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并对细胞的增殖、核型及凋亡情况进行检测,以了解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长特性,建立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分离获得的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约为60%;采用DMEM培养基,颗粒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优于TCM-199和DMEM/F12培养基;细胞培养24 h后开始零星增殖,3~5 d增殖速度达到高峰;第1、3、5、7代颗粒细胞正常核型比率差异不显著,均在85%以上;第1代颗粒细胞的凋亡率与第5代差异显著(P<0.05),与第7代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DMEM培养基更适宜用于水牛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能稳定地进行传代培养,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细胞凋亡率会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猪卵巢颗粒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构建猪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毒素的生殖毒性奠定基础,采用机械分离法从1~5 mm的卵泡中提取猪卵巢颗粒细胞,苔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Giemsa染色和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促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来鉴定颗粒细胞,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分离提取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为65%左右,细胞纯度>97%,细胞结构完整,边缘分明,胞核呈卵圆形位于靠近胞质的中央.另外细胞生长曲线表明,细胞从2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于96 h达到最高密度,之后进入平台期.分离培养的颗粒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细胞纯度>97%,是理想的适合进行毒素生殖毒理学的细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134-1138
卵巢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生长和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分泌孕酮和雌二醇,与膜细胞一起调控卵泡的增殖和分化。卵巢颗粒细胞也具有干细胞特性,可以作为核移植的替代物,用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抗体能很快地鉴定颗粒细胞。本研究通过对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旨在探索梅花鹿颗粒细胞长期体外培养的条件,描述颗粒细胞的形态和表型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颗粒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并伸出伪足,呈放射状生长,FSHR抗体鉴定结果为颗粒细胞纯度>90%。用含15%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可获得生长活性好、细胞纯度高的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HE染色和FSHR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简便快速地鉴定梅花鹿卵巢颗粒细胞。  相似文献   

4.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优化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到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更加合适的体外生长环境,本研究分别向分离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加入无血清RMPI1640、含10%血清RMPI1640、无血清DMEM(高糖)、含10%血清DMEM(高糖)及含15%血清DMEM(高糖)的培养液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经观察结果显示,DMEM(高糖)总体培养效果好于RMPI1640,且含15%血清的DMEM(高糖)是较理想的培养用液。  相似文献   

5.
研究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可以深入了解卵泡发育生长机理以及卵母细胞与周围颗粒细胞、膜细胞之间信息交流机制.猪卵巢采用机械法分离卵泡,随机分为五组:基础培养组、MT10-11 M组、MT10-9 M组、MT10-7 M组、DMSO组.基础培养组以DMEM/F12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 mU FSH、7.5%FBS、1%ITS...  相似文献   

6.
旨在建立牦牛卵泡颗粒细胞模型以研究牦牛生殖生理机制。从林芝市牛屠宰场采集牦牛卵巢,并采用口吸管法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卵巢表面直径为2~5 mm卵泡内的颗粒细胞,用于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原代颗粒细胞培养12~48 h时处于潜伏期,此时细胞刚刚贴壁并且黏附不牢固,增殖分化速度较慢;培养72~96 h时,细胞进入指数增殖期,此时细胞多呈放射状,增殖分化速度最快;培养144 h时形成颗粒细胞单层;然而传代颗粒细胞生长速度较快,48 h后细胞进入指数增殖期,72 h后颗粒细胞生长至培养皿的90%左右,形成颗粒细胞单层。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直径有腔卵泡中猪卵巢颗粒细胞的生理机能差异,以期为后续生殖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采用剖剪法获取猪卵巢内三种直径范围的有腔卵泡(小型〈2mm,中型2-5mm,大型≥5mm)并获得颗粒细胞,台盼蓝染色方法计算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细胞纯度,实时定量方法检测促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FSHR)及促黄体生成素受体基因(LHR)的表达进一步鉴定颗粒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从大中小三种不同直径有腔卵泡中获得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75%、72%,纯度分别为97%、95%、90%;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从24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于120h达到最大值,且中型卵泡中获得的颗粒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最佳;实时定量结果显示FSHR在猪三种直径的有腔卵泡颗粒细胞中均表达阳性,且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8.
分离培养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的目的是克服体外受精中早期胚胎发育阻断,建立有利于牦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共培养体系.采集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同时从卵泡液中获取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培养过程中观察2种细胞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输卵管上皮细胞贴壁生长时,呈多边形,且呈单层成簇生长.培养144 h~216 h,可形成细胞单层.颗粒细胞贴壁生长时,呈现聚集生长特性,贴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呈放射状.培养72 h~96 h,形成颗粒细胞单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97-302
以原代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为模型,设立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照组(0.0 mg/L)及高(80.0 mg/L)、中(20.0,40.0mg/L)、低(0.2,2.0mg/L)剂量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ZEA对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形态学观察发现,随着ZEA质量浓度的增加,颗粒细胞呈散在生长,体积缩小变圆,数量减少;高剂量组(80.0mg/L)中,76.96%细胞均已脱壁死亡。MTT法表明,ZEA对卵巢颗粒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ZEA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高质量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仅为1.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ZEA处理,Fas、FasL、FADD、Caspase-10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且存在质量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显著上调Fas、FasL、FADD、Caspase-10的表达,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介导卵巢颗粒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卵泡抑素(FST)对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采集山羊卵巢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RT-PCR克隆山羊FST,设计shRNA片段,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感染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qPCR技术检测过表达与干扰的效果, 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经促卵泡素受体(FSHR)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95%;慢病毒感染颗粒细胞时荧光蛋白的表达占比80%;qPCR验证FST过表达和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效果均显著(P0.05);过表达FST显著(P0.05)抑制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干扰FST显著(P0.05)促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笔者分离出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成功构建FST过表达和干扰两种慢病毒载体,感染结果表明FST能够抑制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FST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家禽卵巢中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和闭锁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传递、营养供给以及离子平衡等。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自身也受到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的综合调节,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可作为研究繁殖生理调节的理想细胞模型。本文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现状及颗粒细胞在卵泡生长发育和闭锁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并总结了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分离与培养小鼠、鸡不同等级卵泡颗粒细胞,比较其培养和形态差异,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试验选取3周龄雌性昆明系小鼠,200日龄的海蓝褐蛋鸡,分别采用优化的方法分离培养卵巢颗粒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对比不同种属颗粒细胞提取方法、培养条件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与采用机械法分离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相比,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的鸡不同等级卵泡颗粒细胞贴壁较快、生长速度快、伪足较多。分析得出小鼠与鸡不同等级卵泡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均有差异,且对已有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所培养的颗粒细胞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从牦牛输卵管壶腹部获取上皮细胞,用抽吸法从牦牛卵泡中获取颗粒细胞,对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的培养,观察培养过程中2种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生长方式及形态特点。两者培养144~216 h可形成融合的单层细胞,其传代密度保持105~106/mL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对体外培养的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及甾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揭示促性腺激素调控卵泡发育的机理,采用细胞培养和显微观察技术,建立了牦牛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分析牦牛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征和凋亡的形态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adioimmunoassay,RIA),分析了添加不同浓度的FSH和LH对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呈现出典型的上皮样细胞生长特性,具有典型的"S"形生长曲线,体外培养的牦牛颗粒细胞偶尔可见细胞核浓缩、边集化、染色质固缩、内质网疏松等凋亡的形态特征。在添加0.050~5.000IU·mL-1FSH,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比例逐渐降低,E2和P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添加浓度达到5.000IU·mL-1时,凋亡细胞比例最低降到7.3%,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低浓度的LH(0.050~0.500IU·mL-1),可以抑制颗粒细胞凋亡,促使E2和P分泌增加;高浓度的LH(5.000IU·mL-1)则促使颗粒细胞凋亡,对颗粒细胞分泌E2和P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果表明,FSH和LH可通过调节牦牛颗粒细胞的凋亡及分泌功能,在调控卵泡发育及排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20,(3):17-22
体外培养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并研究Kisspeptin-10对其孕酮分泌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于屠宰场选取适宜卵巢后在4h内运回实验室,抽吸法提取细胞,并通过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抗体验证培养的颗粒细胞纯度,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CCK测细胞生长曲线;不同浓度的Kisspeptin-10、Verapamil单独或共同处理细胞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ELLSA测上清内孕酮含量。结果显示,FSHR阳性率>97%,验证了细胞为卵巢颗粒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可获得生长良好的牦牛卵巢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并伸出伪足,呈放射状生长。培养24 h后,颗粒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于72 h后进入平台期;Kisspeptin-10处理可显著增加颗粒细胞的活力,100 nmol·L~(-1)时可显著促进孕酮的分泌;钙离子阻断剂Verapamil会降低孕酮的分泌,于20、50 nmol·L~(-1)时,达显著降低水平(P<0.05);100 nmol·L~(-1) Kisspeptin-10与不同浓度的Verapamil共同处理时,孕酮含量有所提升,但不能逆转其对孕酮分泌的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Ca~(2+)浓度,其结果与检测的颗粒细胞孕酮分泌水平相一致。综上,Kisspeptin-10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其机制可能与胞内Ca~(2+)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利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建立奶牛子宫内膜炎模型从而减少不可控因素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疾病已成为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类方法,因此获得高纯度、同一性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体外研究的关键环节,国内外所使用方法主要是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和组织块消化贴壁法。本文旨对先前的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细胞活性及形态良好的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采用健康未孕奶牛子宫为试验材料,取下子宫内膜组织,加入5 mL含2%双抗、40%胰酶的DMEM/F12培养基,4 ℃消化12 h,再将组织移至25 cm2细胞培养瓶中贴壁培养。获得原代细胞后,应用角蛋白-18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荧光鉴定,并对第3代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D450 nm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培养至第8天,原代细胞基本铺满细胞培养瓶瓶底,有效地缩短了常规组织块贴壁法的周期。通过角蛋白-18免疫组化荧光鉴定,原代上皮细胞的阳性率可达98%以上,相比常规组织块贴壁法来说,纯度明显提高,省去了细胞纯化的操作步骤。细胞增殖状态,符合正常的分裂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组织块贴壁法进行了优化改良,不仅缩短了培养周期,同时提高纯度,保持细胞活性,为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将小鼠囊胚在饲养层、无类LIF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出类ES细胞团,将该类ES细胞团传至第三代,暂停传代,继续培养,则4~5 d后该细胞团会向周围分化出一种圆而发亮的衍生细胞,该衍生细胞会不断地向周围生长,约20 d后该衍生细胞铺满培养皿底.将该衍生细胞传至铺有饲养层的培养瓶中继续传代至第七代,再将其传代至无饲养层的培养瓶中,约12 d后,其在无饲养层的培养瓶中长满瓶底.以后随着传代数的增加,该细胞长满瓶底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最后稳定在2~3 d.对传代至第30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并以不同的基础培养基、不同的血清浓度、不同的胰岛素浓度等条件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该衍生细胞分别在DMEM高糖、DMEM低糖、DMEM-F12、PRMI1640等为基础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但以DMEM-F12为最优.在血清浓度分别为10%、14%、18%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显示:该细胞在高浓度血清的培养基中具有生长更好的趋势.在胰岛素浓度分别为0、0.25、0.5、1 μg/ml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显示:该细胞在无胰岛素的培养基中无法正常生长,在0.5 μg/ml胰岛素浓度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8.
共培养系统的体细胞类型和状态对猪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获得猪胚胎 ,采用体细胞共培养研究了体细胞类型和状态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取体外成熟的不同直径卵泡 (>5 m m,2~ 5 mm)卵母细胞的卵丘团 (颗粒细胞团 ) ,培养铺层后与猪受精卵共培养 ,组间受精卵的卵裂率和发育能力无显著差异 ;根据卵巢的状况对猪输卵管上皮细胞 (POECs)的状态进行分组 ,受精卵和卵巢表面布满卵泡的 POECs共培养 ,卵裂率显著低于卵巢表面有黄体和 /或红体的 POECs共培养组 (P<0 .0 5 ) ,虽然各组间 3~ 4-细胞的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但卵巢表面有红体和卵泡的 POECs共培养组的 >4-细胞的发育率显著高于卵巢表面布满卵泡的 POECs共培养组 (P<0 .0 5 ) ;受精卵在共培养系统和非共培养系统中的卵裂率无显著差异 ,受精卵非共培养系统中 3~ 4-细胞的发育能力显著低于颗粒细胞共培养组 (P<0 .0 5 ) ,极显著低于 POECs共培养组 (P<0 .0 1) ,无能力突破 4-细胞继续发育 ,与颗粒细胞单层、POECs单层共培养的受精卵 >4-细胞的发育率分别为 2 4.0 %、5 3.8% ,差异显著 (P<0 .0 5 )。结果表明 ,共培养系统对胚胎体外发育的作用 ,一方面与体细胞类型有关 ,另一方面也受输卵管上皮细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柞蚕蛹卵巢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机械分散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选取MGM-448、Grace、TC-100等3种培养基进行柞蚕蛹卵巢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在2个月的原代细胞培养期间,机械分散法获得的培养物在MGM-448培养基中贴壁效果好,细胞健康且生长旺盛;而在Grace和TC-100培养基中,细胞虽能贴壁,但生长较缓慢。胰酶消化法分散细胞的效果好,但在3种培养基中的细胞会出现轻微损伤而影响活力。综上认为,柞蚕蛹卵巢原代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为机械分散法,最佳培养基为MGM-448。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禽类颗粒细胞的功能,建立一套良好的颗粒细胞培养体系至关重要。该研究分离培养了产蛋高峰期母鸡的6~8 mm小黄卵泡颗粒细胞,在细胞基质、不同物种血清、血清浓度上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鼠尾胶原比明胶预铺更能促进颗粒细胞生长,细胞传代至4代才发生死亡。2.5%鸡血清与2.5%FBS(fetal calf serum)、2.5%鸡血清+2.5%FBS相比,2.5%鸡血清传代后细胞形态优于其他组。显微镜观察和EdU(5-Ethynyl-2’-deoxyuridine)检测表明,随着鸡血清浓度的增加,颗粒细胞增殖增加。该研究建立了在预铺鼠尾胶原作为胞外基质,采用含5%鸡血清的培养体系,使得鸡小黄卵泡颗粒细胞传代后仍能保证其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