正中点与乳头连线旁2cm处为切…  相似文献   

20.
正家畜腹股沟疝是指腹腔脏器经腹股沟环脱出至腹股沟处形成局限性隆起。公畜的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疝内容物沿腹股管下降到阴囊鞘膜腔内,又称腹股沟阴囊疝。在临床上公仔猪常见,但猕猴的腹股沟阴囊疝,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经过手术治疗后,疗效确切。现将该病例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2015年11月,一大型猕猴繁殖场,一只4月龄猕猴,雄性、体重:1.9kg。该猴出生时右侧腹股沟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